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味记忆
作者: 艾艳君备年
顾名思义,备年就是为过年而做准备。“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肥猪;二十七,宰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晚上坐着吃。”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千家万户谋年事,老少妇孺备过年。就宛若如今的重点工程,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打主意,即总体谋划。年怎么过?过什么样的年?自然是家境不同,过法各异,富有富豪迈,穷有穷章法。
有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备年货。按习惯,长达半个月的过年时间一般是不再外出购物的,以免漏财。所以过年这段时间所需的都要一次性备足,以确保丰衣足食。于是在更早的时候养畜禽、熏腊味等前期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必须开列采购清单上街拾漏补缺去。之后便紧锣密鼓地生火启炉,走油锅、制卤味、炸面食,将准备好的食材制成半成品或成品。既防时间过长品质下降,又让过年佳肴丰富多彩。二是环境整治。辞旧迎新之际,拂去过往烟尘晦气是必须的,以崭新环境开启全新年华才是正道。于是过小年这天也是大扫除之时,众志成城让内外环境旧貌变新颜。三是祭祀先祖。承蒙先祖照应,方有今日福泰安康,新旧轮回之时怎能忘却先祖厚德?于是以送灶王之形式祷告先祖,祈求一如既往护佑全家老少事业顺利、家族兴旺、诸事吉祥。
备年对长辈来说,大担在肩,要让全家老老少少都高高兴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聚集在一块,于喜庆祥和中抱团辞旧迎新。于是他们为备年之事操碎心、用尽力。不仅里里外外统筹谋划准备物资,确保过年有备无患,还要方方面面张罗晚辈回来,协调一众亲戚走亲访友。更要亲力亲为掌勺主厨,营造年宴精美团圆氛围。实在是累得不亦惨乎,却又乐在其中。
相对于勤勉操劳的长辈,潇洒自在的晚辈似乎轻松许多,成年的、在外的纷纷响应长辈号召积极谋划回归,在周密安排返家的同时还思谋给亲朋好友带些什么礼物。于是他们张罗着四处置办,回家时大包小包就像搬家一般。过去交通不发达、经济不宽裕时代是求黄牛挤火车追班车,如今大多从容自驾归来满脸风光。
团年
团年意即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乃年味的核心环节。当然也有例外,如为照顾同地已婚子女兼顾双方,有的也在中午团年,形成中午在一方、晚上在另一方的双团年格局。经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是十分丰盛的。过去要求起码十大碗,寓意十全十美。至于具体内容,则依家境而定。富庶家庭,山珍海味争芳吐艳;平常人家,鸡鸭鱼肉一应俱全。但不论多丰盛,有四道佳肴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象征家族兴旺的全家福,二是期待阖家团结的扣肉,三是昭示圆满富贵的肉丸,四是向往年年有余的全鱼。菜肴上桌的顺序也比较讲究,热气腾腾、集多种食材于一体的全家福首秀,拉启年夜饭序幕。寓意全家如石榴籽紧紧抱团的扣肉登场,紧接着是意味着顺顺利利、团团圆圆的肉丸。全鱼理所当然殿后,只是有些别样。全鱼原则上是如期上桌,但基本不动,因为期盼有余,所以有意留待日后享用。如无特殊情况,一般鱼到酒止,年夜饭告一段落。
团年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而是阖家团圆的盛典,更是兴旺发达的象征。凝聚力强的往往以家族为单位,少则十几桌,多则几十甚至上百桌,场面壮观得似盛大集会。即使是分而聚之的单个家庭,也都儿孙满堂、热闹非凡。团年时,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在那震天喜炮和漫天祥雾的渲染下,老老少少鱼贯入席就位,热热闹闹拉开辞旧迎新的团年大幕。
敬祖是团年的必需程序,因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场面大的一般会以家族群敬形式出现,不仅有专门的团队和规范的程式,还有专业的司仪主持。场面小的则在家宴开席前摆上碗筷和酒杯,全家老少皆恭恭敬敬奉上酒菜,由年长者逐个呼姓唤名拜请列祖列宗回家过年。
