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社区食堂的“鱼塘”法则

作者: 黄钦赛格

靠一碗牛肉面起家,从柴火鸡、地摊火锅到爱情小豆腐,什么火就做什么,并且还赚到了钱,重庆人胡木建总能喝到头啖汤。

2024年初,民主村社区食堂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在电视上看到新闻的胡木建决定“圈地养鱼”,进入社区食堂这个冷锅冷灶。

2024年5月,重庆九龙坡区第一家民营社区食堂—新视界社区食堂正式开业了,“塘主”正是胡木建。

一碗牛肉面捧出个社区食堂

经营社区食堂可不是胡木建“拍脑袋”的决定,早在新视界社区食堂开业前,他就在民主村社区食堂蹲守观察。

他发现社区食堂的目标群体不仅仅是老年人,还包括一部分白领、带娃爸妈和学生等群体,他们奔着社区食堂的便捷性和物美价廉而去,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习工作效率,还能节约生活成本。

胡木建在观察中发现,民主村社区食堂“吃多少、舀多少”的免费续餐模式引发的老年人反复加餐现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有可能诱发老年人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危及身体健康。

在川渝地区,“主攻老年人群、价格低廉、菜品质量好、饭菜随便添加”的经营模式被各大社区食堂的老板奉为圭臬,却让其他经营者望而却步,赚不到钱的社区食堂,还会有人去做吗?

一家社区食堂的“鱼塘”法则0

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多年从商经验,胡木建准备从“市场主体+社区食堂+碗碗菜”的经营模式入手,坐上社区食堂的餐桌。

在他看来,“碗碗菜”能把“舀菜权”掌握在食堂的手上,相当于直接从供给侧控制菜品分量,进而管控菜品品质和口感。“菜勺在自己手里,一天能卖多少,心里有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胡木建接受《商界》记者采访时称,这枚勺子对社区食堂来讲太重要了。

事实上在重庆,“市场主体+社区食堂+碗碗菜”这样的经营模式并不新鲜。例如联芳社区食堂,为打通爱老助餐的“最后一公里”,开启“社区食堂+”服务模式,提供规范化、专业化、便捷化的助餐服务,联芳社区食堂将公办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发挥到极致。

另外,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学府悦园社区食堂,采用“市场主体+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通过礼悦餐厅创始人主导与沙坪坝民政局支持实现食堂落地,给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社区服务。

有了经营的“灵魂”共识,如何让自己的生意更出彩,社区食堂老板们还需要一副站得住、立得稳的“骨架”。

对新视界社区食堂而言,“征拓胖哥牛肉面”就是那副骨架。

胡木建在石坪桥做了40年的生意,其中有30年都在跟牛肉面打交道。靠着这碗牛肉面,他积累了好口碑、好资源、好人脉,把周边百姓的胃口养得越来越刁。他很珍视这份信任和纽带,因此当他洞悉周边社区老年人吃饭不方便、吃得不健康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后,办一家社区食堂的念头就开始在脑海里盘旋。

他把新视界社区食堂开在征拓胖哥牛肉面的隔壁,看似两个店面,其实内部被打通,融为了一体。一边是热气腾腾的面条,一边是干净美味的小碗菜,跟着胡木建做生意多年的老员工毛姐,整天忙碌地穿梭在两个门店里。

早上,员工刚放下挑面的长筷子,就要开始忙着张罗中午分装菜品的小碗。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其他员工和毛姐一样,工作积极性更高,动作更麻利了。

毫无疑问,新视界社区食堂是由征拓胖哥牛肉面改“捧”出来的。利用面馆的人力和原材料采购渠道,胡木建从捧出一碗牛肉面的经营智慧中,打造了一套既成的开店方案,用不到20万元的资金投入,将一间约5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开了出来。

然而,定位较模糊的社区食堂才刚起步,如何才能避免在后续经营中亏损?

