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圆桌(12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莫幼群 刘芳 布丁 施武)

生活圆桌(124)0

笑声中的“虐待” 

文 莫幼群 漫画 谢峰

有一项评选颇为有趣,评的是电影中的“十大倒霉蛋”。结果《捕鼠记》里的那哥俩名列榜首,因为在片中,他俩被一只狡猾而可爱的老鼠折腾得晃晃悠悠、支离破碎、遍体鳞伤,几乎失去了一切。看来评委还是蛮有眼光的。

其实,这样的“倒霉蛋”影片好莱坞生产了不少。像《小鬼当家》、《宝贝智多星》、《101忠狗》、《宝贝狗英雄》、《小鬼闹非洲》等等,情节都差不多。那就是正面角色(有人也有动物)设下种种机关,把反面人物捉弄得死去活来,而现众总被逗得大笑不止。

这类影片往往被称为“老少咸宜”,大人小孩都爱看,既叫座又叫好。但我看得多了,却琢磨出一点异味来,总感到如此“捉弄”有时实在太过分,简直成为一种虐待了,让人开心之余不免也有些揪心。尤其是《小鬼当家》、《宝贝智多星》、《小鬼闹非洲》中的小麦考利们,个个都像上过中美合作所的少年班,折磨起人来那叫一个狠!实在应该算是“另类”暴力片。

在这些我称之为“施虐片”的影片中,被捉弄的反面人物往往不是真正的坏人,顶多只是坏人的马前卒,甚至是有些缺点的小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弱智,不弱智也不会中那些机关了。难道弱智小人物就应该受到这样的“摧残”吗?如果说金凯瑞的《一个头两个大》有歧视精神病患者的倾向,那么“施虐片”是不是对弱智人群的一种歧视呢?

电影能释放我们的梦想和欲望,尤其是性幻想与暴力欲望。“施虐片”释放了我们的施虐欲,同时也满足了我们的受虐倾向,这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现实生活中,施虐—受虐是深受道德禁忌的;而解除禁忌或将禁忌轻松化,便打开了观众的笑阀。当看到以如此变形和如此轻松的形式处理施虐—受虐时,观众便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生活圆桌(124)1

“超现代”服装 

文 刘芳 漫画 谢峰

信息太多,速度太快,时间太少,活儿太紧,约会一个接一个。“超现代”的生活需要“超现代”的着装,所以伦敦最近展出了“超现代衣柜”的时装秀。袖子可拆卸,裤管能截短,正反两面穿,这些不过是形式,要像英国牌子VG一样,用美国宇航局的纤维织物做成套装,其蓄热与散热功能非常独特,保证两件单衣可在户外过冬,钻进开足暖气的室内也不用换装,才是抓住了“超现代”的内涵。

在技术第一的时代掌握技术,在讲究功能的社会首先保障自身的功能,这就是“超现代”的精神。如果你热爱互联网又热爱室外运动,请穿利维牛仔和飞利浦电器合作的、代号为“ICD+”的防水户外夹克,它配有手机和MP3播放器,话筒在领子里,耳机在帽子里,还可与其他衣物一道机洗。

这售价900美元的夹克并非专为007设计,从10月份起已在巴黎、伦敦、米兰的利维店销售。和太阳能T恤、能变帐篷的风衣、可检测心率的电子运动胸衣等“超现代衣柜”秀展示的其他产品一样,它不显山不显水地蕴藏着太多的奇妙之处,可以说它是科技成果,也可以说它是时装设计。

由于夹克内的移动电话用的是欧洲通过的GSM标准,而美国的移动电话市场并不统一,所以利维和飞利浦不打算在美国推出这一产品。其实,美国市场的同类创意诞生更早。15年前,多伦多少年斯蒂夫·曼出于个人爱好,尝试把计算机缩小到可以穿在身上,最初的设计样品是套巨大的奇装异服,穿它走路磨得满身是泡,绑在腰上的键盘用久就发烫,行人迎面过来一见他赶紧过马路。后来斯蒂夫进了麻省理工学院在尼葛洛庞帝门下修得“可穿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经过无数的技术改进,今年9月,他的研究成果也在美国展出,与利维和飞利浦的夹克殊途同归。

俄罗斯人的创意落在鞋上。今年7月,俄罗斯工程学院的教授罗曼·库尼科夫宣布发明了一种汽油动力鞋,模样跟普通松糕鞋差不多,但里面有活塞、弹簧、燃料罐、微型化油器、火花塞、一些电线及管道,每只重两斤多,穿鞋之前要根据体重调节内部装置。据库尼科夫教授介绍,穿上这鞋一步可走4米远。

更高级的法 

文 布丁

几年前,新《刑法》一出台就成了畅销书,好多人花5块钱买一本认真不认真地看。《新婚姻法》要是出台了,没准儿也会造成畅销的局面。看《刑法》的并不全准备犯罪,看(《婚姻法》的也不全准备离婚,但这法律热热闹闹讨论半天,总得让我们心知肚明,看看别人又在怎么算计我们。

