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得永生?

作者: 南之瑉

换血得永生?0
2023年,亿万富豪布莱恩·约翰逊将17岁儿子的血浆输入自己体内,并将自己的血浆输给他70岁的父亲。

| 三代换血的富豪 |

2016年有报道称,被誉为“硅谷创投教父”的亿万富翁彼得·蒂尔投资了一家名为“不朽”的公司。该公司将25岁以下捐赠者的血浆输注给35岁以上的人群,以探索所谓的“抗衰老益处”。然而,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了“不朽”公司首席执行官杰西·卡尔马津的否认。他坚称未曾与蒂尔会面,也从未从蒂尔资本获得资金支持。不过,“不朽”公司似乎并不缺钱,毕竟它向参与临床试验的志愿者收取高达8000美元(1美元约等于7.2元人民币,8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8万元)的费用。直到2019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声明,警告未经证实的血浆输注风险,该公司才被迫关闭。声明指出,“我们担心一些患者被不道德的人利用,这些人鼓吹年轻捐赠者的血浆可以治愈疾病或扭转不良的身体健康状态。这些治疗的效果没有得到临床验证,而且可能有害健康。”

到了2023年,另一位亿万富豪风险投资家和抗衰老爱好者布莱恩·约翰逊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约翰逊是“内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专注于神经工程学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企业。同时,他还是移动支付应用“文莫”的联合创始人,该应用后来被贝宝收购。约翰逊因每年花费约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40万元)用于所谓的“逆龄生活方式”而闻名,其中包括采用低热量素食饮食、摄入大量补充剂、严格遵守锻炼和睡眠计划,以及一个备受争议的做法——接受血浆输注。

时年45岁的约翰逊接受了六次血浆输入,每次一升,其中一次来自他17岁的儿子塔尔马奇。这位美国科技企业家在接受《永生者》播客采访时透露:“我前所未有地关注他的饮食,因为现在,它们都会进入我的身体。”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血浆输给了他70岁的父亲,希望帮助父亲改善体力和认知能力的衰退。该播客的制作人阿莱克斯·克罗托斯基说:“我们费尽周折才找到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奇怪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年轻血液延年益寿的人似乎有些保守。”

换血得永生?1
血浆在与其他血液成分分离后呈黄色。

约翰逊计划利用算法来预防老化,并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甚至以自身为实验对象。医生的评估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和肺部功能分别相当于37岁和19岁的水平,这无疑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并乐于对外分享年轻秘诀。然而,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真的要归功于血浆输注吗?还是他的财富、基因和生活方式起了更大的作用?

约翰逊只是科技记者兼心理学家克罗托斯基采访的众多独特人物之一。早在2003年,克罗托斯基便开始在其博士研究中探讨这一主题。她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所有科幻小说中的梦想都有可能成真,包括技术奇点的到来——技术与人类融合,创造出“后人类”,最终这将意味着“我们成为不朽的存在”。当时,像其他人一样,克罗托斯基认为这一切只是“疯狂的想法”,但20年后,尤其是由于近五年技术的迅猛进步,这些曾经的边缘思想正逐渐融入主流,已经在硅谷生根发芽。

| 换血实验 |

迈克尔和伊琳娜·康博伊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程系的教授。早在2005年,他们就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研究,通过外科手术将老年小鼠与年轻小鼠连接在一起,共享血液循环系统,这一过程被称为“异种共生”。该技术最早由19世纪的法国生理学家保罗·贝尔特提出,广泛应用于研究皮肤移植排斥、组织和神经再生等多个领域。在康博伊夫妇的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共生系统里年老个体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老年小鼠的骨骼肌干细胞和肝前体细胞似乎被重新激活,这些细胞分别负责修复骨骼肌组织和在肝脏受损时促进其再生。

2016年,康博伊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年轻血液本身可能无法逆转衰老过程,真正起作用的可能是减少老年血液中特定蛋白的水平。这些蛋白在我们年轻时对健康至关重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水平会升高并变得有害,导致身体机能衰退并出现与之相关的老年病。

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轻血液并非小鼠年轻化的必要条件,一次和年龄状态无关的“中性”血液交换就能给老年小鼠的多个生理系统带来显著改善。通过一次30分钟的手术,小鼠体内一半的血浆被生理盐水和白蛋白溶液替换。这种单一的治疗性血液交换就让老年小鼠表现出了更好的肌肉修复能力、肝脏脂肪和纤维化减少、大脑中新形成的神经细胞增加、认知能力提高、神经炎症减轻以及大脑衰老减少。

然而,由于小鼠和人体存在不可跨越的物种差异以及技术限制和伦理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能否应用于人体治疗仍有待研究。康博伊夫妇也呼吁公众耐心等待更多的研究成果。

| 换血的未来 |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康博伊夫妇仍对未来几年在延长寿命方面取得医疗突破持乐观态度。他们预测,未来可能出现新的疗法,比如用口服药物代替输血,甚至可能实现所谓的“青春之泉”。伊琳娜展望道:“人们有望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健康、享受生活,比如更长久地保持30多岁时的活力。我从小就对衰老现象充满好奇,从事这项工作是一个理性的决定。这就像你乘坐的飞机即将坠毁,惊慌失措无济于事。如果你有材料可以制作降落伞,为什么不开始动手,看看能走多远呢?”

实际上,在发现接受血浆输注“并未带来任何健康益处”后,约翰逊已停止从年轻人那里获取血浆的尝试。尽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仍有一些商家试图向渴望延缓衰老的人群推销相关服务。与此同时,一些科研人员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探究如何利用年轻捐赠者的血浆来治疗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疾病。例如,位于加州的“生命之解”生物制药公司正在研究30岁左右捐赠者经处理的血浆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潜在疗效。该公司隶属的国际制药巨头基立福专注于开发和生产血浆衍生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开始测试年轻血浆和血浆衍生药物的疗效,或许未来几年,这一领域的诸多疑问将有望得到解答。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