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语迎早晚 谨防鹦鹉热
作者: 温馨在我国,饲养并训练鸟类学舌的历史十分久远。擅长学舌的鸟类主要有鹦鹉、八哥、鹩哥等。它们性情温顺、聪明善学,经过反复训练后,其中部分种类不仅能模仿人说话,甚至能背诵简短的诗句。以鹦鹉为例,绯胸鹦鹉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饲养最多的鹦鹉种类之一,部分雄鸟和雌鸟经过训练后可以模仿人语。而“口技”最好的要属非洲灰鹦鹉了。非洲灰鹦鹉的叫声十分尖锐刺耳,不过经过人工驯养后,它们不仅能很好地模仿人语,还能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叫,可谓“口技”出众,音色万千。
学舌的鹦鹉在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鹦鹉只能机械模仿人们的话语,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人们很难与它交流,更谈不上互诉衷肠。对此,西汉刘向在所著《淮南子》中写道:“鹦鹉能言,而不可使长。是何则?行其所言,而不得其所以言。”正因为鹦鹉无法理解语言的内在逻辑和含义,所以学舌的时候可能还会泄露秘密。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宫中词》中写道:“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两位幽禁深宫的宫女想互相倾吐心中的烦闷,却害怕鹦鹉学舌而不敢言。难怪后人常用“鹦鹉能言”来警醒人们说话要留神,谨防走漏消息 。
除了泄密,“鹦鹉热”也不容忽视。鹦鹉热不是指热爱饲养鹦鹉,而是一种人、禽、畜共患传染病。

鹦鹉热是什么
2025年1月,浙江某医院收治了一名发热患者。患者王女士饲养鹦鹉已有多年。一天,她照常给鹦鹉喂食,却发现平时欢快的鹦鹉竟趴在笼底,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着急的王女士先是轻轻按压鹦鹉的胸脯,然后对着鹦鹉的嘴进行“人工呼吸”以救治。试了几次后,鹦鹉的情况并不见好转,没多久就去世了,伤心的王女士只能处理了鹦鹉的尸体。没想到当晚,她就出现了发热症状,于是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仔细检查,王女士确诊感染了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鸟热、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禽、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由排出鹦鹉热衣原体的动物及其污染物引起,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由于最初确定鹦鹉为传染源,故将此病命名为鹦鹉热。鹦鹉热曾于1929—1930年在欧洲和非洲等14个国家流行,当时患者超过1000人,死亡近200人。此后,该病又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散发流行,虽然在中国发病较少,但近些年也有一些病例报告。
当然,不只鹦鹉,其他鸟类和家禽(如鸽子、鸡、鸭等)也可将鹦鹉热衣原体传染给人类。2023年7月,山东青岛首次报告一例鹦鹉热确诊病例,患者是一名69岁的退休男性,因发烧、咳嗽、喘息等症状加重而入院治疗。据悉,他常年养着一群信鸽,并定期放飞。
鹦鹉热可在动物间流行,也可在动物和人之间流行。被感染的动物一般表现为腹泻或无症状;被感染的人则会出现寒战、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人类而言,大部分鹦鹉热患者预后良好,但少数患者会出现重症感染,甚至死亡。
幕后元凶——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所致。那么,鹦鹉热衣原体是什么呢?
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病毒、细菌和立克次氏体之间的微生物。与病毒相似的是,衣原体是在专性细胞内寄生和在宿主细胞内形成包涵体;与细菌相似的是,衣原体有核糖体及代谢酶,以二分裂模式增殖,对磺胺抗生素敏感。衣原体种类繁多,但不同的衣原体对细胞的亲嗜性不同,有些仅单独对人或动物致病,有些对人和动物均致病。目前,对人致病的衣原体有三种,分别是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引起沙眼、包涵体结膜炎、非淋病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附睾炎等;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如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而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
鹦鹉热临床表现以发热和肺炎为主。急性起病患者的体温会在一两天内迅速上升至40℃,并伴有剧烈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症状;也有起病较慢的,潜伏期从一两个星期到近两个月不等。轻症患者的病程为7~10日,重症患者的病程为12~21日。由于鹦鹉热的发病症状和流行性感冒、肺炎、肠胃炎的发病症状很相似,所以患者患病初期很容易因为误诊而耽误治疗,进而出现嗜睡、谵妄、烦躁、紫绀、胸膜炎、心肌炎、心包炎、脑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危害健康的情况。
如何防治鹦鹉热
很多人认为自家养的鹦鹉是“笼中鸟”,几乎不接触外界,所以不会感染和传播疾病。其实,不管是笼养鸟还是野生鸟,都会携带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鸟禽的鼻口分泌物、尿液、粪便和其他排泄物排出,感染性可达数月,而人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等均易感染。所以,养殖场、活禽宰杀车间、家禽售卖市场和饲养者家里都是鹦鹉热衣原体的滋生地。
对于普通鸟迷而言,购买宠物鸟时,一定要挑选羽毛整齐、眼睛明亮、活泼好动的鸟,最好让卖家出示动物检疫证书,以确认它的健康状态。领回家的前两周最好隔离饲养,并仔细观察鸟的健康情况。一旦鸟出现嗜睡、厌食、眼口分泌物增多、腹泻等症状,一定要避免与之亲密接触,并将其送至兽医处治疗。当然,洁净的生活环境也能大大降低鹦鹉热的发生率。鸟迷们要经常清理鸟的排泄物,定期对鸟舍进行清洗、消毒;家中也要经常通风、除尘。鸟迷们如果生病了或者皮肤有破损,喂食和清理鸟舍时一定要戴好防护镜、手套和口罩。
临床上,治疗鹦鹉热主要采用抗菌药物,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磺胺及喹诺酮类药物,重症患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鹦鹉热虽然不是疑难杂症,但治疗周期一般较长,部分患者甚至要接受三四个月的治疗。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为了自身健康,鸟迷们一定不要和鸟过于亲密接触。
【责任编辑】谌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