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教授,也是风险投资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爱德华·罗伯特
1996年8月,搜狐公司创办人张朝阳在爱德华·罗伯特先生和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先生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建立。爱德华·罗伯特是美国知名的风险投资专家,一直主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技术管理研究项目。他是MIT创业者论坛创始人和主席,创业论坛设立“爱德华·罗伯特青年创业家杰出领袖奖”,该奖在1998年颁发给DELL创始人迈克尔·戴尔。
2000年10月13日爱德华·罗伯特来到北京在搜狐公司和清华大学分别发表演讲,并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您为什么投资搜狐?
罗伯特:1996年的有一天,张朝阳走进我的办公室,对我说:“我想回国,创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我问他:“Charles,你确切的讲要在中国成立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他的回答含糊其词,说:“我不太清楚,需要一定的时间考虑。”我一直在琢磨考察张朝阳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到底是谁?MIT聪明人很多,张朝阳也很聪明,而且对自己的目标很执著,这是使他成为一个创业者和领导者的良好素质。
我对搜狐投资基于三个因素,1.与一个年轻有为的创业者合作,2.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3.我多年不变对中国文化喜爱的个人情趣培养,使我在张朝阳建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最初投入了第一笔资金,接着是我的一个学生参与投资,然后投资的就是在你们耳熟能详的尼葛洛庞帝先生。后来大家都知道,加上尼葛洛庞帝的投资,张朝阳总共融资到约25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尼葛洛庞帝比我聪明,他说:“你可以先投入第一笔投资,我接着就加入进来。”我处在最顶尖上的风险上,尼葛洛庞帝心想,罗伯特教授都投资了,这事可行,机会难得,于是分两次打入支票进行了投资。说实话,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有时候就是凭一种非理性的思考行事,成败都是未卜的。
记:一个教授如何跟投资家的身份合拍呢?
罗:一年前,我拜见了英国一所著名理工大学(相当于你们中国的清华大学、或英国的MIT)的校长。在谈到学生创业时,我问他学院里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频率高吗?他说很难讲,但的确存在。我就问他,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各行业联系紧密吗?他说有联系。我又问你们花在与企业的咨询上的时间是怎样的?他说很难知道学校的教授与公司的在一起的时间有多少。我说在MIT,教授每周有一天的时间与工业公司在一起,给公司担任顾问。校长感到很惊讶,他说怎么可以让教员这样做?要在学术上负责的话,我们决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英国皇家院校里。这样真会损害我们一流的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在MIT的与众不之处就是,教员每周有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是与企业在一起工作,它确保我们的师生不仅仅在课堂和实验室的学习,而且在工业前沿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确保一旦在实验室学到东西会很快地转移运用到企业中去。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授,在MIT拿了四个学位,在该校做了一辈子学问。那么我怎么成为一个风险投资者呢?自1860创立以来,MIT一直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地方,教授参与投资学生或其他人才在推进新技术与市场融合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是完全合法也是令人称羡的一件事情,被视
为是对社会的贡献。因此,1963年我28岁的时候,也就是我担任教授的第二年,我创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家咨询公司,公开一些我在学校的科研成果。我的第二家公司始于1968年,是一家关于医学信息服务的IT公司。接着又是第三家公司,以此类推。
记:怎么看待现在搜狐在纳斯达克遇到的困难呢?
罗:现在股市行情风云跌宕。如果现在有人对时下搜狐的股价不尽人意而感到失落时,你们应该想想我们这些初期投资者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们正在经受一些暂时的困难,而这种困难并不一定是我们自身的过错。如果我们早一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很显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所谱写的乐章也不一样了。
我的预见性观点是,市场永远有一个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并不一定与经济保持一致,而是更多的与市场兴趣、市场流行趋势等等有关联。一时间人们意识到互联网在前段时间过热,当然对于美国市场互联网行业确实出现阶段性的过热现象,但是对于中国,互联网并不是过热,它正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一个充满无限潜力的市场。搜狐与Chinaren的合并,创造了5000万的Page Views,这是非常好的成绩。在今后不久,市场将真正关注公司业绩本身,而中国即将进入WTO也有助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最终市场给予公司和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的回报终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