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与自行车无关》到《从兴起到衰微》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爱农)
美国非虚构作品排行榜
这次我们选择两本从内容到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一本是某个不同寻常的人物的传记,另一本则是关于我们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评述。
如果和平生活也有英雄出现,那么兰斯·阿姆斯特朗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他1999年获得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就在三年前,他被确诊患了癌症,曾在鬼门关的边缘作了长时间的徘徊。《美国自行车杂志》称他获得冠军是“本世纪体育史上最令人难忘的时刻之一”。我们知道,自行车比赛是历时许多天、需要精神和体力保持高度紧张的一种体育项目,一个癌症患者何以能够摆脱疾病的阴霾,登上这座辉煌的顶峰?在这位28岁的世界冠军的自传《与自行车无关》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问题的答案。
作者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叙述。兰斯出生在得克萨斯州东北部城市普莱诺,家庭简单,只和单身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精力充沛,脾气暴躁,使这位高个儿的男孩养成了活泼好动的习惯和坚韧不屈的性格。过剩的精力无处发泄,兰斯迷上了体育。进入高中,他已经成为一名专业的三项全能运动员,并同时参加美国奥林匹克自行车运动队的训练。到了1993年,兰斯因连续获得几项世界冠军而确定了他在世界自行车排名榜上的地位。正值黄金年华,事业也渐渐迈上巅峰,不料1996年,他被确诊患了中晚期睾丸癌,从那之后,他在另一个战场上开始了他顽强不懈的抗争。
在作品中,兰斯对他的这一段经历倾注的笔墨最多。他不厌其详地记录他治疗和康复的每一阶段的各种细节。化疗,放疗,静脉滴注,各种副作用,等等。对有些细节的描写,心脏脆弱一些的读者恐怕难以承受。他对训练和比赛的描写也是具体事实多于空泛的议论,这里的无数细节,如肌腱的疼痛,雨天的训练,战胜每一个细小困难的过程……等等,对从事各种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和教练们来说,构成了一本非常有益的教科书。
当然,与体育无关的普通人在读这本书时也能得到许多启发和感悟。作品的表层是无数似乎不含感情色彩的细节描述:成长经历,治病,康复,训练,比赛。但是人们能够感受到,这些细节后面藏着许多富有深意的东西,关于生命,死亡,疾病,关于家庭,亲情,关于挫折,成功,以及更重要的,关于人类的意志力量。所有这些,都是每个人在他人生道路无法逃避的。这实际上是一本教你如何生活的书,确实“与自行车无关”。
兰斯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疾病使我相信:我们其实不知道自己有多棒。我当运动员时都没有这样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兰斯的语言风格完全是实话实说类型的,直来直去,干脆利落,用的词汇也明显体现出他的大男子主义性格。比如,他对妻子最高的评价是:“她是一匹不错的种马。”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一位意志坚强、精力充沛的世界冠军的阳刚之气。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从兴起到衰微》,这部包罗万象的近500年欧洲文明发展史。作者雅克·巴尊(Jacques Barzun)是著名的文化评论家和历史学家,这部巨著是他多年倾心研究和思考的结晶。他从近500年一系列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入手,列举并分析了这些事件给欧洲文明的各个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如新教的兴起和世袭君主制的衰落,就使欧洲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改变。
这部巨著虽然规模庞大,触角众多,但它的分类十分有序。为了方便读者,全书清晰地分成若干较小的单元:第一单元从1500年至1600年,主题是宗教信仰;第二单元从1661年至1789年,主题是个人的地位和政府的统治方式;第三单元从1790年至1920年,主题是政府如何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平等;第四单元从1921年至今,综合分析前面的所有问题。在每一个单元里,集中了一系列文章,分别就原始宗教、艺术、科学、社会、政府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进行事实阐述和理论分析。为了突出这些文章之间的联系,一些关键词被设计成大写和粗体。另外,有些文章还像剧本一样以时间场景作为引子,使读者在关注历史事件时能够身临其境,如“马德里,1540年”,“威尼斯,1650年”,“伦敦,1715年”,“巴黎,1830年”等。
作者不是单纯列举几百年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是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很有创造性的思考和分析,使全书带有明确的思想性和主观倾向性。例如,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对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对今天的消费者文化,对电视、媒体爆炸和传统宗教的没落等等的剖析都很有新意。他认为,在16世纪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倡导下产生的一系列宗教试验,都对后来的种种人文现象有所影响,它们有些导致了对自我个性的压抑,有些则导致了70年代的“唯我的十年”。
巴尊的这本书既是一部分量很重的学术著作,又可作为普通读者的轻松读物。它深入浅出,史料翔实,分类清楚明晰,语言质朴自然,难怪会在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
法国畅销书评
法国作家和他们的网站
一年前,法国作家对互联网还不是很感兴趣,以个人名义建立网站的更是少而又少。“有什么用呢?”他们说,创作是才华、风格和灵感,与多媒体的时髦无关。但网上的鲜花还是盛开了。进入文学综合网站au-teurs.net和zazieweb.com。就可以找到很多优秀作家网站的链接,从拉封丹到斯蒂芬·金,从汤姆·沃尔夫到贝尔纳·韦伯,有关你钟爱的作家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当然,最成功的网站都是关于文学价值已有定论的作品,例如许多机构为乔伊斯、普鲁斯特、莎士比亚、克鲁阿克等人设立了内容完备、功能齐全的网站,公众可从中获得许多以前很难获得的资料,文学被前所未有地大众化了。最优秀的当代作家网站通常是由他们的书迷合力办成的,去年以《基本元素》获得成功的米歇尔·胡埃尔贝克的网站就是一例,书迷们提供了最丰富、最生动的资料,在网站把他们的作家像偶像一样崇拜,以至于胡埃尔贝克与网友见面时提议:“对我有时也可以说说坏话嘛……”
如果作者自己创建网站,目标就各不相同了。贝尔纳·韦伯是因为热爱电脑技术,他独立维护和更新自己的网站;雷诺·加谬把网站用作论战阵地,他搜集所有批评他作品的文章,挑选重点进行回击,同时还宣布创建网站是他反对出版审查制度的一种方式。另一位作家弗吉尼·迪斯邦特显然是靠网站来推销自己,其站点名称就很噱头,“baisemoilesite"直译过来就是“亲亲我的网站”,他还在巴黎公共汽车上作广告,可惜网站没经营多久就倒闭了。另外一些作家不办网站,但热衷于网上出版和文本实验,网络作家云集的00h00.com经常刊出超文本作品,请作者和读者随意打造,以《黑色诱惑》出名的雅恩·凯菲莱克不久前就奉献了新作第一章,邀请网民共同商议如何续写,小说完成后印刷出版售出万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