幼儿园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优化策略

作者: 龚丽华

【摘要】自主游戏中的师幼互动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幼儿积累学习经验、进行社会建构,推动幼儿全面发展的载体。文章基于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师幼互动的价值,分析教师应如何通过打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寻找恰当的介入和退出时机、丰富师幼互动“工具箱”、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等策略,有效地与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师幼互动。

【关键词】幼儿园自主游戏;师幼互动;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龚丽华(1977—),女,靖江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文兴分园。

自主游戏是一种具有较强自主性,规则、玩法可以由幼儿商讨决定的游戏。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教师尝试利用自主游戏培养幼儿思考、决策、行动的能力,以促进幼儿形成独立性、主体性。与此同时,教师虽然应当让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在组织游戏时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应该陪伴幼儿玩游戏,或者间接帮助幼儿根据兴趣爱好调整游戏规则、玩法。为实现幼儿自主玩游戏和教师引导之间的平衡,教师需要借助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推动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让自主游戏更好地发挥作用[1]。

一、打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

在融洽的师幼互动环境中,教师可以更顺利地和幼儿建立情感连接,推动幼儿进行自主探索。

(一)营造尊重、接纳和友爱的氛围

在开展师幼互动的同时,教师需要营造尊重、接纳和友爱的氛围,让幼儿信任教师,与教师建立安全、相互信任的关系,展开深入交流。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善师幼互动氛围。

1.重视对幼儿的情感激励

及时、恰当的表扬,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发现新入园的幼儿由于没有同伴一起玩游戏而闷闷不乐时,教师可以上前安慰幼儿:“你想玩什么游戏?老师陪你一起玩吧。从今天起,老师就是你的好朋友。接下来,你一定会有更多好朋友的。”在带领幼儿玩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听上去你感到……”“给我讲一讲你的想法吧”等亲切的话语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同时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减轻幼儿对新生活的顾虑,让幼儿感受到关心、体验到归属感。

2.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

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后,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了解什么样的行为真正对自己、对朋友有益,以及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自己应该怎样做。

例如,发现幼儿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后,教师可以组织“街道清洁”游戏,让幼儿扮演“环卫工人”,清洁活动区域,并将班里的垃圾分类。在玩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换位思考。由此,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此前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很大麻烦,并且愿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3.追求“多声部”的和谐统一

在开展师幼互动时,教师既需要强调师幼、幼幼之间的对话,也需要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对话,追求多种声音可以交流、达成一致的和谐氛围[2]。

例如,发现幼儿与同伴产生冲突时,教师先通过“这似乎对你很重要”“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等话语,鼓励幼儿敞开心扉、展露情绪。待幼儿情绪平复下来,教师再让幼儿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站在同伴的角度去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不同人对于同一行为的理解可能截然不同,从而愿意和同伴好好沟通,一起解决矛盾。

(二)设计具有人文关怀的物质环境

在设计班级的物质环境时,教师要注重表达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尤其要确保游戏区域的装饰、材料契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使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例如,发现幼儿很少玩游戏区域的玩具洗衣机后,教师先了解幼儿的想法,研判幼儿的发展需求,并据此改造这一玩具。由于玩具洗衣机没有存放“衣服”的功能,幼儿只能在玩这一玩具时按开关,没有太大发挥空间。在明确幼儿的需求之后,教师简单地改造了这一玩具—在玩具洗衣机的上方挖一个大洞,让其具备存放“衣服”的功能。这使得该玩具的玩法更加丰富,幼儿可以在玩玩具时先把“衣服”塞进去“洗”,再拿出来“晾晒”。

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在组织自主游戏时,教师需要扮演好观察者的角色,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一)提升观察实效

为了顺利地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求,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扫描式观察、定点观察、追踪式观察等。例如,教师发现幼儿在户外建构区使用大型积木搭建筑物后,可以采取扫描式观察的方法,依次观察几名幼儿的行为,由此评估他们的发展需求,并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利用观察工具,包括手机、摄像机、录音笔等,以提高观察效率。仍以上述观察情景为例,教师可以先用手机记录幼儿玩游戏的过程,再在游戏结束后对记录幼儿玩游戏情况的视频进行分析,研判幼儿在玩游戏时取得的进步以及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后续组织游戏活动提供参考。

(二)分析幼儿需求

在观察幼儿行为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幼儿的发展需求,然后适时调整师幼互动策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3]。

例如,发现幼儿在玩“过家家”游戏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和彼此互动后,教师不宜直接介入,而应保持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幼儿是否有意识和能力进行适当的社会交往、能否灵活转换注意力。如果确定幼儿无法很好地和同伴互动,教师才能基于自己对幼儿的了解介入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积累社会交往经验。

三、寻找恰当的介入、退出时机

为确保幼儿在游戏中具有自主性,教师不宜在幼儿玩游戏时过多干扰他们,但是,教师仍要做好引导、支持工作。如此一来,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幼儿的游戏以及在合适的时机退出幼儿的游戏就十分重要。根据实践经验,笔者以为,教师在介入、退出幼儿的游戏时,应遵循安全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确保幼儿的安全、健康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果在观察幼儿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预见到幼儿可能遇到危险,或者发现安全隐患,就必须立即介入。

