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及运行机制
作者: 陆宇正 章甜甜
[摘要]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离不开规模与质量的协调互促。提高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成为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保障教学质量逐步成为职业本科院校的主体责任。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存在保障理念子系统、保障实施子系统、保障支撑子系统等多个关键要素,它们之间呈现出特色明显的复杂关系,支撑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对此,要有针对性地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优化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素;全面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陆宇正(1994- ),男,江苏无锡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驻站博士后。(北京 100290)章甜甜(1989-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高校辅导员研究)“新时代高校‘样板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JDSZ3190,项目主持人:章甜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5)04-0046-07
自2019年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办学实践正式开启以来,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撬动高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杠杆”,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呈现一种“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推进过程,并出现“多元化—特色化—现代化”的建设态势。有学者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联系定义为教育领域的基本关系问题,并指出教育发展问题的讨论绕不开规模与质量的关系[1]。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关系,有研究指出,职业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与规范管理,处理好规模扩张与提高办学质量的关系[2]。由此可见,某种教育类型的规模扩张与其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但也有学者指出,规模与质量的矛盾构成教育的“无解方程”,并认为规模扩张总是毫不例外地影响质量提升[3]。所以,学界无法避免地需要迎接职业本科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所面临的教育质量新挑战。
在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持续建设阶段,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坚守教学质量标准?为厘清这一重要问题,需要对“教学质量保障”这一主题加以探索,以促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4]。基于此,本文将加强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与建设研究,试图厘清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在机理及质量治理的运行机制。
一、新时代建构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必然性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关键。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修(制)订工作的通知》并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迈出实质步伐。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稳健慎行的推进路径。上述政策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稳步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指示与行动遵循,传递出提高职业本科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的信号。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需要加强面向院校内部的质量治理,而增强教学质量保障成为持续推进职业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科学化发展、有效提高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能力与水平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规模持续扩张的职业本科教育建设情况看,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过程是一项复杂工程。进入持续的规模扩张阶段并不代表职业专科教育的消解,而是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形成“中专本纵向贯通、普职技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各职业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院校特色、追逐价值等方面都有差异,但职业本科教育对经济社会、劳动力市场、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同一性的服务宗旨与原则,这种服务性要求对质量的要求具有一致性。为此,必须建立健全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自觉形成“支持学生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支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自主形成“技术导向—过程主导—主体参与—效果把控”的质量治理文化,确保培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并且与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定位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随着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主体数量增加、招生扩张程度不断提高,数字技术持续迭代和运用深入,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传播技术、多元呈现技术等开始受到职业本科院校的高度青睐,由此产生的新型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得以出现。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各类智能计算技术开始赋能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学活动,但也对传统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职业本科教育亟须借助理论指导进一步完善自身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与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引。从根源角度看,质量管理思想于1961年由费根堡姆(Armand V. Feigenbaum)提出,他指出质量管理不仅服务于产品而且也适用于工作任务,并强调质量管理的全程性、全面性与全员性[5]。随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提升顾客满意度方面表现出全面性、全员性与全过程性等特征。当前,美、德等国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较高,“原因在于职业教育的高度普及化,保障了社会大众对于职业教育的获得度和受教育权”[6]。为确保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众多国家的职业教育机构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已构建出一套针对校内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该机制在教育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实践中不断得到修订与完善,旨在向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兑现职业教育质量承诺,并持续性地输出教育教学成果与价值。有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开始呈现“从外部质量保障转向内部质量保障”“从管理部门转向全员管理”“从学术标准转向更加关注社会需求”“从资源投入转向强调学生发展”的质量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倾向,从而形成“以生为本”“以需为导”“持续改进”“闭环管理”的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理念[7]。
