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柳树的秘密
作者: 陈玮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村里的小学只有两排平房。大柳树岁数最大。
大柳树在土操场的最东头,谁也不知道它多少岁了。我和三个同学手拉手才能完全抱住它。
它算不上好看,身材矮粗,身上大大小小十几处洞眼,使我们很轻易地就能爬到它的身上。在住草房子的年代里,站在高高的大柳树身上,我们看到了更远的世界。一块一块油菜花田的尽头,有山,有铁路,还有飞驰的绿皮火车。
我很喜欢大柳树,每天午休或者放学以后,都喜欢和它在一起。给它读语文书上新学习的课文是我最常做的一件事情。
教我语文的姚老师也喜欢大柳树,因为我发现他经常会在清晨上课之前,坐在大柳树下读书读报。后来,他还把一本书送给了我。那时候他刚参加工作,单身一人住在学校宿舍里。他很爱读书,文笔也很好,我有点崇拜他。等到我们上三年级了,姚老师开始让我们写周记,每周一篇。我第一篇日记写的就是我给大柳树读课文。周五放学前,日记本发下来了,姚老师用红笔在我的日记后面写了一句话:大柳树身上的故事有很多,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知道它更多的秘密。
大柳树的身上还有什么秘密呢?我对大柳树充满了好奇,从此,与它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春天,我在日记本上写它新长出来的叶子;夏天,我写它满树的蝉鸣;秋天,写它落叶的飞舞;冬天,我又开始写它落满雪花的树洞。
有一天,当姚老师又在班级里读我日记的时候,我扭头看向窗外的大柳树,它一定也听到了,我第一次深刻地感觉到,一棵树也会笑。
柳树没有变化,我却慢慢长大了。六年级那一年,学校组织了一场现场作文大赛,主题是“我和校园”。作为班级推荐出来的参赛选手,我依然选择写大柳树。那时候,我正在经历一段黑暗时光。因为被选为市级三好学生候选人,我遭到了班里其他几名女生的排挤。我不知道怎么跟父母和老师说,只能把烦恼倾诉给大柳树听。每一次倾诉完以后,摸一摸大柳树,内心又能获得新的力量。我把这段经历,写进了参赛的《会倾听的大柳树》一文中,这篇作文后来被评为校级一等奖。
获奖消息公布的那一天,我在大柳树下又遇到了姚老师,这一次,是他特意在等我。姚老师送给我一本崭新的笔记本,那是他参加区里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的奖品。暗红色的封面,烫金的“笔记本”三个字,是那个年代不多见的宝贝。姚老师说:“你那么喜欢写作,一定要坚持下去。多读多观察,会越写越好的。”我记住了姚老师的话,大柳树也记住了。晚风里,大柳树轻轻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
上了中学以后,我常常会回到那所有些破旧的村小去看望姚老师。他已经结婚了,还住在学校的教师宿舍里。我们俩还是喜欢在大柳树下散步。我告诉姚老师,我现在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是语文课代表,我的作文经常会被当作范文朗读,通过校园广播让全校同学听到。我还告诉他,我想报考他上过的师范学校,我想成为一名和他一样爱读书、爱写作的老师。我和姚老师一样,在农村长大,我想让农村的孩子也能遇到更多的好老师。我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柳叶轻轻落到我的脸上,凉凉的,很舒服。大柳树还是看不出什么变化,矮粗矮粗的身材,大大小小的树洞里落满树叶,长满青苔。我已经想好了我的未来,大柳树又在想些什么呢?它和姚老师一样,对我都是满满的祝福吧。
半年后,我如愿考进了当时的芜湖师范学校,成了一名师范生。报名的那一天,姚老师和我父母一起,把我送到学校。他把他从前在大柳树下读过的《简·爱》送给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姚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大柳树的影子。小学六年的校园时光里,大柳树是亲人一般的存在。不知道后来还有没有孩子每天读课文给它听了。