“鱼塘”管理法则

记者粗略统计,在重庆主城区,大大小小的社区食堂有200至300家,这些社区食堂大多为政府主导型,由社区或者街道提供场地,政府给予建设补贴(如20万至30万元/个)和运营补贴(如每餐补贴2至5元),主要服务老年群体(60岁以上老人可享折扣),少部分为政企合作型,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政府通过购买助餐服务(如按老人用餐人次补贴)或减免租金、税费等方式支持。

首先是政府主导型,如民主村社区食堂,其针对社会人群的定价为16元至18元/人,针对老年群体为8元至15元/人;如跃进村革新社区老年食堂,其针对社会群体定价为11元至15元,针对老年群体为3元至10元;第二,政企合作型,如新视界社区食堂,其针对社会人群的定价为13元至17元/人,针对老年群体的定价为9元至13元/人。

与政府主导型社区食堂相比,以新视界社区食堂为代表的民营社区食堂的价格处在适中位置,承担的成本却处于高位,虽有政府补贴,但在保证食堂菜品优质的情况下,如何平衡成本与收益?如何持续获得收益?

胡木建有着自己的一套社区食堂经营法则。

作为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豪爽仗义的性格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管理菜市场,还是开小面馆,只要商家和管理人员有纠纷,他总是出面调解,渐渐地,菜市场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以至于,同处一条街道的商家都对他心服口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喜欢钓鱼的胡木建从鱼塘里摸索出了生意八字诀—管而不死,和而不乱。

“就像管理鱼塘一样,给没有钓到鱼的顾客送出一两条鱼,还要帮助顾客去钓到鱼。”管理不能太死板,适当放宽经营标准,但是又要坚守原则,摆事实讲道理,让消费者和自己站在一起。

最初在给社区食堂定价的时候,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胃口和经济条件,胡木建划分了一荤两素和两荤两素两个价格区间,但因为社区食堂的特殊“公益”性质,导致很多老年人不理解,甚至认为挂上“社区食堂”名号的这个餐厅,在菜的分量上和价格上要有很大的优惠力度。

员工和顾客经常为此吵起来,胡木建坦言:“我有段时间天天守在店里面,给这些老人解释我们民营社区食堂的经营不易,还要给员工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遇事先退一步,耐心和老人沟通。”

胡木建作为“塘主”展现出对消费者的实诚与用心,奠定了新视界社区食堂与老百姓之间相互信赖的基调。

慢慢地,支持他的声音多了,“你们这可不能放假,你们放假了,我们上哪去吃饭呀!”而店里面来用餐的顾客除了老年人,还多了年轻人。

记者打探到,新视界社区食堂开业当天便接待了老年人600人次,之后客流量一直稳步提升,整天最高营业额可达3 000元。

营业额背后,反映出老百姓们对于新视界社区食堂的认可,对菜品品质的认可。

新视界社区食堂的菜品不是劣质菜品,而是具备优质原材料、新鲜现做、适合老年人肠胃等特性的健康餐食。

为保证新视界的餐食标准,胡木建整合了自己从事餐饮多年来积累的资源。

在食材源头上,利用自己管理过菜市场的优势,在每天清晨能拿到优质又实惠的食材;在制作餐食上,充分安排牛肉面的员工,高效率地制作每天的菜品;在把控菜品新鲜度上,秉承着不留隔夜菜且不浪费的准则,将当天未卖出的餐食留给员工自己消化,多余的食材被送往地摊火锅、爱情小豆腐、柴火鸡继续使用。

同时,因为“舀菜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在一天中,可根据中午顾客们的用餐情况,及时调整晚餐的供应。

新视界食堂的一天是流动的,鲜活的,这种生命力也给牛肉面带来了新的生机。

就像鱼塘主卖出一包鱼饲料也能赚钱一样,胡木建说:“只要能卖出一碗牛肉面,我就能赚钱。”

新视界社区食堂和征拓胖哥牛肉面内部贯通,让它们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两家店面相互影响,吃腻了小碗菜的食客也可以去试试老字号牛肉面。这种方式带来的营业额也很可观,据胡木建透露,征拓胖哥牛肉面加新视界社区食堂每天营业额最高可达上万元。

