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阴谋”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前几天,读到一篇有关石油的“阴谋论”,声称油价上涨是美国独家制造的一场阴谋,推理很有趣,美国经济已经逐渐脱离了物质形态,其他国家石油消费则依然是“重工业”,美国正好借机甩开其他国家。真是见解独到,语出惊人。

一年来,美国人对石油的抱怨从没有停止过,从监视器拍下来的偷油者,到加油站前“售罄”的牌子再到廉价油泵前的汽车长龙,媒介随时在传达着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愤怒。然而,统计数据揭示的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今年,美国最畅销的一款轿车根本称不上是一款轿车,而是卡车级的运动车,福特的SUV(运动车)。尽管油价上涨,美国人对汽车的依赖大有加强之势,美国人的汽车旅行路程是欧洲人的两倍,他们骑自行车和走路的时间只有欧洲人的1/5。自1969年,美国汽车增长的速度是人口的6倍,是住房增长的2.5倍,是驾驶者增长的两倍。可见抱怨只是嘴头的,并不见诸行动。

不过如果以这样的思路,我们的人口问题或许也算得上是一场阴谋,我们天天抱怨人多为患,可还是照生不误。

美国57%的石油依赖进口,按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10年后将达到2/3。受高油价的既得利益者石油公司之托,国会里的人开始鼓动开发阿拉斯加的石油储藏,而按照地理调查的数据,那里的储量只有32亿桶,仅够使用6个月。1998年,《科学美国人》杂志曾经预言,廉价石油的日子很可能在某一天一去不复返,现在,很多人都在想,这个日子是不是已经发生在1998年呢。

石油的“阴谋”0

石油的真正危机不在于它主要集中于海湾国家等几个主要的产油国,石油也受价值规律的制约,一旦供给跟不上需求,危机就不可避免。这是悲观论者的论调。消费者一直习惯于看似用之不竭的原油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实际上,人类商业使用石油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亿万年积累下来的化石燃料就被用了将近一半。而且,人类消费石油的速度是呈爆炸式增长的。对石油的供给有着多种预测,每一种都无法给出让消费者乐观的结论。《科学美国人》能源部分的作者坎贝尔预测,易于开采的石油产量将于2005年达到顶峰,而世界上所有的石油,加上深海的和极地的,将于2010年见顶;世界资源组织预言是一个时间范围,最早2007年,最晚2014年。壳牌石油公司的前总裁约翰·F·布克奥特认为,2010年左右世界石油产量将达到日产7500万桶的巅峰。接下来,将是供不应求的日子。

一半的储量是至关重要的关口,前一半基本被工业化国家消耗掉,第三世界则迎头赶上。1997年台湾地区的石油进口一下子激增70﹪,1996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37.5%。目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是6亿,如果我们中国人和印度人都加入到驾车的行列,汽车的数量将增加到45亿,这并非凭空呓语,2020年的发展中国家的确将有这样的实力。人类用150年用去前一半的石油,再用大约60年的时间用光后一半。

石油公司则不以为然,艾克森美孚宣称石油的供应将是非常丰富的,这个行业还宣称,因为石油是可再生资源,高温高压下可以不断生成,所以储量将保持稳定。美国地质普查的结论是可能有20%的石油储量尚未发现。一向乐观的环境作家格里格·依斯特布鲁克的计算是,我们已经用去了8000亿桶,地下还躺着1兆到1.6兆桶。计算储量时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就是很多国家为政治和经济的原因夸大储量。

不管石油公司如何打算,汽车业却不愿再等待。去年12月,本田推出了一加仑行驶71英里的混合动力双座车,丰田的极端省油的车型也要在今年夏天投入市场,这些车的方便易用与机动性能已经与汽油车无异。以现有的技术,汽车商完全可以把百公里8.6升的小轿车和11升的小卡车油耗分别降到5.3和7升。届时,美国人是否要购买这些汽车呢?如果依然崇拜运动车,他们就对第三世界的人民犯下了一笔血债。美国政府更是难逃其咎,两年来国会砍掉74亿美元的节能预算。不过,在飞往达拉斯的飞机上,望着下面绵延几十上百公里的城市夜景我还在想,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灯光下的人们,何罪之有。

上一篇: 资本的民主化
下一篇: 要告就告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