在家乡工作十年后,我随军到了北京,成为北京市八一学校的一名老师。2018年小学部搬迁到万泉河校区,操场上的大柳树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工人师傅说,这棵大柳树也有五六十岁了。它在一次暴雨中,被雷电击中过,身上还留有一道深深的疤痕。它们实在太像了。随着城市建设大踏步前进,故乡的那棵大柳树早已不见了踪影,取代它的是更多的铁路线和更快的高铁。爱读书爱写作的姚老师如今也已退休在家。时间啊,真让人捉摸不透,是担心我会想念故乡吗?于是让一棵大柳树继续陪伴我。
九月份的阳光真好,照得大柳树金灿灿的。从前的记忆一点点被唤醒。如今,我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许多年,大柳树下还能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
抬头看看大柳树,低垂的枝条,仿佛在与我对视。东看看,西看看,突然,我有了不一样的发现,顿时心里就有了主意。
走进班里,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天天去的操场,都有什么呀?”孩子们一看问题这么简单,纷纷举手。可是他们说的,都不是我期待的答案。我就知道,它们一定没发现大柳树的秘密。
等他们说完了,我说:“你们知道吗?今天陈老师在大柳树下读到了一封秋天的信。我读了好久,越读越有意思。你们都没读到吗?”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说话了。
“你们想读这封信吗?不过,要想读懂这封信,除了需要带上眼睛,还需要带上想象力。最神奇的是,每个同学还会读出不一样的内容。”究竟是封什么样的信呢?孩子们的眼睛里写满了好奇。
下午的语文课是我们约定去操场读信的时间,我们排着队出发了。课堂搬到了操场上,还要读一封神奇的信,想想都是快乐的。
操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落在树顶上的几缕阳光,还有在远处踱步的喜鹊,好奇地看着我们。我把他们带到大柳树下,看着他们不说话。
“信呢?”有孩子挠着脑袋问我。
“信啊,需要你们自己发现。现在你们能告诉老师,你都发现了什么吗?”
“天空很蓝。”
“柳树还没有落叶。”
“老师,树上还有一个大树洞。”
“可是,信在哪儿呢?”我反问他们。
啊,找了半天,信在哪儿呢?孩子们又一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同学们,这个操场我们天天来,很熟悉。可是,如果你用心的话,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柳叶长在大树上,你睡觉的时候,它可能在数星星。你在上课写作业的时候,它可能在和喜鹊聊天。一年四季好多的故事它都记在心里了,如今它要离开大树妈妈,这些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该怎么办呢?于是,它想到了一个办法——写信。写给喜欢大自然的你们。 所以, 你们再找找,信在哪儿?”
“陈老师,我发现了。这就是您说的柳叶写给大地的那封信吧。”一个小男生蹲下身,指着红色的跑道路面说。
“你读读,你面前的这封信都写了什么。”
别的孩子听到我们的对话,也赶紧低头在自己脚下寻找起来。
“我看到信了。”
“我也看到了。”
孩子们欢呼着,都在地上找啊找啊。
是的,这就是柳叶写给大地的信。不知道是从哪一片柳叶开始,它们落到操场上、地垫上,在上面留下了浅浅的印记。越来越多的柳叶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东一行,西一句,写了好多好多的“信”。也许,它们每天都在等待读懂它的人吧。这些孩子应该是它喜欢的读者。
“老师,我找到一个‘土’字。”
“老师,我发现一只小蚂蚁也在读信。”
已经无需再说什么,静静听他们表达就好。我确信,今天一定又会有一批小诗要发芽,就像柳叶写给大地的信,就像下午落在柳树梢头的那片阳光。
回教室之前,我们又一起仰起头,看着不说话的大柳树。一个孩子拉着我的手指头,说:“陈老师,我觉得它们还有很多信要写。也许要一直写到明年的春天。”
从前,在一棵大柳树下,姚老师点亮了我的写作梦。今天,在另一棵大柳树下,我学着当年姚老师的模样,点亮了我的学生们的童诗梦。大柳树珍藏过我的美好童年,大柳树也珍藏着我的感恩与思念……
(作者单位:北京市八一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