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创作了彩色的城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晨)

家住北京越来越幸福了。有人一夜醒来,发现周围忽然五彩缤纷热闹起来——街道两旁的房子涂上了颜料,自己跑到一条彩色的大街上来了。这样的情形通常是在童话书、卡通片里才会出现!

从8月1日开始,按照“北京市城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规定实施方案通知”,北京的主要街道开始粉饰。这个由市政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方案中,决定把北京的“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镇的主要城市街道两侧临街地区和重点地区建筑物、构筑物外立面”进行粉饰,要求“无明显污迹、无残损、脱落、严重变色,外立面必须与建筑物色调、造型和建筑设计风格相协调”。

各方面对此事热情很高,居民中甚至有人自愿捐款。劲松大街不算长,但连接着繁忙的东二环和东三环路,现在更作为朝阳区的示范街道和北京第一条粉饰一新的“彩色大街”引人注目。走在街上,撞进眼的是三种颜色:一多半鲜艳的桔红,数量不多的淡淡的灰蓝和零星的桔黄。第一眼看上去有人会纳闷:怎么把快餐店的颜色弄到大街上来了?但坐在桔红色大街路边新装的座椅上聊天的老大妈们大都说,这里“喜兴,亮堂”,“晚上配上绿色的灯光,比上色儿前漂亮多了”。

劲松街道办事处一位组织这次粉饰任务的女士自豪地说:“我们觉得桔红颜色明快,能醒目一些,和街两边的绿化、人行道的深赭红色能形成对比。大家的反应也挺好的,电视台还专门做过报道。”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对涂什么颜色,一开始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大家提了几个建议,我们觉得不错,再和承接工程的公司一商量,就这么定了”。

集体创作了彩色的城市0

粉饰的颜色有很大的争议(娄大伟 摄)

由于市政部门要求粉饰工程应委托专业清洁公司完成,劲松街道“整容”工程的承担者是日盛达企业集团,总经理律文秋自言喜欢宝石蓝,最初给几栋楼选定的颜色就出于这位总经理的爱好。而居民们的说法是:蓝色的楼体加上白色的窗户装饰色,看上去很不舒服,建议用灰色。现场施工人员讲,使用了较浅的蓝色以后发现,掩盖不住楼表面常年积累的污垢,130号和323号楼就又把宝石蓝改成灰色的了。“用鲜艳一点儿和深一点儿的颜色更禁脏,还能遮遮原来脏的痕迹。”关于颜色谁说了曾算引起一些争议,楼房的外观既然是公共空间,颜色问题也就和人的口味一样,各有各的喜好。不久前有热心肠的朋友兴高采烈地打电话告诉记者:“以后给街道上色儿,咱们也可以发表意见了,晚报上有热线电话!”一个中学女孩问:“到底谁可以决定,我们的眼睛每天看到什么呢?”

住在劲松3区的杨威在大学读的就是美术专业,他干脆地说:“桔红色对住宅区不合适。这种暖色调有拥挤感和热烈感,这条街本来就人多车忙,把居住区应该有的安静感打搅没了。桔黄与桔红又十分接近,放在一起区别几乎没有,看上去还以为是调色不匀造成的。而且,一条街

用一种同样的颜色,你不觉得可怕么?”北京市照明学会的副秘书长肖辉乾强调说,其实在灯光照射下大面积的基色彩度不能太大,否则刺眼;也就是说一大块儿同样颜色被灯光照射的时候,效果并不一定理想。他委婉地说:“丰富、鲜明的色彩适合热闹的、动态的地方,比如商业区,能突出气氛,住宅和办公环境最好选色度不高的搭配;而且建筑物之间的色彩应该有过渡,这样会更和谐一些。”

有意思的是,在劲松大街,绕到每座临街的楼后面就会发现,这些楼都只刷三面,留下了背面,和其他临街看不到的建筑一起容颜依旧。

像劲松大街一样,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二、三环路两侧、长安街沿线以及每个区、县各有2~3条街道都要继续进行这样的粉饰。暑假旅游刚回来的年轻教师李大鹏说:“一出古城地铁站,路边的楼房都换了颜色,就跟动画片《鼹鼠的故事》里有一集似的。”在那集故事里,鼹鼠和朋友们为了吓唬狐狸,用涂料把树林染成各种花花绿绿奇怪的颜色,最后把狐狸吓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