团年时长辈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家族中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无疑被大家簇拥着位居上席中央。他们中除年岁太高实在无法完整表达主观意愿的,辈分最高者时常都担当着家宴主持者的角色,开席时都要讲辞旧迎新的话,并率先举杯动筷,启动团年的幸福乐章。
首先是请菜。每道菜上桌后必须由长辈先启,长辈不动筷,晚辈靠边站。这时的长辈一般会象征性地给全席人分菜,鸡腿鸭腿给小孩,鸡翅鸭翅分姑娘,鸡爪鸭爪给在外招财的小伙……长辈分完后,晚辈则纷纷恭敬地将每道菜的精华部分挑出,奉请长辈享用。其情其景,尊老爱幼的美德一览无余。
其次是敬酒。顺序是先共敬再互敬。共敬是开席时在长辈的号召下所有人共同举杯,敬岁月敬天地敬祖先,也敬在座的各位。互敬则是晚辈先敬长辈,年少的先敬年长的,然后是长辈和年长的回敬晚辈和年少的。至于数量,共敬一般是礼节性的好事成双两杯,也有的是桃园结义三杯。互敬没有明确界定,完全依酒量、兴趣和相互间的感情自由取舍。有的四季发财,有的六六大顺,还有的九九长发、十全十美……
高潮在行令。这时的亲情氛围更浓,有的单挑,有的多边合作对垒,也有的煽风点火造势,全场逾越了辈分、性别和亲疏,五魁首、八匹马等行酒令连绵响彻云霄,把团年氛围渲染得惊天动地,男女老少于激情四溢中共迎新年的到来。
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今的团年也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团年地点的多样。除传统方式的在家团年,不少家庭出于图省事、少麻烦、免辛劳等的考量,将团年地点从家里移到了酒店,把过去逢年休市的餐饮业哄抬得一席难求。也有的城市家庭因成员不多而与或知己或同事情形相同的家庭走拼年之路,选择在其中一家或共同去酒店团年。真正是从从容容过年,潇潇洒洒迎新。
迎年
喜气腾腾的年夜饭吃过,便是对新年的热切期待了。在没有光声电的过去时代,迎年表现得古朴而热情。一是贴春联。各家各户都会在新年到来之前将春联贴在门框外,以示祝福新春。家境好且有单独院落的,还会挂上五彩缤纷的灯笼。祈愿吉祥的“福”字则贴在大门的正中位置,只是贴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正贴有的倒贴。倒贴并不是操作失误,而是有意为之,目的就在于期盼外人友情提示“您家的福到了”。二是守岁。家家户户都会在年夜饭后烧一锅热水泡脚,然后再燃起一盆熊熊大火。既是抱团取暖,更意喻红红火火。这时全家老少都围坐在火炉四周,斟上清茶,摆上糖果,或听长辈讲那遥远的传奇故事,或三五成群唠嗑、侃大山、摆龙门,或打扑克、玩字牌、摸麻将消磨时光……三是放鞭炮。集中在一个节点,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摆放好烟花爆竹早早等候,只待时钟指针越过零时,便迅即点燃引信,一瞬间将新年的夜空激荡得九霄共振,展示得灿若星河。四是吃饺子。新春第一天,家家户户一大早都会全体动员包饺子,然后共享这寓意美好的第一顿美食。
进入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迎年有了很大变化,出落得异彩纷呈。人们不再千篇一律以家为界孤芳自赏,而是视野外延,寻求更加多姿多彩的福禄空间,最典型的当数守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当此时,老老少少皆暂停手中活计,放下心中牵挂,目不转睛地围聚在荧屏前,随晚会进程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泪眼迷离,时而神情凝重,时而绽放激情,直到《难忘今宵》过后仍余兴未了不忍离去。也有不少年轻人年夜饭吃过便三五成群邀约到歌厅和舞厅,或高歌或劲舞,彻夜淋漓尽致地发泄情绪展现自我。更见部分时尚者抱团出行,或飞机,或高铁,或自驾,游览中国大好河山。
拜年
拜年是年味的关键。相对团年的辞旧内秀,它更侧重于迎新的外部光环,充当着家庭与社会、亲友与他人间和谐共生的桥梁和纽带。拜年作为过年的一道程式,不仅持续时间较长,从初一到十五长达半个月,而且层次分明,满溢丰富的人性内涵。
家庭成员之间,共同生活的,初一一大早便拱手互拜,祝福年长的身体康健,年轻人有步步高升,做生意的多多发财,未成年的快乐成长。已成家立业另立门户的,则依“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拜娘”的古训,择日拖家带口上门叩拜父母或岳父母。拜年时,长辈一般都会视家境准备好或大或小的红包分赏给未成年的晚辈,小朋友们则会唱着“拜年拜年,屁股朝天。糖果不要,只要挂钱”的童谣欢快而去。
