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不下来的微整形
作者: 李倩| 微调走俏 |
无论是香肠似的嘟嘟唇,还是僵硬的额头,我们都见过有些人因过度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又称“肉毒杆菌素”)或面部填充剂,容貌变得有些怪异。我们还听过一些恐怖的故事,说有人美容注射失败,导致失明或伤口化脓。
非手术美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人们渴望拥有年轻饱满的肌肤或完美的“网红脸”,显然已经顾不上担忧不良后果或医疗并发症了。注射肉毒杆菌素和皮肤填充剂现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非手术美容,及至2030年,这种“微调美容”的市场规模预计还会增长15.4%。
拥护者坚持认为,这些操作可以兼顾安全与美容。但最近的研究成果促使一些医生开始质疑,我们对这种注射美容的长期影响恐怕了解得还不够。此外,随着注射美容越发流行,监管机构也在斟酌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安全。
皮肤填充剂是一种滴胶状物质,用于填充细纹和皱纹,丰盈脸颊或嘴唇等部位。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爱美人士会往脸上注射牛胶原蛋白。但真正流行起来还要等到21世纪初,第一批以玻尿酸为主要成分的填充剂获批投入市场。玻尿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吸水性物质。
大约同一时间,注射肉毒杆菌素也逐渐成为一种美容手段,最著名的品牌当属保妥适。而此前,肉毒杆菌素常年被用于治疗肌肉痉挛。它可以暂时放松注射部位的面部肌肉,从而有助于抚平鱼尾纹、川字纹和其他皱纹。
起初,这种方法主要在年长女性间流传,她们对此秘而不宣,私下用这些手段改善皮肤老化的问题。然而,在社交媒体和电视真人秀选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和男性也开始使用这些方法来美容。
“自国际知名恋爱综艺《爱情岛》播出以来,拥有丰满的双唇似乎已成为无数年轻女孩的成人礼。”关注美容行业的记者爱丽丝·哈特–戴维斯说。她还是《微调指南》的创始人,该指南旨在帮助人们作出明智的微调决定。
| 行业乱象 |
随着微调的走俏,关于医疗并发症和注射失败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拯救容颜”是英国的一个注册网站,汇聚了专业美容从业者的信息,致力于提高行业安全标准。2022年,该网站共收到2824起投诉,相比2021年的2436起和2020年的2083起均有所增加。其中2/3以上的投诉涉及皮肤填充剂,还有近1/4涉及肉毒杆菌素类的美容。
网站负责人阿什顿·柯林斯认为,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眼下面部填充术有多流行,还体现了注射美容的一个特征——不专业的操作。这可能导致感染、血管堵塞、组织坏死,或者看起来疙疙瘩瘩、填充过量。
柯林斯说:“唯有安全专业的操作,才能大大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即使出现并发症,专家也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及早发现,作出有效处理。但由于现在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出现并发症的案例大幅上升。”有些并发症可能影响患者一生。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整形外科住院医生戴维·扎尔加兰说:“我们遇到过一些患者,面部皮肤大片坏死,原因是填充剂注射不当,堵塞了皮下血管。”
尽管以玻尿酸为主的填充剂可以靠注射一种名为“玻尿酸酵素”的酶来溶解,但市场上并不是只有这一种填充剂,更何况患者也未必清楚自己注射的究竟是什么。“拯救容颜”收到的投诉中,82%的人都不知道治疗师给他们用了什么产品。
即便填充剂可以溶解,也要抓住最佳治疗时间。扎尔加兰表示,“无奈很多时候,患者往往会耽误很久才来就医,虽然仍可以尝试治疗,但损伤很可能已经无法逆转。”对这类患者而言,重建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还有些没有资质的治疗师对患者的担忧置若罔闻,更让情况雪上加霜。“拯救容颜”2022年收到的投诉中,84%的人反映,他们想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治疗师的忽视或阻挠。柯林斯说:“我们遇到过一个女孩,填充剂阻断了她嘴唇的血液供应,再耽误几个小时,就只能做唇部切除手术了。给她注射的人一直告诉她那只是瘀肿,会消退的,但显然没有消退。好在她最终不用切唇,但有段时间情况真是不容乐观。”

目睹了这些并发症后,扎尔加兰医生开始调查现在究竟有哪些人在从事这类微调美容。他和伦敦大学学院的同事一起评估了英国3000家美容诊所的网站,并参照医学总会、护理及助产士协会等专业机构的名单,对诊所从业人员的信息进行了交叉核对。结果发现,32%的从业人员是医生,24%是牙医,13%是护士,12%是美容师,还有8%是牙科护士。这项研究只调查了诊所的从业人员,其他还有许多人只在社交媒体上做宣传,然后在自己家中,乃至在汽车后座上进行美容注射。
“从根本上说,要看从业者有没有能力。如果你有能力在术前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施术时也了解相关风险和潜在隐患,出现并发症时起码能够识别,如有条件,甚至还能治疗,那么就是走在正道上。”扎尔加兰说,“但问题是,许多人接受的培训相当有限,只上了一两天的课,借此获得独立执业的职业责任保险而已。有些人甚至连保险都没有,可见这个领域多么缺乏有效的监管。”
| 贻患无穷 |
大多数专家认为,肉毒杆菌素注射相对安全一些,因为即便注射不当,只要过三四个月,不良影响通常都会消退。但也有人担心,从业者不会悉数上报消费者遇到的所有副作用。柯林斯表示,这样我们很难掌握这类医美在临床上的并发症发生率。
扎尔加兰的团队对肉毒杆菌素注射相关医学文献进行综述时发现,大约1/6的患者会出现淤青、头痛、恶心和面部僵硬等问题。英国每年估计要进行50万到90万例的肉毒杆菌素类注射,但在过去的29年里,英国药监局收到的不良反应报告却只有188例。

