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间11点,我能看到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夜间节目正在形成一种轻松的形式(曾忆城 摄/fotoe.com)
中国人的收视习惯,是把晚上10点40分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的结束当作一天看电视的结束。有科学的调查为证,22点到23点,中国家庭的开机率降幅是一天中最大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习惯于夜生活的作息习惯的时候,电视争夺深夜时段的战争也必将打响。
按照喻国明等人今年5月对北京电视受众所做的调查,晚上11点之后有看电视欲望的观众,年龄分布主要在20~29岁和40~49岁,月收入
5000~5999元的受访者收看可能性比平均值高出2.7倍,4000~4999元和3000~3999元的也分别高2.3倍和2.6倍。“这是一群接受过良好教育、代表城市新生活方式的积极分子,大多数可以归入白领或类似的阶层。虽然总人数有限但广告价值相对较高。”喻国明分析道。 显然,对这样的受众而言,现在以重播过档电视剧为主的夜间节目是不如人意的。白岩松告诉记者,他曾经调查过收视率,现在中央台晚上11点到11点半一套节目的收视率在0.3%~0.4%,到周末也就0.6%左右。“但我想决不该是这个水平,应该至少1%~2%,”白岩松说,“事实上,晚上11点之后开机率其实不低,但固定率很低,他游移在几十个频道无聊的节目中,最后只好再把电视关掉。”
在采访中,喻国明和白岩松等人异口同声地提到,这是新闻节目解决让人吃好问题的最佳时间。“10点到10点40的晚间新闻是让人吃饱,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但这还不能算完,11点之后的电视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时事深层分析节目。”白岩松向记者透露,他正设想这样一个每
天夜间11点到11点30分的固定栏目,“在这方面,国外电视界有丰富的成功经验,比如美国的夜线,恐怕有时美国总统都看,因为对他的决策起很大的作用。还有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也对我们重新看待夜间时段有借鉴意义。”
另一种也正在形成声势的夜间节目就比较轻松一些。比如北京有线四台生活频道在这个时候推出的《夜线E-mail》,颇有些类似于广播里深夜的《夜话》栏目,它瞄准的是孩子们都入睡后成年人的另一种需求:情感问题和心理生理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