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感谢你的一路护航

作者: 杨志艳

很荣幸,与《婚姻与家庭》结缘30年的我,既是忠实的粉丝,又是幸运的作者。

转眼间,我与《婚姻与家庭》杂志结缘已经30年了。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婚姻与家庭》是在30年前。那时,我刚初中毕业,暑假去县城的小姨家玩儿。她家的书房很大,桌子上有一本打开的杂志,就是《婚姻与家庭》。我顺着打开的那页往下看,很快就被深深吸引。第二天,小姨让我选几本名著回去。我指着一整排的《婚姻与家庭》杂志,问:“我可以要这个吗?这里面的文章实在太精彩了!”见小姨愣住,我又说:“我觉得《婚姻与家庭》可以提高我的写作能力。”小姨笑了:“算你有眼光,想拿多少拿多少!”于是,我“搜刮”了20本《婚姻与家庭》带回了家。

之后,每年暑假,我都会从小姨家带走很多本《婚姻与家庭》杂志。读大学时,我定期去报刊亭买《婚姻与家庭》,学业和恋爱上的困惑是它给我答案;上班后,我开始订阅《婚姻与家庭》,工作有困扰、跟老公闹矛盾、孩子不听话,是它给我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2016年,我在《婚姻与家庭》看到一篇文章:《这次不八卦,聊聊当妈的那些事》。主人公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宝妈。儿子在泳池里受到了欺负,她当即给了他几个建议:向老师告发“坏小子”;避开他;大声呼救;先发制人,以牙还牙。没想到,孩子没采纳任何一条建议,而是走到那个孩子身边,主动跟他聊天。最后,两个孩子成了好朋友。这篇文章真的如雪中送炭给了我很大帮助。教育孩子时,我会帮他代劳很多事情。遇到类似情况,我肯定会帮孩子出气,根本不会耐心地给出这么多建议。如果孩子最终没选择我的提议,我一定会恼羞成怒。但实际上,教育孩子不能想当然,要让孩子自己做取舍。

一天,儿子睡过了头,着急地让我跟老师请半小时假。我没像原来那样马上照办,而是让儿子自己看着办。结果,他给老师打电话请了假。“老师没批评我,反而表扬我敢作敢当,是个男子汉!”儿子非常开心,我也很自豪。

我喜欢写文章,从小到大在不少刊物发表过作品,却一直没勇气给《婚姻与家庭》杂志投稿。看了这么多年,我知道给这本杂志写稿的,有作家、心理专家,个个来头不小。编辑能写、能编,我还是做忠实读者好了。

2023年夏天,我参加了一场婚宴,有感而发地写了一篇文章《爱你的人,永远知道怎么爱你》。一位相识多年的文友看了后,让我投给《婚姻与家庭》杂志。见我犹犹豫豫,她直接把稿子发到了编辑邮箱。某一天,有人请求加我的QQ:“你好!我是《婚姻与家庭》杂志的编辑玄圭。”

文友帮我代投的那篇文章发表了,我简直不敢相信。玄圭说我的文笔很好,鼓励我以后多写。她跟我说了杂志的内容定位、栏目要求,还把杂志公众号推给我。“你要保持自己的风格写婚姻、家庭中的琐碎日常,记住真实的东西永远最打动人心。”她也委婉指出,文章不宜过多引用名言名句。在玄圭的鼓励和指导下,接下来半年里,我在《婚姻与家庭》杂志又发表了几篇文章。

感谢《婚姻与家庭》杂志的一路护航,让我把自己的婚姻、家庭经营得越来越好,也让我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不断前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