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技术:新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6月的第一周对“新经济”来说是充满迷惘和困惑的一周。6月8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对微软垄断案作出最终判决,将微软分解为两个独立的公司。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意味着一个时期的结束,而是意味着一个时期的开始。

微软面临的真正威胁是政府的反托

拉斯官员吗?他们并不是惟一动摇微软未来的因素。虽然微软仍然在凭借Windows和Office的强势地位日进斗金,但竞争者四处揭竿而起,准备充当这个老大帝国的“魔鬼终结者”。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背靠庞大的网络用户,已成为无可争议的“网络之王”,它在4月份推出新的Netscape Navigator,重新点燃了熄火已久的浏览器之战。在大洋的这一边,索尼打出“第一家宽频娱乐公司”的旗号,它的PlayStation二型游戏机以及数字传输系统将于秋天大举登陆美国。在硅谷,微软的死对头太阳微系统公司坚决要用Java和Jini语言把“视窗”系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在全世界的所有地方,移动电话制造商都在忙于给它们的装置增添网络功能。

不难理解盖茨对反垄断调查的神经质反应——这些起义者一边在市场上造反,一边散播言论说微软的垄断断了它们的生路,政府务必加以干预。盖茨被迫在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在上诉法庭上战胜政府;另一方面,确保“视窗”在互联网时代的统治地位不坠。在“群狼”的围攻之下,“老虎”使出一记杀招:微软开始力推所谓NGWS,即“下一代视窗服务”,并把重点放在最后一个词即“服务”上。

“下一代视窗服务”平台包括一整套强大的、基于Internet的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将融合新的用户界面、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应用开发方法、新文件系统等新的特性。

NGWS计划对各种对手都设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针对索尼的PlayStation 2,微软宣布将于2001年推出X-Box游戏机;为了回应AOL,微软从服务出发整顿自己的网络MSN;与此同时,它与爱立信、AT&T和英国电信达成协议,试图使其Mobile Explorer成为无线上网的强大浏览工具。

叩问技术:新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0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微软案中蕴藏的一个深刻矛盾:如果微软支配了市场,它又怎么会在市场的强大压力下不断创新?如果微软是一个扼杀竞争的“大猩猩”,新经济又怎会变得如此富于竞争力,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通货膨胀?

微软的核心贡献是为产业确立了标准。这意味着不必为多种操作系统开发应用程序,计算机网络更容易建立,人们在一家公司中学到的技能不会因工作流动而变得无用。对大多数技术来说,标准都具有决定意义。没有标准,大众化的市场将是不可能的事情。

标准有时是根据公司间的自愿协定而达成的,有时是在市场上决出的。一旦一家公司把持了标准,制止的方法往往是发明一种新的技术。比如,Linux操作系统正在挑战Windows。

微软没有依靠自己的垄断而强行提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在浏览器大战中,Internet Explorer是免费的。的确,微软采取了一些强硬的手段迫使PC制造商采用Explorer。但谁能证明Explorer的质量低于Navigator呢?杰克逊法官没有明确地讨论过这些事实。看来,他打击微软的做法倒与Internet企业的市场行为相像:先射击,后瞄准。

微软案的判决使一个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反托拉斯法是否适用于今天的技术竞争?这本来是所有关心新经济的人都应该认真考虑的,但是,人们在鼓吹新经济的同时往往避开这类有争议的问题。也许它昭示了一个道理:新经济只是一种心态,一种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信念,即认为有了高明的技术,经济会进入永无止境的增长中。这种亢奋的自信力改变了经济本身,引发了股市的繁荣和消费的狂潮。

但是新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也正在这里:如果有任何东西动摇了过度的自信,凡是升上去的东西——股票价值、零售额——都可能重新坠落地面。此时新经济显得与旧经济并无二致。

微软案是这样一股力量:它迫使我们认识到:新经济正在提出一些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而政府必须回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