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冲击到大转型美国互联网大潮飘向何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方向明)
网景公司的创建人Marc Andressen与他的新建公司Loudeloud“梦之队”。该公司要把网站建立和管理全部自动化,使网站适应经营要求自动扩张规模(第二排左起第一人为Marc Andressen)
互联网高墙
芝加哥一家叫做“简要通告网上企业”,在美国互联网股票交易网站上有着广泛的影响。1999年初,它的战略分析家鲍勃·沃尔博格在互联网股票全面暴涨的前夕曾预见:“互联网股票是互联网革命深处最让人如意的收获。”然而在一年半以后,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这场“收获”落空,美国互联网股票从3月下旬至今,经历了一场剧烈而痛苦的大调整。
新兴软件公司Broad Vision在美国新一轮企业外部自动化大建设中成为客户管理软件的领先企业。图为公司创建者陈伯宏博士
截止到7月下旬,在挂牌交易的300多家网络公司中,近一半公司的股票跌破了上市价格,3月份总额达1.3万亿美元的网络公司的市场资本损失了40%。这样的重挫,使得13家网络公司从今年美国《商业周刊》的前100家信息技术公司排名表中消失,只剩14家榜上有名。
股市的逆转唤起了“简要通告网上企业”的新话题,它的资深分析家格雷·琼斯在7月27日向客户发出的市场通告中,惊呼出现“互联网的高墙”。以亚马逊网上公司为代表的网络零售公司,第二季度的营业额出现了停滞,甚至递减,成为股票下跌的注脚。因此,格雷·琼斯说亚马逊之类的公司很可能碰到了“互联网的高墙”。8月7日该公司发出的通告中,另一位分析家罗伯特·格林进一步简要分析了互联网七个企业门类的“成熟”过程,指出现有的大部分门类的发展已近尾声。
Pacific:Crest Securities公司的分析家史蒂夫·韦恩斯顿说,“零售电子商务这么快就走到了饱和的高峰,这让我非常吃惊。”据美国商业部的报告,今年第二季度美国总零售额比第一季度增长了9.2%,达到8170亿美元。但是,网上零售总额却比第一季度下降了13.2%,只有720亿美元。
以下简表说明今年头两个季度营业额停滞或递减(单位:百万)
新经济引擎
有趣的是,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纯网络公司发展势头衰减,另一方面,美国互联网的整体仍在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效益越加明显。《商业周刊》在7月下旬的一篇题为《互联网,新经济的引擎》的新闻评论中,预测今年互联网领域的营业额将达到8500亿美元,超过汽车工业的6500亿美元。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上,互联网经济还可连续数年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长率。
互联网领域的营业额增幅
美国西维伦斯商业情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自今年5月以来,美国的上网人数增加了280万,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而在目前世界日均新增的730万页网页中,85%来自美国。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半年之内增长近一倍,2000年7月份达到1600万。
另据美国丘比特通信公司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03年,美国企业之间的网络服务市场将从1999年的79亿美元猛增至760亿美元,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将从1500亿美元增加到3500亿美元。8月8日,思科系统公司公布的本季度盈利报告,显示其营业额增长率连续第十个季度提升,大大超出华尔街的预测。还有,即使在纳斯达克经历剧烈调整的第二季度,美国风险投资仍比去年同期的125亿美元增加了近一倍,达到245亿美元。
互联网转型
这种一负一正的现实究竟说明了什么?怎样破解这个由股市效应衍生出的发展的悖论?