肉毒杆菌素是种处方药,也就是说,根据法律规定,必须要由有资质的医疗从业者——如医生、牙医、药剂师或有处方权的护士等——当面问诊后才能进行注射。这条规定的初衷是,注射人员应具备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处方的人未必负责注射。
许多治疗师不问诊就进行注射。“他们会与人合作,那些人愿意开处方,但不接待患者。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人会网购便宜的肉毒杆菌素,但他们并不清楚里面含有什么成分。”柯林斯说,“我们见过一些可怕的案例,患者以为他们注射的是肉毒杆菌素,结果却是牛明胶——害得一些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过敏反应。”
柯林斯还说,“拯救容颜”2022年收到的肉毒杆菌素类注射的投诉中,92%的人表示没有专业医师当面给他们问过诊。而且,根据他们报告的副作用,还有从业人员不愿透露更多信息的情况来看,估计20%以上的案例都涉及无照执业或使用假冒伪劣产品。
尽管这些听起来很吓人,但业内还是有很多值得信赖的从业者,更不用说那些满意而归的消费者了。记者哈特–戴维斯就是其中之一。“人们经常对我说:‘我从没见过效果这么好的皮肤填充剂。’而我会说:‘你绝对见过——只是如果真做得好,你就看不出来了。’”柯林斯也承认自己做过各种医美:“我找的是非常优秀的专业医疗人员,所以我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 微调成瘾 |
为改善非手术美容的安全问题,英国政府广集民意,计划随后颁布新的许可证制度。新制度可能会严格规定哪些人有资格实施某些高风险的微调美容,或者限制接受微调美容的年龄。但是,只要交由专业人士来操作,我们就能对这些微调美容的长期影响有充分的了解吗?就能保证它们是安全的吗?
加文·陈是一位美容医生,也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美容协会的创始人。注射皮肤填充剂是他行医生涯的主项,但几年前,他发现有些在五到七年前接受过注射的患者眼周出现了浮肿,前来复诊。

这很奇怪,因为以玻尿酸为主要成分的填充剂,理论上最多只能维持18个月。为了弄清楚浮肿的原因,加文·陈让其中一些患者去找他的同事莫宾·马斯特做核磁共振扫描。加文·陈说:“几乎所有病例都显示,填充剂会持续存在很多年,而非我们预计的6到18个月。”
他们的深入调查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了解,马斯特还为此在自己脸上注射了填充剂,以便追踪观察其变化。加文·陈说:“我们发现填充剂仿佛被抹开了似的,不是说它会移动到脸上的其他部位,而是会扩散,有点像冰块融化掉了。因此,原本清晰的轮廓会变得有些模糊不清。这会彻底改变我们的注射方式。如果你注射的填充剂只管一时,那么无论出现什么副作用,早晚都会消失。但要是这些产品像我们在核磁共振扫描中看到的那样,会存在十年以上,我们的思考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还有个问题加文·陈也很难释怀。通常,首次注射填充剂后,一连数周乃至数月,人们都会很喜欢那种丰满的效果。一旦这种效果消失了,他们往往会再次注射,完了又再次注射。“这个过程让人上瘾,这些患者不知不觉间早已填充过量。”加文·陈说,“问题在于,这些人还不愿意溶解任何填充剂,因为他们害怕回到正常状态。一旦你跨过了那条线,陷入过量填充的泥潭,就很难再恢复正常。”
其他研究人员也开始担忧,人们可能会对微调美容上瘾。南伦敦与莫兹利国家医疗服务信托的戴维·维尔教授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研究,评估了24名女性的整容动机。这些女性都做过唇部填充,致使嘴唇明显过度肿胀,但她们却表示很喜欢这种效果。研究人员担心,这样的医美可能会助长躯体变形障碍——一种与身体形象有关的焦虑症。
该研究发表在《美容外科学杂志》上,文中明确了这些女性的几个共性:一是她们反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各种厚唇,然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越来越看不惯自己的天然唇形;二是她们普遍对自己的身体和外貌感到焦虑。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焦虑可能促使她们更愿意去做整形美容,以轻松获得即时的满足。
奇怪的是,虽然有些女性报告说,丰唇后在社交媒体上收到了好评,但这种好评未必会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时常有人说她们这样不好看,建议她们不要再注射填充剂了,但她们还是会继续注射。“这种行为就是成瘾精神病学中说的,尽管意识到了危害,但仍要继续使用。”克洛伊·桑德斯说。她是精神科医生,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念博士,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贡献者。“这种行为还具有强迫性——感觉必须要去做这件事,但做完之后仍不满足,还想再做一次。”
| 感知偏移 |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面部填充或其他微调美容上瘾,但从业者和消费者有必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及发生“感知偏移”的可能。也就是说,经过一连串整形美容后,一个人对自身外貌的感知逐渐发生了变化,使得他会陆续在自己身上发现其他想要矫正的“缺陷”。
看了加文·陈的核磁共振研究后,哈特–戴维斯也给自己的面部做了一次扫描,发现她的脸颊、下颌线、下巴、眼睛下方、鼻唇沟和嘴唇上都有大量填充剂。必须承认,她属于对微整形的效果相当满意的消费者。然而,过去四年,她几乎没有注射过任何填充剂。不过她并未因此放弃。“这又一次让我坚定了我的想法,也就是要去找你负担得起的最好的医生来做。”她说,“我的填充剂都留在正确的位置上,就是注射的位置,虽然是很久以前注射的,但我相信它们对我无害。”
凡是想打美容针的人,她都建议首先要做好功课。“尽量多了解一下你想做的微调,找一个真正好的医生来操作,核实他的资质。不要光看他在社交媒体上有个光鲜亮丽的账号,就找上门去。”
编辑: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