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内心

作者: 丁敏

教育不是孩子要走进父母的世界,而是父母要走进孩子的世界。

最近,我收到了很多妈妈的来信,其中一封是这么写的:

老师,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今年11岁,是个女孩。孩子从小就很听话,成绩也十分优异。然而,自从升入五年级后,她开始经常和我顶嘴,甚至锁门,谁都无法随意进入她的房间。同时,她的学习成绩也出现了下滑,开始注重自己的穿衣打扮。我一直担心她会早恋,因此经常唠叨她,但每次都被她不耐烦地打断。现在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是不是我的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我该怎么解决呢?

其实这位妈妈不必过于焦虑,她提到的现象都是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会发现,再用以往的方式对待孩子行不通了。所以,一提到青春期孩子,人们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叛逆。而这其实跟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矛盾有关。

青春期孩子最核心的心理矛盾就是独立性和依赖性的冲突。他们渴望独立,希望掌控自己的生活,不再完全依赖父母。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又不得不依赖父母。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常常表现为与父母的冲突。但青春期孩子真的是发自内心地不需要大人了吗?真的希望大人不管他们吗?并不是。他们一方面想要保持独立,希望父母像大人一样尊重他们;另一方面,他们也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父母能让他们感到安全、有依靠。

除了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外,青春期的孩子还面临着自我认知的挑战。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思考我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愿意与父母分享所有心事,而是拥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时候,做父母的难免会觉得失落。

所以,面对青春期孩子,父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满足他们对于独立的渴望。同时,父母也需要与孩子保持沟通,主动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如何正确指引孩子是门必修课。婚姻与家庭幸福研习社联合资深心理咨询师李玲老师特别推出课程“读懂青春期的心思”。搭起一座彩虹桥,让父母更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促进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课程节选:

1.保持开放心态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孩子可能会经历情绪波动、身份认同的困惑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作为家长或监护人,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建立信任和理解。

2.改变说话方式

如果说12岁之前,父母是以唠叨为主,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就要减少语言上的唠叨,因为他会屏蔽你,听不进去。说话方式应以商量的语气为主,比如:“我觉得你这样做有点儿问题,你觉得呢?”如果孩子态度很强硬,父母就点到为止。其实,孩子心里是在意父母看法的,只是语言和态度上不想承认。

3.尊重孩子的隐私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这个阶段,他已经长得像成人了,所以特别渴望大家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他,像尊重成人一样尊重他。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小秘密,父母千万不要刨根问底,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重视和尊重。你替他着想,与他共情,孩子感受到了理解,心会跟你挨得更近,有问题也会更愿意跟你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