值得让人警醒的是,美国传统的网络股票并没有因为宏观经济效益,像往常一样随纳斯达克市场一起在今年7月回升,它们似乎正在被遗忘。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确实在经历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危机。在“大爆炸”阶段,投资者使用的“成长价值模式”,却是资本市场一种难得的富有远见的慷慨,那是一次历史的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的以纯网站公司为先导的互联网大发展,对主流社会的大冲击在当前出现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转型。互联网仍然在发展,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美国互联网经济的大转型可以从四个方面得到印证:发展样式出现转型;价值模式出现转型;参与主体出现转型;发展策略出现转型。
互联网经济在转型,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化。互联网在被实用化、行业化、企业化。互联网经济因此进入了无明星时代,无领导时代,无特征时代,无主流时代。
发展模式转型:网站不再是增长动力
微软为什么重新确立长期竞争策略?今年第一季度盈利报告显示微软公司PC软件的销售增长明显减缓,面临增长和竞争的双重压力,该公司于今年6月底提出Microsoft.net竞争策略,以回应惠普提出的e-service和IBM的e-Business。比尔·盖茨声称:互联网的“浏览时代”已经结
束,互联网“平台时代”已经开始。在平台时代,网络不止用来浏览信息,将更多被用来创造和输送包罗万象的用途和应用服务。
微软的Microsoft.net网络策略旨在提供一种可自动调取启动的在网站流程中共享的用途和服务,即所谓的“网际用途”(webservice),这种无所不在的流程取代一个个分散的dot-com网站,形成一个横跨全互联网的应用和用途流程体系。
微软的举措代表了美国软件工业的趋势。甲骨文公司已经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企业流程系统,每年节省十多亿美元,并将自己的方案推广为全套的企业ASP服务;CA公司宣布将iCan企业流程服务从母公司分离;Siebel系统公司致力于开发在线的客户关系流程软件(CRM);WebMethod公司致力于用客户之间的交流软件(B2Bi);Ariba公司致力于交易伙伴之间交易流程软件。
从网站向流程转变:网站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网站,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在过去五年互联网的兴起中,出现数以千万计的网站,互联网的增长效应是由网站的数量来体现的。与此相对照,互联网的新发展将集中在建立网站之间的流通渠道,并将网站之间的流程自动化,通过网络的整体性协调来提升互联网发展的水平。互联网发展转型的原因就在于流程比网站更具有经济意义。互联网不再意味着网站,而是意味着在流程中的网络用途。
比尔·盖茨摩拳擦掌要在新一轮互联网大发展中让微软件重振雄风
电子商务也正向“网际用途”转化:在分析今年7月间由通用电器和Commerce One联合组成的网上交易市场时,Chase H&Q投资公司的莫顿先生说,这种交易市场的最终价值在于从已有的交易设施基础上提供专有的用途和服务……诸如金融支付、物流、货源和操作流程,最理想的
情景就是提供协作应用服务,不仅通过电子交易降低每笔产品交易的费用,而且让客户能协调彼此的运行过程,如产品设计,或合同编写,这对当今许多交易网站都是严峻的挑战,而让买主和卖主在网上见面是远远不够的。
网站品牌效应消失:由于网站的用途和流程比网站自身更为重要,在前一发展阶段中以域名为主的网站品牌争夺战,在转型了的互联网经济中变得不那么重要,以微软,惠普,甲骨文和IBM等建造的网络用途和服务流程体将会对中小网站和新兴网站品牌产生屏蔽效应。在这个“遗
忘机制”中,用户不需要,也记不住千万个以域名为特征的网站品牌。前个阶段企业花费巨额资金树立域名品牌的做法,已不符合转型后的互联网经济。
深层经济效益: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前端消费时尚向后端生产能力转变。比如,前端提供B2C,ICP和ISP的网络公司不再具有特别的创新意义,不再成为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力。互联网正从网络表层设施和操作样式向国民经济深层渗透。美国互联网现在追求的是深层的经济效益。当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互联网泡沫被炒做到最高峰时,有人断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会把整个美国经济也拖垮,但由于美国互联网发展的及时转型,泡沫并没有造成危害,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高达5.2%,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4%。
价值模式转型:概念不再时髦
雅虎金融网络版在纳斯达克上市(路透社 供图)
