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树:乡村学校的教育诗篇
作者: 包丽星 张娟金我们学校大操场旁的笃学园里,有一棵繁茂的大榕树。它的树干粗壮,需几个人合抱才能围住,树皮斑驳,仿佛记录着岁月的沧桑。大榕树的枝叶向四周伸展,如同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遮天蔽日,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生机勃勃的绿意。
记得这棵榕树是建新校区时,从其他地方移栽过来的。当时担心它成活不了,工人用麻绳保护它的树干,尽可能剪掉它的枝叶,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它的根系。经过数月的精心照料,榕树竟奇迹般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枝叶渐渐葱茏。算来,榕树来我们学校也近二十年了。
如今,大榕树愈发茂盛,鸟儿们在树上搭窝建巢。每天清晨,孩子们总伴随着悦耳的鸟鸣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大榕树的浓荫下,岁月悠悠,弦歌不辍。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来来去去,承载了无数童年的欢笑与泪水。
八年前,我成为这所学校的负责人,每天路过这棵大榕树,我总是驻足摸摸它的枝干,仰望它高大的身躯,思考着这样的一棵树,不应该只是一棵树,它还可以为学生成长、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榕树是我们福州的市树,它坚韧不拔,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一样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每一次与榕树的对话中,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我们的教育要为乡村的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将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大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光彩。
一、开垦活动空间
如何才能让这棵树真正被看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让它与儿童亲密接触。 于是,我们在榕树下建了一座小花园,种上了桂花、栀子花、红叶草等植物,转角处放置一块大石头,上面镌刻着红色的“笃学园”三个字。草木丛中摆放上几个精致的绿色鸟巢书吧,里面摆满了孩子们喜欢看的书本。一条石头小径蜿蜒其间,通向榕树下的阅读角。榕树的枝干上,几只惟妙惟肖的树脂小松鼠或向上攀爬,或翘首回望,一只可爱的树脂小考拉正挂着枝干上荡秋千呢……课间,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向笃学园,孩子们在这里阅读、交流,鸟语花香中,心灵得以滋养。这里成了孩子们心灵的港湾,榕树似乎也有了灵魂。
“榕树下的故事时光”是孩子们每天翘首期盼的。课间,孩子们围坐在茂盛的榕树下,听着其他同学讲述精心准备的故事。他们或声情并茂,或幽默诙谐,将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榕树的枝叶轻轻摇曳,也在认真听着每一个故事。孩子们在这里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倾听,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自信和勇气。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他们成长的见证。随着活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孩子主动报名参加,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用稚嫩的声音编织着一个个美好的梦。“榕树下的故事时光”为乡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涂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然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而“校园星舞台”更是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榕树下,孩子们在这里放飞自我,展现自己的才艺。每周一的才艺展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成为众人的焦点。他们的表演或许稚嫩,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无限的活力。榕树见证了他们的努力和成长,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为他们鼓掌,每一片光斑都仿佛在为他们喝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就像有的同学说“真没想到,我也敢上台吹奏葫芦丝,还吹得这么好听,我为自己点赞。” 小小的“校园星舞台”,成为了乡村儿童梦想起航的地方。
教育从来都不是拒绝与控制,而是唤醒与激发、打开与拥抱、对话与互动。学校空间改造,不仅提升了视觉上的美感,更是对教育常识的回归和儿童立场的坚守。
二、扎根榕树精神
我们福州自古就称作“榕城”。东晋时期,福州太守张伯玉号召福州居民遍植榕树,从此福州街头就出现了“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景观。榕树精神是我们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作为教育人,我们有责任把榕树精神传承下去,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这份坚韧与包容,并用榕树精神守护、建设自己的家园。根据乡村学校实际,我们以“榕、容、融、荣”四字演绎榕树精神。让榕树精神如同榕树的根须,紧紧扎根于孩子们的心田,滋养他们的成长。
榕,代表着榕树本身的坚韧与挺拔,它的根深深扎入土壤之中,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能屹立不倒。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当今孩子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容,寓意包容与宽广。榕树的枝叶如巨伞般展开,教会孩子们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不同的声音和思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福州的城市精神。作为沿海城市,我们的先辈林则徐就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张要有容纳世界的宏大气量和向外开拓的进取精神。在信息科技时代,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培养孩子们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让他们在多元文化中汲取智慧,成长为适应未来生活的现代人才。
融,意味着融合与共生。榕树的气根交织成网,独木成林,象征着团结与合作。我们鼓励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多学科融合,更要学会如何将知识融入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倡导同学之间的融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才能生长出一片风景。
荣,象征着蓬勃与希望。榕树蓬茂昌盛,激励孩子们勇往直前,追求梦想。这是一份深深的祝福,期待他们一直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去迎接生命的挑战。
坚韧、宽广、会通、希望,这不仅是榕树精神的精髓,更是我们教育理念的基石。我们把榕树精神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其力量。围绕榕树精神,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举办“榕树精神”征文比赛,征集校园吉祥物“榕榕”绘画设计比赛,创作“榕树歌曲”等,让孩子们了解榕树、喜爱榕树,共同传承和发扬榕树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如今,榕树精神已经深深扎根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它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三、生长温暖故事
大树静默不语,却见证了无数温暖的故事。那一个个故事就像条条根须,在岁月的脉络中悄然生长,承载着孩子们的欢笑与泪水。
这里是师生的“心灵小驿站”。记不清多少次,老师在榕树下与孩子谈心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解答他们的困惑。那一次次鼓励,如同阳光洒满心间,让孩子们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这里是老师的“集体备课室”。记不清多少次,老师们在大榕树下探讨教学方法。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大榕树静静聆听着,叶片不住摆动,仿佛也在为老师们的敬业精神“点赞”。
这里是毕业生“永恒背景墙”。每年的毕业季,孩子们以大榕树为背景,与老师和同学们合影留念,当“咔嚓”快门按动那一刻,学校就成了母校,快门声定格了少年的瞬间,榕树见证了成长的足迹。每当他们回母校,总先要去看看这棵大榕树,这是一份念想和记挂,一份浓浓的校园情结。
这里是“迎新会客厅”。新学期开学时,学校也会在大榕树下举行迎新活动,欢迎新同学的到来。大榕树下,新老同学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让新同学更快地融入这个大家庭。大榕树是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无数美好的回忆与期待。
这里是“语文新课堂”。语文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在这里,讲故事给孩子们听,声情并茂地朗诵经典诗词,绘声绘色地与孩子们共读绘本故事。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回想起两千多年前唯美的画面: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这里是“乡村学校示范窗”。全县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会、全县教学开放日……每一场交流,都展示了乡村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理念。大榕树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见证了乡村教育的蓬勃发展。
这一切的一切,榕树的每一条根须都知道,榕树的每一片叶子都知道。大树是有灵性的,它以独特的姿态,定格这匆匆的一瞥,记录岁月积淀的故事,见证学校的变迁,镌刻时代的年轮。
傍晚,我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坐在大树下,感受着微风轻拂,倾听着风叶的私语,心中充满了宁静。大榕树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庄重,它的每一片叶子都似乎在诉说着学校的历史与未来。
从大榕树出发,便总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它的温暖以及它赐予我前行的力量……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新美育’的研究”(课题编号FJMYZX23-4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闽侯县鸿尾超墘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