伯克曾经说过:“我们很难找出一种谬论,它比下述主张对于所有的秩序和美好事物以及人类社会所有的和平与幸福,更具有颠覆性。这种主张认为,任何人类群体皆有权制定他们喜欢的法律;或者说法律不论其内容的好坏,皆可以从法律制度自身获得一切权威性。”

这段绕脖子的话是我从一本书上抄来的。凭着朴素的感情,我觉得,事关无数有创造力的年轻人的婚姻大法,绝不该由一些中年怨妇或老年妇女操持,一群人捏咕捏咕就成法律,那成什么话。狄摩塞尼斯尝言:“每一种法律都是一种发现,是神赐予的礼物——明智者的戒规。”

还有一位外国总统也说过:“人们并不是制定法律,他们只不过发现法律而已……如果一个政体具有发现法律的最佳机制,那这个国家就再幸运不过了。”

我们这里似乎没有“最佳机制”,种种不可信的调查数字就可以充当立法者的依据,还有一种可怕的情绪是,凡是我们不愿或不能接受的事就要通过法律去禁止,比如公公不能娶儿媳,好多被调查者认为,法律应该规定姻亲不能结婚。

这样的法律一旦出台,我们是不是就得遵守呢?否则我们是不是就违法了呢?但讨论“违法”之前,我们得先看看这条法律是否“违宪”,有的法律只披着法的外衣。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一条好法律,所以有洋人把它写到自己的宪法里。有了宪法,还得有宪政,中国学者梁治平说:“盖宪政之于宪法,犹如法治之于法律,其盛衰兴废,不独受制于法律之制度,更取决于政制之安排、社会之结构、公民之质素与民众之信仰。故修宪法虽易,行宪政实难。”

我说了,我是凭着朴素的情感去了解这些“法律发现观”、“宪政”与“高级法”的概念的,我得承认,文中所有加引号的话是我从一本书上抄来的,这本书叫《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

读完这本书,我决心做一个奉公守法的良民,也希望立法者能“奉公守法”——“国家强制实施的正义,其基本成分不是国家自己精心设计的东西,而是从自然中发现的东西,是对自然永恒不变性的摹仿”。(本栏编辑:苗炜)

生活圆桌(124)2

聪明的小鸟

文 施武 漫画 谢峰

有一种小鸟织的窝特别好,一个个挂在树枝上,人看了都说是工艺品,这窝都是雄鸟织来娶亲用的。到了交配季节,雄鸟乍着翅膀叫着,一只娇小的雌鸟来了,你以为她来是件多浪漫的事,错了,她连看都不看雄鸟一眼,直奔一个瞧着不错的窝,往里探探头,不行,眼都不眨地朝另一个窝飞去,看上三五个后,选定了一个钻进去。接下来就是生儿育女。其实她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往后的日子。

使我想起这些鸟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她年轻漂亮的时候找的夫君英俊殷勤会哄人,后来的事情让她发现自己看走眼了,就离了。一晃几年,虽说青春不再,漂亮是尤在的,在这期间她自然不会闲着。她多能干啊,不管是当部门总管,还是自己当老板,都干得有声有色,也不指着谁来养活。可是说到婚嫁,她选中的是一个不那么英俊不那么会哄人还有点倔头,可绝对是一个又能干又高尚的单身贵族。根据她的浪漫经历,我知道她现在的目的,是比翼双飞也好单练也好留一个结实的后院养孩子过日子。我暗示了这种猜测,她说没错,我就想起了那种小鸟。按照那种小鸟的标准是绝对不错的,也聪明。

其实,我这位朋友年轻时的选择也是为了过口子,只不过是设计了另外一种日子,是人比小鸟多出的东西,那就是诗意浪漫,浪漫的日子也很好,但是不太好把握,需要很多想象力和冒险气概。

所以,听有男士抱怨说为什么姑娘们一过三张,或一结婚就变得特重物质,挣钱,房子,家具,功名利禄,这时候我就往动物那儿想。雌性动物,但凡是住在窝里的都很在意窝的选择,成对生活的都会挑一个健壮的伴儿。这是不是重物质?不是了,我们知道她这是为小崽的安危着想,于是就觉得她特别精神化,特别感人。人小也是动物家族中的一员?女性们虽然有了不生儿育女的选择,但是心理学家分析过:能力决定兴趣趋向。能力放在那儿用不用是争来的权利,与此相关的兴趣趋向是被决定了的。

参考动物们的生活方式虽说有简单化的弊端,但是遇到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回归自然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朗。难道你还真能明朝散发弄扁舟?什么时代了!

上一篇: 大选中的温度战
下一篇: 读者来信(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