亲朋之间,因为平日各自奔忙无暇走动,皆欲借此良机密切感情,故十分看重这一环节。近的一般安排在初一,远的则约定时日前往。不同辈分的,晚辈登长辈门;同辈分的,年轻的到年长的家。每逢此时,登门的都会礼轻情义重地携带些礼品,受拜者常常会设家宴款待并回赠价值相差无几的礼品,以示礼尚往来。
左邻右舍之间,初一这天不论城乡,同村庄、同院落、同楼栋的邻里,皆会派出自家代表挨家挨户地串门拜年。感情深的,落座主家,品清茶、叙交情,聊得不亦乐乎;交往浅的,打个招呼,送上祝福,感悟远亲不如近邻;即便是平时有些小疙瘩、不畅快的,也常常拿出冤家宜解不宜结的胸怀登门示和,相互间于拜年中一笑泯恩仇。
随着社会进步和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如今的拜年形式也逐步趋向多元。除传统的面对面互动,有的拨打电话祝贺新年,有的通过信函、贺卡表达情意,也有的借助电子邮件传送问候,还有的用手机短信呈上祝福。特别是微信和抖音平台兴起后,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既往平面形式的文字传情,而以逾越时空的语音和视频等多维立体元素,将这一传统风俗演绎得更为多姿多彩。
谢年
谢年也称辞年,乃年味的收官之作。标志性节点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意味着元宵节过后,长达半个月的过年闭幕了,新的一年将正式开启。作为新春第一个节日,元宵节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就除夕而论,它是旧岁的终结,吃也吃了喝也喝了玩也玩了,应谋篇布局新年了。于新春而言,它是一元之始,而今迈步从头越,该撸起袖子加油干了。所以便有了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谢年内涵。
吃元宵。全民族共同的风俗,只是南北称谓不同,南方叫汤圆,北方称元宵,但没有多大差别。即将糯米碾成粉末,搅拌均匀后揉成球状圆团,中间依各地风味加进芝麻红枣莲蓉姜糖等馅料以满足不同需求。在小农经济主导的过去,完全是家庭式手工作业,而商品经济发达的如今,则基本是专业化流水生产。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家家户户都将元宵或水煮或油炸或煎炒,于家宴前或消夜时人手一碗,既表今朝阖家团圆之情,又示未来诸事圆满之意。
赏花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图的是事业如火兴旺,前程似锦光明。这天的夜晚,不仅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灯火彻夜通明,更有或官方或民间主导的风格各异的精彩灯会引人神往。规模有大有小,有的是一座城,有的是一条街,有的是一个园。形态多种多样,有的是造型各异的七彩花灯,有的是惟妙惟肖的呆萌动物,有的是灿若星河的梦幻冰雕……徜徉在这色泽斑斓的绚丽世界,人们欣赏的不仅是灯的神奇、光的美妙,更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览和传承。
猜灯谜。与灯会并驾齐驱,共展风采。有的贴于墙上,有的置于街边,有的与花灯同在。内容各异,有猜字词的,有猜人物或动物的,有猜自然现象的,还有猜生态环境的,实可谓世间万物、无所不包。它们既是知识的陈列,也是智慧的云集。灯谜的主办者这时一般都会依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物质奖励,吸引大众参与其中。而置身浩瀚文海的人们自然不会放弃这寓教于乐的良机,或拖家带口,或携亲邀友,于轻松快乐中尽情畅享这暖意融融的知识大餐。
舞龙狮。场面最壮观,氛围最浓烈,是受众最广泛的群体性年景。初时单纯以表演形式出现,因广受大众喜闻乐见的缘故,逐步被一些竞技活动所接纳,提升为特色体育项目,通过竞赛方式展示。不论是表演还是比赛,通常都为一龙双狮或多龙数狮,在锣鼓、鞭炮和鼎沸人声的激荡下,舞的豪情绽放,或翻江倒海,或重峦叠嶂,或戏珠争芳,尽显龙之强势、狮之威猛。观的热血奔涌,有的呐喊助威,有的拍手叫好,还有的积极参与,把欢天喜地的年味渲染得淋漓尽致,人们于观赏与娱乐中将芬芳馥郁的乡情民情亲情汇聚成亘古不变的中华民族强音,铿锵而豪迈。
【作者简介】艾艳君,曾在文化、新闻单位工作,后从政。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戏剧、文学、新闻、理论作品一百余万字,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十余次。
责任编辑 蓝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