如果以1995年8月网景公司上市为互联网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开端,在过去5年中,美国共有400多家网络公司上市。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大冲击的核心和关键是对经济学价值观的改变和重塑,大冲击首先是借助股票市场释放的。在最高峰时,这400多家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5000亿美元,差不多是反映实物经济的美国GDP的1/4。
同时,大多数公司几乎没有营业史,很少有盈利的。对这种一时无法理喻的价值快速迁移,人们只能惊呼“股市倾斜”。
佛罗里达州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杰瑞特指出,在这个阶段,有超出寻常数量的公司,虽然还处在初建时期,却早早上市。从历史角度讲,这是反常现象。在80年代,至少每年有近80%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年以上的盈利历史。到了:1997年,下降到68%的上市公司有一年以上的盈利历史,而1999年,只有25%的公司能做到这一点。
大调整中的网络公司
资料来源:《财富》杂志,2000年7月
互联网这种由股市表达的先期效应,说明“大爆炸”阶段主要是对观念的冲击,互联网还没有来得及进入经济深层,从传统经济中广泛地反映出来。当互联网被社会化的时候,进入主流经济以后,观念冲击的时代就告一段落,股市就要从“倾斜”回到原位。因此我们看到自3月下旬以来,史无前例的纳斯达克大调整。4个月以后,35%的互联网公司股票价格低于上市价格,17%低于5美元,纳斯达克约定俗成的风险股票价格,其中80%会由于资金短缺而倒闭。
隐藏在股票市场涨跌背后的是不同经济学价值观、价值模式的较量,是不同价值模式交相更迭的戏剧性但有历史意味的演变。
不惜代价的扩张:在互联网还处在“宇宙大爆炸”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市场潜能和和市场扩张的速度。面对全新的互联网市场,全新的企业,全新的做法,人们一时找不到有效的价值分析理论和工具,恰当地评估网络公司的经营行为和经济价值,一度出现了“价值悖论”。
“互联网网上企业”这家公司的创建人史蒂夫·哈门建立了一套新的分析模板来解决互联网股市的难题,他的做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由于新公司没有盈利的历史和财务数据,他把注意力转向上网用户,由他发明使用的分析参数有:市值与用户数量之比,市值与网页浏览量之比,市值与广告浏览之比,等等。由于用户数量并不能代表最后的盈利,所以他所评价的只是市场的潜能和成长。
在这种以扩张为中心的价值模式中,只要扩张就有价值,人们不关心扩张的代价。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市场扩张又是一种概念世界的扩张和想象。哪种股票能刺激人的想象,哪种股票就暴涨。
停滞的恐惧:网络股票价值的暴涨是因为没有人能知道互联网市场扩张的极限。但是,一旦有任何迹象表明某个市场的外延和上限,股票市场就有真实的依据重新评价公司的价值,股票价格因为失去了想象空间,而急剧缩水。人们在搜寻市场外延时,特别关注季度之间的营业额增幅是在递增还是在递减;公司是否能够继续保持一个新生企业特有的强势增长而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新市场和新企业一直能保持强势增长,那意味着市场还可依然遵循成长的价值模式。
不幸的是,在今年第二季度盈利报告公布后,有的网络公司营业额出现季度性大调整中的网络公司递减,有的公司失去强势增长,受到夏季的影响,如亚马逊网企第二季度小于1%的增幅,说明亚马逊的增长已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增长的色彩,它的增长有可能由强势增长蜕变为季节增长。
由于互联网股票带有强烈的概念成分,而想象破灭和观念的改变只需很短的时间,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前段时间大调整的烈度。亚马逊在第二季度就亏损了1亿多美元,人们目前谈论的题目是谁会来兼并这家网上购物的龙头企业。
目前,投资者的注意力转移,重弹盈利的“老调”,成长模式在许多互联网门类和领域逐渐失去基础,这说明美国资本市场认为互联网在许多领域增长已经放缓,大爆炸阶段接近尾声,扩张能带来的股市效应消失了。
从成长模式转向盈利模式:美林证券公司的分析家Hnry Blodget曾在1998年12月大胆预测亚马逊股票会从当时的200多美元在半年内上升到400美元,让他声名大振,因为仅仅一个月亚马逊的股票就超出了他的预测。他在今年8月7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承认,当互联网经济比较容易被定量分析时,互联网经济也就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而分析和价值评价的理性也就变得关键了。在这份报告中,这位专门跟踪分析互联网公司的分析家,对11家互联网公司进行了降级。
8月10日,亚马逊与美国玩具公司结成战略聪明,从今年秋天开始共同经营玩具和电视游戏销售(路透社 供图)
