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识向:布莱尔可以不休产假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芳)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布思5月份生第4个孩子,托尼到时候是否请几天假回家照顾妻子,切丽认为他应该,因为英国女性承担的家务是丈夫的三倍,为赡养老人所尽的职责是丈夫的两倍,如果首相树个好榜样,也许有利于改变这个悲惨现实。
芬兰总理帕沃·利波宁就是第一个榜样。2月份,他妻子生小孩,利波宁请假一星期回家看护娇妻爱女,让他的财政部长代行总理职责。女性主义者都很高兴,切丽认为这个举动值得大力推广,她说:“传统认为带小孩不关男人的事,男人早该挑战这种说法了。”
如果只谈法律规定,欧洲国家的挑战措施早就制定了。在福利国家如瑞典,法律规定孩子出生后,丈夫和妻子可分别休上一年的带薪产假,78%的瑞典男人表示愿意享受这一福利。挪威也给夫妇二人累计42周的全薪产假,而且要求丈夫必须享受其中4周。意大利也规定产假累计6个月,丈夫和妻子都可以休,期间雇主支付至少30%的薪水。
实际操作上,即便好榜样利波宁所在的芬兰,真正休了产假的男人也只有2%,原因很简单,丈夫收入比妻子多,让他休产假经济损失大(当然,这源于更深层的、制度化的歧视女性);还有相当比例的劳碌夫妇连妻子的产假都不休满。
切丽援引的是英国去年12月15日通过的法律,其中规定分娩之后,除了妻子可享受的18周带薪产假,小孩5岁之前夫妇还可累计享受13周的不带薪产假,她希望托尼休的就是这13周之一。
本来布莱尔首相不休产假可以理直气壮:5月正赶上议会开会,副首相普雷斯科特是有名的笨嘴笨舌,特别擅长出丑;更关键的是,妇女为家务所累是无情现实,但布莱尔没有这方面的不良记录,反倒是切丽身为全英国最出色的刑法律师之一,年收入40万美元,挣得比丈夫多,休息时间比丈夫少,生前三个孩子的时候几乎就没休息,而布莱尔当时还只是个议员,每天下午5点到8点在家喂奶、换尿布,带孩子的麻烦与快乐他从不蓄意拒绝。
可是在女性主义更加理直气壮的今天,布莱尔个人的选择只能沦为姿态,被寄望,被仰仗,被支配。亲工党的大众报纸《镜报》鼓励首相请假回家,“托尼,给年轻的爸爸们作个榜样!”
如果说这还是号召,那《卫报》一篇专栏评论就是激将。从“玛丽·肯尼”的用名看,作者是想发出女性的声音,在“切丽,现实一点吧,男人是不做家务的!”的标题之下,文章以反讽的语气写道:“切丽可能还不知道,波伏娃的女性主义已经过时了,新达尔文理论告诉我们,女人生来就有女性生理,女人总不可能是男人吧!……生理构造决定了男人对灰尘和污垢更有忍耐力,从小时候起,尿布湿了,男婴开始哭闹的时间就比女婴晚,到白发之时,父母老了,因为女的平均寿命比男的长,她们趁年轻时照顾老人实际是一种投资,为了让自己老了也有人照顾……”
这篇文章断定“反女性主义者”会使用这些理由,因此这些理由就成了“反女性主义者”的罪状。结尾处这篇文章哀伤感叹:“有可能让男人平等承担家务吗?我不这样认为。切丽的要求令人赞赏,但我们中大多数像她这样到了45岁的年纪,就不会再奢望什么了。”
于是,被文章用作出发点的托尼·布莱尔尽管一直钟情家庭与家务,这一次如果真的忙于国事,不能休产假回家去带孩子,那他就是令妻子失望,是背叛妇女解放事业,明年大选女性选民可能因此不再投他的票。当正义事业霸权化,布莱尔恐怕不敢不作出适当的个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