放长线钓大“鱼”

一个产品的附加价值比产品本身更能打动消费者,新视界社区食堂在践行,虎头岩社区食堂亦然。

虎头岩社区食堂坐落在景色宜人的虎头岩公园里,从事文化创意的李丽青在几年前盘下这座2 000多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将其改造成社区食堂。

该社区食堂主要服务于大石化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白领,除了考虑到年轻人的喜好推出轻食菜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食堂一角还设置了阅读区,让顾客用餐后还能享受舒适的午后时光。社区食堂不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是白领们于喧嚣都市中的换气“氧吧”。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社区食堂的老板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

胡木建告诉《商界》记者他的商业思维是: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不赚钱,甚至亏钱。

一直以来,这部分不赚钱的资金流向胡木建从事的另一个领域—慈善。

胡木建于20世纪80年代来到石坪桥,从打零工的“小胡”到做生意的“老胡”,他扮演着不同角色—是石坪桥商会副会长、是冶金三村便民食材的管理单位负责人、是新视界社区食堂的负责人、也是火锅店老板……在众多身份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九龙好人。

胡木建在石桥坪街道创建“老胡驿站”,解决约200多名失业人员的上岗需求;以老胡驿站的名义,在炎热的夏天给三村农贸市场的老百姓送上免费清凉饮料;花费9万元熬制2 000余份的腊八粥,在寒冷的冬天给参加小花集市的老百姓与养老院老人送上一份温暖。

秉承着做善事得福报的想法,胡木建把老胡驿站的精神延续到新视界社区食堂。

自社区食堂开业以来,胡木建通过社区街道组织老年人参与活动,在食堂内包粽子、包汤圆、剪窗花、玩游戏,过年期间还置办了50份(每份价值500元)的年货礼包送到社区居民家中。在爱延续的同时,社区食堂作为老年人社交圈的属性也发挥到了极致。

慈善的影响力是久远的,因为老胡驿站,胡木建才有契机和社区共建社区食堂,在社区食堂上发挥慈善的最大价值。

他一直坚信,慈善这条“长线”,总能在未来钓到不同种类的“大鱼”。

新视界社区食堂自开业起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入较少,但靠着周边老百姓的口口相传,社区食堂就能获得稳定的客流量。食堂与顾客之间极高的黏性带来了良好的收益循环,也给胡木建创造了更多未来发展空间。

胡木建放出的“长线”,钓到大鱼也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重庆餐饮老板们热衷于互联网营销,胡木建却坚持深耕社区“鱼塘”,专注服务周边居民。

对于未来发展,胡木建打算继续围着社区食堂转,走平价产业发展路线,以社区食堂的名义,溯源食材原产地,在社区周边打造社区食堂菜单,每天为老百姓采购安全新鲜且价廉的蔬菜,并送货到家。

胡木建计划今后通过发展卖菜产业,把社区食堂的前端、中端、后端串联起来,形成良性循环的社区食堂生态。

与此同时,完善社区食堂的专业化服务也在胡木建的计划之中,通过逐步实行标准化机械化的菜品制作,让菜品制作的效率更高,人工成本更低。

当社区食堂进一步完善后,胡木建想要把这一模式复刻到其他街道,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这个便民服务,让更多老板加入他的“鱼塘”。

近几年,社区食堂不仅仅是出现在各个社区街道的便民餐厅,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代名词,象征着便捷、高性价比与健康的餐食,其背后代表的消费群体也不仅仅是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消费者涌入其中,这也让社区食堂出现在不同商业体上,据《商界》记者了解到符合这类特质的餐厅有:渝北椿萱茂养老院食堂、重庆市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职工食堂、重庆中医院营养食堂……

当社区食堂不再小众,有更多具有“底牌”的老板进入鱼塘,开拓更具消费者喜欢的营销模式。那开拓低端市场,专注于慈善事业的胡木建还能带着新视界社区食堂走到哪一步?

上一篇: 小城面事
下一篇: 当房屋也可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