股票增值开始以盈利成绩为依据。这种价值模式的转变说明,概念股票在一轮技术初期起主导作用,盈利股票则在一轮技术成熟期起作用。华尔街时下流行的时髦的词为“P2P”(Path to profitability),意为“盈利的途径”。现在人们不管你的概念是多么时髦,首先问你“怎样盈利”。一家叫做“速效网络”的公司CEO说,“前一两年,投资公司先爱问市场份额和营业额增长。现在他们问的是‘你们的烧钱率是多少?什么时候能赚钱?”’。Wit Soundview互联网研究部主任乔纳森说,“这种变化是健康的,这叫优胜劣汰,金融市场就是这么运行的。”
在价值模式转型后,金融资本仍然如饥似渴地寻找新的增长点,在过去两个月美国资本市场仍然接纳了相当数量的IPO,这些公司有很强的高技术成分,有清晰的盈利轨迹,比如生产光纤设备的公司。
从效仿转到效率:在“大爆炸”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入围和“圈地”,彼此之间很难形成区别优势。在价值模式转型后,效仿很难带来利润,现在互联网企业关注的是谁在哪方面做得最有效率,谁是领先企业。只有运行的有效率才产生区别优势,才能成为带头企业。
从效果转到效益:在“大爆炸”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媒介效果,是所谓的市场“心灵份额”,而不在意企业的经营和利润。现在,价值模式的转型迫使许多B2C和ICP网络公司紧缩开支,股价的调整惩罚了那些不计成本滥用广告的劣等网络企业,企业的效益成为目标。
参与主体转型:网络小子不再主导
哈佛大学商学院.1999年的880名研究生,有343人计划毕业后创建自己的公司或加盟涉及网络的风险投资公司,这个数字比4年前增加了3倍。这一代人被称为“e的一代”(Entrapronure-generation)。
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网络公司,成为互联网前卫、发展的推动力。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的革命带有浓郁的校园气息,领导人物多是带着书香气的学生。与上次汽笛轰鸣的工业革命不同,互联网革命是用趣味的休闲代替体力和热汗来完成的。
最早出现的的互联网公司类别多是ICP、B2C和ISP类型的。它们对社会的冲击,在文化和观念上的意义大于经济的意义。它们以可见和可感触的方式,直率而朴素地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可能和条件,对现实生活进行网上模拟和移植。这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互联网时代。
文化革命向经济革命转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爆炸阶段的互联网经济门类已基本齐全,这些前卫公司有了一定的经营历史,发展趋向成熟。它们的创新意义也随之减弱。互联网发展呼唤新动力和新主体。
这种演进在历史上就发生过。从1855年到1961年,电话行业曾经历过大调整,电话公司的数量从50降到6,减少了80%。从1894年到1903年,美国曾先后出现过两万家电话公司。
在互联网前期,年轻的新生公司功不可没,有力地刺激和带动互联网向深度发展。但时至今日,从横向上,引起了经营观念、方式和策略的更新,不同类别的传统公司纷纷入网,试图更新经营观念和策略,促成企业经营方式的大改变。从纵向上,对网络基础建设的需求大增,造成基础设施公司和提供网络整合用途功能的公司大发展。
在这两个方向的新主体介入以后,互联网的经济革命才真正开始,趣味被利润替代,新奇被章法压倒,创业让规模掩盖。真正的经济上的得益者不是“亚马逊网企”,不是“价格线条网企”,甚至雅虎的效益规模也是非常有限的,相反来自纵向和横向的后来者,这些传统的主流企业实现了互联网的经济效益。
无关比无效更可怕:Forrester于1998年12月在考察了53个国家后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临界线和机会窗口,对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发策略十分重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广利用速度极快,电子商务也随之经历一个高速增长期,所谓的机会窗口就是在高速增长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在高增长期内,或是因为价值链已经形成,市场划分已成定局,或是新旧模式的冲突造成经营失调的混乱局面,在电子商务效力曲线(E-commerce-power-curve)提高和形成之后再攀升这条曲线,其竞争成本大大提高。而在机会窗口内,企业能更充分地把握和驾驭这种局面,采取预备措施。
15岁的西班牙少年列拉创立了自己的网络公司(法新社 供图)
美国将在2000年成为第一个抵达临界线并跨越机会窗口的国家。1998年全美有20%的大型公司建立了电子商务运行系统,到1999年底,这个比例提高到65%。在美国之后,跨越临界线的国家是加拿大、英国和德国。第三波跨越临界线的是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在这种大背景的压力下,美国传统企业纷纷触电上网。
传统企业互联网开发一览表
明星式前卫企业向大众化传统企业转变:据最新资料,全世界互联网的网页总数已有5000亿页,是一个膨胀着的不可见的人造宇宙。早在1999年的第一季度,每天平均就有一万个新网站启动。因为所有的搜索引擎只能发现所有网页的10%,这剩下的90%的宇宙空间正是互联网未来发展所在。据一项题为“美国小企业网上调查”发表的资料,从1998到1999年美国有40多万家小企业上网,网上订单数量增加了95%,网上营业额则达到190亿美元,增加了67%。
