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步行街的外部空间改造

作者: 杜佳俊 周洪涛

长影步行街的外部空间改造 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步行街作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其改造和提升对城市活力的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影步行街作为长春市的文化地标与商业聚集地,其外部空间的改造不仅关乎商业效益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文献分析等方法,从城市活力的视角出发,全面阐述了长影步行街外部空间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业态分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多样性,激发步行街的社会、文化与经济活力。

相关概念

在通常情况下,活力是指旺盛的生命力,行动上、思想上或表达上的生动性。城市活力是指城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城市可以为人们提供人性化生存的能力。城市日益衰退的标志是它们拥有相对于其经济实力来说过多的住宅和基础设施。开发新的地产项目可能会为一座日益衰退的城市涂上一层亮色,但无法解决其深层次的问题,以开发建设为中心的城市振兴计划是非常愚蠢的。它提示我们:城市不等于建筑,城市等于居民。城市活力是指城市展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为城市空间中人类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频繁程度。它强调空间的社会功能、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在促进居民互动、商业繁荣与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是衡量城市健康发展与宜居水平的重要指标。城市活力的特征包括空间使用的多样性、人群的流动性与交互性、经济活动的繁荣、文化和社会活动的丰富性以及空间设计的舒适性与可达性。

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属于寒温带气候区。长春电影制片厂商业步行街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市中心区域,地处长春市的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地带。具体位置在长春市南关区,靠近长春市的主要商业和文化区。

长影步行街作为长春的商业文化区,虽然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商业活力和消费者体验。功能区划分不清,导致人流分散,消费动线不畅;街道狭窄,尤其在人多时显得拥挤,影响视觉舒适度。历史建筑与设施风格不协调,形成视觉冲突;交通流线杂,人流疏导差,游客容易迷路。步行街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年轻人的互动空间;绿化不足,影响休闲体验。景观设计较差,未能利用电影文化特色;夜间经济潜力未充分发挥,照明设计简单。基础设施也存在短板,特别是公共厕所、休息区和无障碍设计。

长影步行街外部空间分析

长影街的外部空间品质分析。对于长影步行街的外部空间品质,主要通过对其空间形态、场地铺装、沿街立面形象和景观设施的实地考察进行分析,进而判断外部空间的安全度与舒适度。

空间形态,主入口路面宽度开始仅为9米宽,后来政府开始推进街道改造与业态升级,历经多次道路拓宽,时至今日,该街道形成路幅12米,全长460米,整个街道呈“L”型的步行商业街。

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其著作《外部空间设计》中将“外部空间”定义为一种由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目的的外部环境,是一种相比自然空间更具意义的存在。长影步行街在空间形态设计上融合了商业、文化和社交功能,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街区的某些区域功能区分不够明确,部分商铺和文化展示空间的布局较为分散,导致人流引导不够高效,影响了空间的整体流动性。部分休闲和文化功能区的空间体验感较弱,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吸引力,未能充分激发游客的参与感。街区内的部分空间层次感设计不足,某些区域缺乏足够的视觉焦点,整体景观感受较为单一。

场地铺装。长影步行街的场地铺装设计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区域的铺装材料选择未能充分考虑到长期高人流和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一些区域的铺装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或损坏。某些休闲区和文化展示区的铺装设计缺乏足够的艺术性和层次感,未能充分体现街区的文化特色,导致空间的视觉吸引力和吸引游客停留的效果有所欠缺。步行街的部分铺装区域在排水系统设计上仍有改进空间,尤其在降水或积雪融化时,容易造成积水问题,影响行人通行和整体使用体验。

沿街立面形象。长影步行街的沿街立面设计虽然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建筑外立面的设计缺乏足够的个性化,导致某些区域的视觉效果较为单一,未能充分体现街区的独特文化魅力。尽管街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定的统一性,但个别区域的立面处理显得过于简单或缺乏创新,未能在细节设计上进一步强化文化氛围。某些商铺的橱窗和招牌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到行人流动的视线需求,导致商业信息传达不够清晰,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某些区域的夜间灯光设计效果仍显不足,部分立面的夜间照明效果较弱,无法充分展现街区的夜间活力和商业吸引力。

