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工”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作者: 畅婉洁驮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循环播放着亲切的顺口溜,穿梭于街巷中,敲响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前段时间,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一只名叫笨笨的“机器狗Go2”成了众人关注的明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党委书记曹琛介绍,为更好地关爱居民,社区从2023年起启动“小雨馒头”暖心公益项目,每日由志愿者制作馒头,仔细分装送给社区独居孤寡老人,还会送到社区服务点,为外卖小哥等送去温暖。
“做馒头开始于2023年7月26日,到去年累计做了8万个馒头。”曹琛说。
小营巷社区是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1/4,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及空巢、独居老人有千余位。仅仅依靠社区的18名社工,难以满足在生活照料、心理关怀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为此,社区每周一至周五组织志愿者为50位独居老人配送午餐。“热乎的饭菜不仅解决了老人用餐难题,更温暖了他们的心,也让子女安心工作。”曹琛说。
“馒头送出去了,居民的门也打开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第一时间也收到了。”曹琛说,小小的馒头,为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和共建社会团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更多契机。
她说,每周召开的议事会上,上门入户得到的反馈,由大家群议群策,为居民破解矛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基层自治和“智治”的网络逐步成型。
今年全国两会上,曹琛带来《关于利用AI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层减负增能、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精细化水平的建议》。她提出:“科技创新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在‘小雨伴我’这块基层治理试验田上引入机器狗的方式,我们尝试打开基层治理融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如创设‘AI+社工场景(数字社工)’,实现‘人’‘数’即刻响应,有效提升社区工作效率与服务效能,让管理无感、服务有感。”
上一篇:
聚力解决民生大事 坚持小事不“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