例如,教师发现参与足球比赛的幼儿和驾驶玩具小汽车来“运送货物”的幼儿撞在一起后,应当第一时间到幼儿身边保护他们,并建议他们暂时停止游戏。在确保幼儿安全后,教师应提醒幼儿在玩游戏时保护自己。与此同时,考虑到踢足球和驾驶玩具小汽车均是需要一定空间的游戏活动,且属于较高强度的运动,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往往会集中注意力在游戏内容上,对环境的关注不够,因此教师需要把两拨幼儿安排在不同的游戏区域。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应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决定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给幼儿提供间接指导(如建议、提问、暗示)、隐性指导(如提供材料)[4]。

例如,发现幼儿独自玩游戏或者重复玩同一游戏时,教师不宜直接打断幼儿,而应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意图、分析幼儿的需求后,尝试给幼儿提供间接指导或者隐性指导。若教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幼儿不了解更多的游戏玩法,可以运用语言或实际操作向幼儿展示新的玩法,鼓励幼儿完善游戏内容;若教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游戏材料单一,可以给幼儿提供新的游戏材料,给他们带来新的游戏灵感。

(三)开放性原则

教师应在介入幼儿的游戏时,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欣赏和接纳幼儿的奇思妙想,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是尽量帮助幼儿完成他们的设想。

例如,发现幼儿一直在玩建构游戏后,教师既需要欣赏、保护和支持幼儿的兴趣爱好,又需要通过对幼儿具体行为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如何帮助幼儿继续进行探索。

四、丰富师幼互动“工具箱”

在组织幼儿园自主游戏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师幼互动。为了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教师还应丰富自己的“工具箱”,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互动方式,以有效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能力。

(一)用对话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用对话引导幼儿思考,是最常见的师幼互动方式。教师可以围绕游戏中的现象与幼儿对话,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或者推动幼儿寻找更多有趣的玩法。

例如,发现幼儿搭积木总是失败后,教师可以提示幼儿:“我刚才看到别的小朋友是这样做的,你觉得可以吗?”教师也可以给幼儿提供线索:“我看到那边有一些你没用过的积木,也许那些积木可以用来做什么。”

(二)用任务激励幼儿挑战自己

教师可以在明确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后,选择适当的时机布置任务,激励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在挑战中收获新知识、新体验。

例如,发现幼儿玩自主游戏“生活超市”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社会交往后,教师可以提醒幼儿设置“营业目标”以及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达到“营业目标”,引导幼儿把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在一番思考、讨论后,幼儿会想到自己需要和“顾客”礼貌沟通,而且应该制作工作牌。如此一来,幼儿的动手操作水平会得到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

(三)适当参与幼儿的游戏

发现有给幼儿提供进一步指导的必要时,教师可以加入幼儿的自主游戏,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给予幼儿示范、引领和启发[5]。

仍以前文所述的“生活超市”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适当时候扮演“顾客”,和扮演“店长”或者“收银员”的幼儿聊天,鼓励他们丰富游戏的玩法。

五、引导幼儿回顾、总结

教师对游戏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同样是与幼儿的互动,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又可以激励幼儿继续完善游戏。有效的总结和评价需要教师、幼儿的共同努力。

(一)组织幼儿回顾与分享

在幼儿玩自主游戏后,教师有必要组织回顾分享活动,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分享游戏感悟,总结游戏经验。

相较于中小班幼儿,大班幼儿具有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回顾能力。因此,组织针对他们的回顾分享活动时,教师不能仅仅带领他们交流游戏细节。教师不仅要鼓励这些幼儿共同讨论、分析游戏,还要支持他们自主梳理游戏经验、讨论后续游戏计划。教师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开启活动,如提出“你今天在美工区用了什么材料”“你玩自主游戏的小伙伴有谁”“你玩游戏时,和小伙伴们是如何分工的”等问题引导幼儿回顾具体的游戏流程。教师还可以提出“你今天玩了什么游戏”“你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什么”等问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鼓励幼儿进行图文表达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仍相对较差,他们更擅长用简单的词语、符号等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带领幼儿回顾、总结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词语、符号,把自己在游戏中感觉开心的事、自己玩游戏的同伴、自己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引导幼儿有效梳理、反思和升华自己的游戏经验[6]。如此一来,教师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情感变化,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和没有被满足的发展需求,从而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能够让幼儿园自主游戏充分发挥作用。为了给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教师需要打造良好的师幼互动环境,确保幼儿愿意和教师交流。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提高观察、分析能力,并寻找恰当的介入、退出时机与幼儿互动,确保幼儿依然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主游戏。当然,教师还需要丰富师幼互动“工具箱”,给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而在幼儿玩自主游戏之后,教师则需要及时引导幼儿回顾、总结,从而更好地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乐笛,严仲连.从离散到共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的高质量师幼互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4,40(12):31-39.

[2]蒋路易,郭力平,吕雪.CLASS视角下师幼互动研究的元分析:基于中国14省市892名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结果[J].学前教育研究,2019(4):32-44.

[3]朱秋珂,李甦.师幼互动影响幼儿发展的内在机制:多因素的调节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22(9):47-61.

[4]王楠,张云运,NGUYEN T P,等.自动化班级观察在师幼互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72-80.

[5]刘航.国外师幼互动质量干预的动因、实施框架及启示:基于三种模式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146-155.

[6]原燕,付玉蕊.山西省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评估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3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