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保障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是优化教学体制、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尽管我国多项政策已着重指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性,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条件持续优化与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但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层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从教学质量表征上看,职业本科院校存在“资源和条件匮乏”“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教学基础设施薄弱”等显著问题[8]。许多现实问题的诊断、研判与反馈得不到正确对待并运用于实践,这也成为当前阻碍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发展的突出症结。当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上处于亟待探索的关键时期,还需学界从理论指导层面提出切实有效的理论框架与运行机制,以此指导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并保障实践。
转向教学保障实践方面,当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还存在“惯性沿用”“学术漂移”“制度不善”等突出问题,对科学管理理念和数字技术的关照还远远不足。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尚无法实现以全方位质量文化观来凝聚全员对教学质量的共同价值追求,将质量精神内化到质量管理各环节,更无法做到将质量保障思想升华成为质量文化[9]。当前,我国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和经验积累都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体系设计方案。多数职业本科院校由于建设历程较短,导致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与构建方面的探索时间有限。因此,各职业本科院校相关部门在统筹协调与沟通交流上尚显生硬且不够顺畅,这直接成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难以有效实施、执行成效不佳的实际缘由。
二、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子系统
通过收集职业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报告,再对这些资料文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核心要素进行编码,经过系统梳理后得到包含保障理念子系统、保障实施子系统、保障支撑子系统、保障管理子系统、保障监测子系统、保障反馈子系统在内的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六个子系统,其功能各异并呈现出特色明显的教学质量支持功效。
第一,保障理念子系统承载着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为确保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提供了指导和方向。保障理念子系统包含保障目标、保障理念、保障价值观等要素,该子系统是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反映职业本科院校对教学质量的理解程度,也代表职业本科院校对国家、产业、行业、企业以及自身等的教学质量承诺。第二,保障实施子系统是参与教学质量保障相关人员与组织部门的集合,旨在支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有效实施。保障实施子系统包含保障专业人员、院校管理者、专家团队、学生、社会人员等多元主体,该子系统由职业本科院校相关个体与组织部门构成,处于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较高位置,具有统领、协调、引领的功效。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活动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多元主体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环节中的参与热情及其协同合作程度的制约。具体来说,这些主体的积极参与和高效协作构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得以持续、稳定且高效运行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对于提升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保障支撑子系统囊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各类保证教学质量保障活动顺利运行的各类资源。保障支撑子系统包含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等要素,该子系统不仅关注硬件资源的建设情况,还重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管理,以及相关质量文化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第四,保障管理子系统是确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管理工作实施与接受监督的基础性保障。保障管理子系统包括管理制度、行动方案、激励手段、保障规范等要素。该子系统实质上是对教学活动各过程和各环节进行运行管理,在开展教学质量保障活动时需形成涵盖职业本科院校教学活动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文件,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第五,保障监测子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和监督规范等,其存在将确保职业本科院校对自身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监测子系统包含监测设备、监督条例、监督技术等要素,由于通过监测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是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与判断的主要依据,因此,该子系统是对教学质量保障情况和教学环节的实时监测、监管、监控的重要单元。第六,保障反馈子系统涉及保障结果公开和促改机制,其存在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结果能够得到适当反馈和应用,而且为持续改进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保障反馈子系统包含结果公开机制、促进改革机制、结果反馈机制、问题解决机制等要素。职业本科院校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相关人员在教学质量检测基础上,将结果及时反馈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人员,以此通过“以评促改”的手段促使职业本科院校达到教学质量的预期目标。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搭建
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在不同职业本科院校中会存在名称、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化表现,但整体功能却具有一致性。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子系统在逻辑关系上呈现出基本结构(见图1)。
第一,保障实施子系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它确定了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参与主体。该子系统具有以人为本、开放主动的行动特点,并会介入保障管理子系统和保障监测子系统,为相关工作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第二,保障理念子系统处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位置,是教学质量保障与教学管理的行动准则与处事依据,是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该子系统具有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协调统筹全局的特点,指导保障实施子系统和保障管理子系统有机融合。第三,保障支撑子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持系统,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良性运转离不开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供能”。该子系统表现出以主体需求为导向和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分配的特点,直接支撑保障管理子系统、保障实施子系统和保障反馈子系统。第四,保障监测子系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到了监督功能,实时把控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工作流程。该子系统具有多向适配、监督细致的特点,作用于保障管理子系统、保障实施子系统和保障反馈子系统。第五,保障反馈子系统是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和改进的重要部分,为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信息依据。该子系统具有反馈形式多元、通过建议的形式指导细节优化的特点,用于保障实施子系统与保障理念子系统。第六,保障管理子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要件,贯穿整个职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全过程。该子系统兼具灵活性与拓展性、步骤明确精准的特点,作用于保障实施子系统并为其他系统提供行动的基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