多如繁星的大中小传统企业变成了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体。从门类上看,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门类。据美国IDC公司预测,经由互联网完成的跨企业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到2004年将达74000亿美元,这相当于全世界生产总值的1/5,美国生产总值的3/4,比B2C高十几倍。
由创新领先向效能领先转变:如果从传统企业参与的过程和方式看,它们关注的是互联网对自身经营的实际效益。7月31日,福特公司与无线通讯技术公司Qualcomm宣布合作开发汽车无线上网系统,要把互联网引入汽车中。这种叫做Telemetics的新产业将从1998年的1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420亿美元。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不再是靠几个明星网络企业在观念和做法上的翻新,而是主流企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产生企业和行业的经济效益,主流企业成为转型后的主力军。到2002年,全世界企业通过互联网可节省经营开支高达12500亿美元。与此相比,由亚马逊模式演示出的零售经济效益变得无足轻重。
由网上公司向网下公司转变:在互联网发展的“大爆炸”阶段,网络公司多集中在互联网的表层,通过新颖的观念,利用已有的技术条件和特征,建立浏览型的网站。互联网的大冲击造成社会对网络的需求激增。起初为科研设计的互联网在系统框架和传输媒介、基础设施上,突然显得拥挤和脆弱,缺乏安全防护。由商业化,实用化带来的对网络的深层次要求,刺激了提供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网下公司的大发展。
各公司企业到2002年时,在互联网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上的开支总额将达2030亿美元,比1999年的850亿美元,增长140﹪。
在股票市场上,提供宽带光纤设备元件的公司,如JDS Uniphase,提供高速路游器的Juniper Networks,以及思科系统和北方电信公司在过去一年里都有很高的涨幅。风险投资公司又开始纷纷向新兴电信技术公司慷慨解囊,电信技术、网络软件资料来源:国际数据公司公司成为纳斯达克大调整后新的上市热点。
2002年,各工业类别在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开发一览表
资料来源:国际数据公司
价值本体的流失:互联网公司以挑战传统公司的价值本体开始,以自己的价值本体被挑战为终点。“简要通告网企”分析家,在8月初的市场简要通告中,把传统的PC软件的发展过程同互联网发展过程做了对比后,认为ICP、B2C和ISP等互联网前卫企业之所以遭遇发展的困境,是因
为它们的价值流向了底层那些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企业。
互联网参与主体的转型改变了价值链的构成,使前卫互联网公司价值本体流失,在价值链上的地位下降。而在互联网之初,前卫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的价值链,那时互联网经济还没有完全分化。
消失的光环:参与主体转型以后,对互联网的分析判断也跟着发生很大变化,现在很难用一小组明星式公司来概括互联网的整体。就像英特尔的前任首席执行官葛鲁夫在一年前说的:“今天我们的注意力全被所谓的.com占据了,再过5年,互联网这种标签已经没什么意义。因为所有的公司都是.com。”
发展策略转型:互联网不再是目的
当互联网发展到与社会高度融合以后,互联网不再有足够的特性,互联网就会从人们注意力中心和话语中消失,人们不再宣称我们是“互联网时代”,就像我们不再说我们是“电力时代”一样。
互联网变得寻常了,但是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却更尖锐,更无法回避了。现在的问题不是你想不想创新,采用这个新技术,而是你想不想提高效率,因为伴随互联网向经济深层发展和渗透,互联网变成了一种企业运行的普遍和起码的要求。
从目的向工具转变:对企业来说,发展互联网并不是目的,不是为了上网而上网,而是有助于提高效益的一个竞争手段。在主流经济和传统企业参与后,互联网变成企业界追逐效益的得力工具。企业从被动反应和追随模式,代之以主动利用和改造。
美国著名的网络公司孵化企业CMGI的高级经理琼·凯勒甘指出:“互联网只是工具。它不过是薄薄的一个技术层面,可以产生连接买者卖者的奇妙作用而已。当我们考虑到一个25000亿美元的在线采购市场的演进过程,这涉及的只是提供买卖者的服务。这并不是关于互联网,而是事关大规模集散分销的效率,事关省时和省钱。”
网络租赁服务领先企业,Exodus新一代互联网数据管理中心结构示意图,提供网络控制中心,重复备用连接功能,安全系统,自备电源,防火设施,恒温调控,客户自选设置系统
