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制员工下班,先别急着叫好
作者: 郑雪当前,“反内卷”的风吹向了企业,不少企业开始强制员工下班,到点清人。
据媒体近期报道,“最卷”“加班严重”的大疆出了一条新规:晚上9点强制下班,其所在的人力部门甚至背上了“必须清场”的KPI。此外,如美的、海尔等企业,也跟上强制员工下班的步伐。
企业“反内卷”的原因多样,既有来自政策监管、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考量。
宏观政策来看,2024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行业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存量竞争时代,“内卷式”竞争没有未来。
对于企业来说,“内卷”无法创造更大的价值。当员工面临越来越多无效加班、做不完的PPT、无休无止的会议,甚至是为了合群衍生出来的“表演式”加班,这对公司战斗力的损害更大,对业务发展毫无益处。
单纯依靠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产出,这种低效竞争模式当下已经不再适用。企业要学会通过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生产流程上的合理调整,释放创新活力,提升内部效益。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如何最大程度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潜力,是企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企业间竞争,也要升级换代。
当然,让员工准点下班,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要加班、拒绝奋斗。员工拒绝的是无效劳动、低效产出,更怕的是无效竞争背后带来的心累。员工期待的是,工作更有价值,更能得到与企业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像胖东来之类的企业,因为对员工表示出了极大尊重和爱护而成为流量“网红”,这背后恰好是大众情绪的反映。企业应该反思下这种社会情绪背后,是新一代劳动者对健康良性劳资关系的期盼。
不管是企业发展,还是个人期盼,以效率提升为手段和目标的“反内卷”势在必行。企业到点下班,打响“反内卷”第一枪,我们要为之点赞。
但也要看到,加班的成因有多种,除了部分员工搞形式主义加班外,更多的恐怕是企业不合理的工作目标和操之过急的阶段性考核。这个指挥棒不变,强制下班只会增加“隐性加班”的数量,把在公司加班变成在家加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非工作时间线上办公纳入加班范畴,同时配套制定加班费等工作标准。
因此,对一些企业推行强制下班,我们需要肯定是个好的开端,同时也要保持冷静,期待多方发力,把强制下班后的时间真正还给员工。
(本文作者系本刊记者)
责编:杨琳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