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醉人,薪火相传
作者: 尹晓圆星斗满天,湖水荡漾。一壶酒,一叶扁舟,一场清梦。关于唐珙的故事便在此开篇。
珙,是古代的一种玉器。古时男子及冠后会起小字,唐珙的字是温如。父母的期盼跃然纸上:希望他能如翩翩君子,温润如玉。
唐珙的家乡是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很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故事,也有诸多“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美景。
有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的兰亭雅集,留下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佳句;有凄美缠绵,双双化蝶的梁祝,凝成了“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的后人感慨;有率性自然,肆意洒脱的雪夜访戴,留下了“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的妙语。
还有相传因黄帝铸镜于此而得名的镜湖;文人墨客向往,如仙境般的天姥山;被誉为“越国敦煌”的大佛寺……
许是这样的一方水土,才能养出唐珙这般怡然自得的人。他养了一只可爱又顽皮的猫,他爱观察小猫用前爪在舌尖沾一点唾液给自己洗脸的动作。他闲时欣赏墨兰,赞叹兰花是仙人不小心落在人间的紫玉簪。他痴迷书法,用宓妃和天吴两个传说中的水神,比喻赵孟頫的书法如同水神奔走、蛟龙狂舞,恨不得把它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惜。他能画一手极好的丹青,在“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
唐珙也会为了追求心灵的宁静,坐禅悟道,表达对自然的赞美“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他仅有一首描绘战争的诗留存于世,全诗不见他的指责与声讨,却见他满满的痛心与唏嘘,只留下“不忍看”与“空长叹”。
细细想来,在这宁静致远的表象下,唐珙有着对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所以才会引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的典故,写下“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的诗句。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他内心愁绪的抒发。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对星月抒怀。它是“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的思念和期盼;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孤独和凄凉;更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感叹和惆怅。在唐珙笔下,它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豪情和愉悦。夜色渐浓,风平浪静,半梦半醒。不知这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了水中,还是自己仍身处梦境。
不知唐珙喝了多少酒,才能达到浸润在星河,甚至在宇宙的境界。不知他的梦有多么唯美浪漫,才能让本无重量的梦有了实体,甚至充斥了整叶小舟。
说到酒与浪漫,绕不开诗仙李白。唐珙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如梦如幻,清新自然,可与李白相媲美。但相比李白一生有几百首诗流传,唐珙仅有八首,最有名的当数《题龙阳县青草湖》。题目很直白,道明了此诗发生的地点。龙阳县是今天的湖南省汉寿县。青草湖在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大概是因为唐珙这首诗写得太好,颇有唐诗的风范。在《全唐诗》编纂的时候,编者便将此“孤篇”收录,甚至因为他在唐朝史料中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而感到痛心。这故事令人啼笑皆非,但考虑到这部著作是在清朝成书,编者多达10人,收录2 200多名诗人的近50 000首诗的浩大工程便也能理解了。
很难想象在王朝兴衰更迭、世事沧桑变迁中,有过多少次像这样漫长的文化传承,有过多少场像这样艰难的文化接力。焚膏继晷,目披手抄,只为了保护像《题龙阳县青草湖》这样名字稀松平常,内里暗藏乾坤的一首诗,不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个体的生命短暂,群体的生命却无穷。只要文化的火种仍存,一阵风袭来,便可成燎原之势。
我们的古人靠着在今人看来极为笨拙,造成许多阴差阳错的方式,让我们即使从未到过,也知道江南的诗情画意与边塞的雄浑壮阔;让我们能传承从上古时代绵延至今关于年的传说以及全家团聚过年的习俗,拥有逝去的人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以及终有一天我们会在银河相遇的寄托。
春风酿酒,夏星点灯,秋枫生火,冬雪煮茶。看如今山河远阔,星河灿烂,载着无数浪漫,无数巧思,引无数人沉醉,无数人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