从物理网络向经济网络转变:在“大爆炸”阶段,网站的规模和数量成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标准,如有多少点击,有多少用户,储存了多少网页。这些都代表互联网作为一个物理网络的发展状况。互联网转型后,新的参与主体对网络有不同的需求,网站之间的联系,网站之间的流程,流程管理和优化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企业把互联网当作包含了多种经营关系的市场空间,是一个可操作和控制的经营关系网络。美国《商业周刊》在8月21日发表的“21世纪企业”专栏中预示,新型企业管理的是一张互联网似的“网络”。企业通过自我消化和改造的过程,成为以互联网为本体的经营体。网络不再是外在的,而是企业运行和经营本身。
这种转变叫做“经济大联盟”。福特、通用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三个竞争对头,竟然能携手组建网上交易系统,说明这种“大联盟”是不可抗拒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公司开始向新经济转型。
信息化建设由内向外转变:经过40多年的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化,花费了数以万亿美元的投资,美国企业已经在内部建立了功能齐全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外部的经营全面信息化提供了实施条件。相形之下,正在兴起的外部信息化大建设无论在规模上和复杂程度上都会超过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经过外部信息化,企业第一次有可能将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连成紧密的一体。
一项买卖是经由电子经营网络在不同贸易伙伴、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协调达成的。合作企业之间在网络上及时地磋商论证,信息系统已无内外之分,管理和监控合作伙伴的运行同管理自己企业内部已成一体。
从样式创新向基础重建转变:转型前,前卫网络企业只是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能力和框架上,进行新观念的试验和探索。转型后,为了让互联网有足够的条件承担网络经济的重任,美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重建,这包括以光纤网络代替电子网络,用无线网络延伸现有网络,设计网络软件结构,开发工具,等等。
“平台”成为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大公司争当互联网的各种平台开发的领导权,施加影响力:微软的.net策略,就是想重新夺回由Sun Microsystem(Java,Jini系统),Oracle-(Oraclelli系统)领先的互联网系统平台的竞争要地。计算机系统标准争夺战也在激化:Linux成为Intel新一代64字节中央处理器的得力匹配,进一步挑战Unix、Windows世界。在无线网络方面,以美国Qualcomm代表的CDMA协议,正同AT&T代表的TDMA和欧盟代表的GSM为争取第三代、第四代无线通讯协议的领导权,展开激战。
与社会的结合,与企业的结合,是现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张凤国 摄)
从网络行为向网络制度转变:转型前,互联网就像是未“开发”的美国西部边界,网络企业追求经营行为的大胆随意和打破常规,只注重企业行为的超前,行为的局部眼前结果。
现在的网络发展开始追求标准协议,讲求规范化、标准化的经济运行环境,要求企业行为自律。从个人风格化开始向集体协调转变。以前的话题是“互联网如何独特”,“互联网的冲击”。新课题则是“怎样消化互联网”,让互联网与社会的结合,与企业结合。
数字产品的知识财产权成为网络制度建设的起点。著名的Napster音乐网站官司,MP3音乐网站官司,都纷纷败诉。美国在线因此在自己的服务器上终止了MP3违法音乐的检索和下载业务。
许多网络企业忽略甚至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微软等大企业因此而倡导保护网上个人隐私权,建立用户和企业之间的互信机制。
美国国会和地方政府关于互联网税制进行了广泛的争论和探讨。有数字显示,美国联邦政府每年损失百亿美元,电子商务的税制是世界性的话题。
电子商务规范、规则和协议的发展是最复杂的秩序建设和制度建设。XML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在不同电子贸易伙伴之间使用相同的术语、流程和规范。互联网的发展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一场广泛的对工业协议、行业协议的寻求和建立运动。
就在8月4日,以Home Depot Inc.和Procter&Gamble Co为代表的一组零售商和生产商宣布采用并开始测试一套消费工业BTOB电子商务全球协议,名为“全球贸易互联网协议”,该协议代表了全世界85万家公司。曾经为零售商品建立世界通用条码协议的Uniform Code Council,现在正通过它的一个下属结构,为它所代表的24万家企业和23个行业建立和推行一套电子交易标准。
说到底,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协议和制度的产物,只是以前是松散和自为的,现在需要系统化和带有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