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
敬业,是公民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敬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个体对其工作、职责的态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敬业的传统。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提到“三年视敬业乐群”,这里的“敬业”指专心致志于学业。孔子“敬事而信”“执事敬”,认为“敬事”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一种敬业。
当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努力奋斗,勤奋敬业,拼搏奉献。于是,敬业在这个时代更具特殊的意义,敬业价值观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
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夙夜在公①。—《诗经·召南·采蘩》
①夙:早。
从早到晚,忙于工作。
君子素其位而行①,不愿乎其外。—《礼记·中庸》
①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素,平素、现在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并努力做好相应的工作,不妄求本职以外的事。
敬业乐群。—《礼记·学记》
专心于学习,与同学融洽相处。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
发愤学习,连吃饭都忘了;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以至于忘了忧愁;集中精力在学习上,都忘了自己将要步入老年。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在担任官职时,对工作不要有厌倦情绪,推行政务要以忠诚为本。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顺利。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祭遵列传》
廉洁俭朴,小心谨慎,对自己严格要求,一心以公事为重。
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
—《孔子家语·王言解》
仁慈者没有比爱护人民更重要的事,有智者没有比知道贤人更重要的事,善于执政的君主没有比任用贤能的官吏更重要的事。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①。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②。 —《荀子·非相》
①抴(yì):通“枻”,短桨。这里指船。
②求:当为“众”字之误(王念孙说)。
君子正己要像工匠用绳墨取直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待人要像船工驾船迎客一样热情耐心。正己像用绳墨一样严格要求自己,所以足以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待人像用船接客一样耐心热情,所以能宽容大度,依靠众人成就天下大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良马一个跳跃也不会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路,它的成功在于坚持而不放弃。雕刻如果半途而废,即使是一块朽木,也无法使它折断;但只要你坚持刻下去,哪怕是金属、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能雕出花饰。
位敬而常之,行信而长之,则兴国之道也。 —《鬻子·佚文》
在位敬业并且习以为常,行事诚信而且长期坚持,就是使国家兴旺的办法。
君子处世,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 —《颜氏家训·归心》
君子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制,能够济世救人,对社会有用。
学者之不勤,岂教者之为过?—《颜氏家训·归心》
接受教育的人不勤勉,难道是教育者的过错?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追求真理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我会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追求和探索。
鞠躬尽瘁①,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①鞠躬:弯着身子,后引申为恭敬谨慎的样子。尽瘁:竭尽心力。瘁,劳累。
恭敬谨慎、竭尽全力地贡献一切,直到自己死去。
业精于勤,荒于嬉。—唐·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进,由于游荡玩乐而荒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苏轼《晁错论》
古代能建立伟大事业的人,不仅仅有超过世人的才华,也一定有坚忍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