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建筑的表现派大师——法兰杰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佐乾)
没有建筑师会推掉价值20亿美元的项目设计,但法兰杰利却谢绝了在美国赌城的设计邀请。也很少建筑师会放弃设计全纽约市最高摩天大厦的机会,只有法兰杰利会以项目本身的构想并不恰当为由婉拒。
今年已届71岁的法兰杰利。70年代尚是寂寂无闻,80年代才进人事业的成熟期,90年代才攀上高峰。自1989年获比斯卡建筑设计奖(Pritzker Prize)之后,1999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的金章奖,本年度更成为全球建筑师的最高荣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章奖的得主。今天,在美国本土,法兰杰利的名气可以和当年的伟特(Frank Lloyd Wright),米活特路(Mies Van der Rohe)和简路易(Louis Kahn)齐名。
法兰杰利1929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8岁才移民美国加州,25岁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建筑系。服兵役后,在1956年前往哈佛大学进修城市规划,却因太过沉闷而放弃。1961年曾举家搬到法国生活了一年,在1962年回国后和朋友合伙,至1967年才私人开业。
整个70年代,法兰杰利的设计都显得传统而带有加州的风情。
法兰杰利的系列作品
自1978年他为自己设计的住所——利用铁皮、木板和铁丝网这些常用的物料,他把一间建于20年代的住房改造得体无完肤,自此开始获得加州建筑评论家的注意。
在法兰杰利的心目中,建筑物本身就该是一件艺术品,而那些投身于建筑艺术的人,才称得上是建筑师。真正显示他设计成就的作品,应该是1997年在西班牙毕尔巴鄂(Bilbao)落成的古根海姆博物馆(Guggenheim Museum)。它不单每年吸引了40万游客,使毕尔巴鄂这个平凡的工业港口声名大噪,更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建筑艺术的热烈讨论。他由此获得了199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章奖。
法兰杰利为人风趣幽默,他所坚持的是一种艺术的信念和理想,而不是一套莫测高深的设计理论。他视建筑物为一件雕塑品,内里赋有自然舒适的空间。他重视平面布局,也重视施工细部设计,但就像大部分艺术家一样,他追求的是自然,而不是刻意的工整。美国建筑界称他是设计天才,但美国政府一直没有邀请他设计公共建筑,地产商也望而却步,这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大讽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