景观及设施。街区的绿化和景观设计虽然有一定的布局,但某些区域的绿化带较为单调,未能有效利用植物和景观小品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吸引力。部分休闲区的座椅和休息设施布局较为稀疏,缺乏足够的社交空间,无法充分满足游客和居民的休闲需求。街区的公共设施,如垃圾桶、指示牌等,分布不够均匀,部分区域的设施数量较少,影响了街区的整洁度和游客的便捷性。部分区域的路面和步道设计存在不平整的情况,影响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可能导致人流拥堵,降低了步行街的可达性和体验感。

长影步行街外部空间优化策略

基于上述对长影步行街外部空间的分析研究,现将问题总结为节点、铺装、立面和景观四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营造活力的策略,以改善长影步行街商业业态。

优化标志性节点。长影步行街的标志性节点优化策略应聚焦于提升街区的整体吸引力和功能多样性。核心区域的商业和文化功能需进一步整合,打造独特的体验空间,如增强文化展示区和社交互动区域的互动性,以吸引不同消费者群体。交叉节点应通过优化景观和提升步行环境,加强人流导向和流动性,确保各类业态能有效对接。次要节点可以引入更多的休闲和文化型业态,通过设置景观小品、创意市集等元素,为游客提供更多停留和社交的空间,增强街区的多元吸引力。

改善底界面质量。改善长影步行街底界面质量的策略应关注提升街道的舒适性、可达性和视觉吸引力。通过优化步行道的材质和设计,确保行人安全与舒适,尤其在人流密集区域使用防滑耐磨材料,并结合景观元素提升视觉效果。加强商业建筑与公共空间的过渡设计,如增设店铺门廊、座椅和绿化带,促进交流和商业互动。同时改善绿化设计和功能设施布局,提升街区美观度和实用性,提供更多休憩空间,并与周围建筑和谐融合。合理规划交通和步行流线,确保各功能区的流动性与互动性,为步行街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塑造立面风貌。长影步行街塑造立面风貌的策略应结合文化传承与现代商业需求。设计应突出电影文化元素,运用独特的装饰、色彩和图案,增强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感。同时,平衡立面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现代材料和传统元素,保持外观整体性与层次感,满足不同商铺需求。提升商铺外立面的功能性,如橱窗展示和招牌设计,吸引顾客并营造活跃的商业布局。夜间景观也应考虑,合理使用灯光设计提升立面吸引力和可视性。通过这些措施,长影步行街能塑造出既具有文化价值又具有商业吸引力的独特立柱。

整合景观设施。长影步行街整合景观设施的策略应侧重于提升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和功能性,确保景观与商业环境的和谐共生。优化街道绿化与景观小品的布局,提升街区的视觉吸引力和休闲体验。通过增加绿地、水景以及适当的植被设计,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和微气候。公共设施的布局应更加人性化,例如设置更多的座椅、休闲区域和遮阳设施,确保游客和市民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舒适体验。完善指示标识和休闲功能设施,使游客能更加便捷地使用街区。要注重景观与文化的融合,采用与长春电影文化相关的艺术装置和文化符号,强化街区的文化氛围。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形式逐渐改变,传统商业步行街面临着人流量减少和公共空间活力不足的挑战。以长影步行街为例,其外部空间的失活问题主要源自空间形态、场地铺装、沿街立面形象和景观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原有的步行街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活动需求。因此,文章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优化策略:优化标志性节点、改善底界面质量、塑造立面风貌和整合景观设施。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步行街的活力,尤其是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分区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并提升长影步行街的整体商业吸引力与文化氛围,从而促进街区的繁荣,增强城市活力。

(作者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