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坏蛋?

作者:王珲

谁是坏蛋?0

51位同学与8位男生

事情传递到记者这里,已是半年之后。

这个发生在北京市宣武区某市属重点中学初中部的故事,与3月18日“焦点访谈”里报道的唐山某中学选双差生的内容惊人的相似。

事情的原委很简单。1999年9月,该中学全体初中部剥离母校,迁入新址。雕花的大铁门,桔黄色的外观,校舍里里外外装修一新。初二·1班的班主任吴老师就是在9月28日上午,赫然发现雪白的墙上已被磕出一个钉子大小的黑疤。

“肯定是男生干的!”吴老师说。对于男孩子们给出的解释——有一把给某某(受了伤)放脚的椅子,大家过来过去给碰的——吴老师不予理会。具体到是谁制造的墙上伤痕这个问题时,男生们的回答显然没有意义。

吴老师的语文课,全班51人什么都没干,他们面对一张白纸,按老师的要求写下自己眼中“谁是班里最爱闹的人”。

由于并不计名,有些人交了白纸。

公开唱票的结果是,女生一个都没有,男生刨去10票以下的人,有8个被选为最爱闹的人。位居冠军的男生,获得投票三十几张。票数排在第8的,是13张。这8人,当然是上课总被老师点名的,据说,他们中间三名学习比较差,五名成绩中等。

8位男生真正的屈辱和气愤还在后面。首先是赔偿问题。吴老师让8人按票数多寡交罚款,并叮嘱,这个钱就不必向家长要了——也不要跟家长说,拿自己的零花钱出。至于有些人交得多怎么办?就分期付款。当然这钱,最终是收归班费。其次,为了矫正各位太闹的毛病,吴老师让他们连续罚站两星期。每天课间8分钟,8名男生就自觉地到老师的办公室里站着,这时间还包括中午饭后到1:00上自习前的半个小时。有两名男生因为有二三次忘了罚站,直接跑去上课间操而被再罚两天。

“同学们的眼睛是最亮的”

事件发生的那段时间,孩子们最激烈的想法有两个,一是报告校长,二是捅到新闻单位。但最终他们都放弃了——怕告了没用,到头来还让老师不给好脸色,甚至打击、报复。这个顾虑就像事情发生之初对待投票一样,尽管很多学生都觉得这种做法极不公平,但除了私下里嘀咕,没有人公然抗议。

时间的顺延,会平息怒气。当记者在半年后采访此事时,他们已经开始运用冷静地分析:老师在投票前的暗示起了很大作用,她说了女生绝对不会干这事——所以男生们没有给女生投票的——其实女生最爱在屋里闹,男生课间休息都在室外;而经她点名被定义为最爱闹的男生,果真以最高票数当选。“特别不公平!她总是不听我们的解释,一句话还没说完,她就开始嚷嚷了。吴老师最爱说的话就是,‘人最容易找的东西就是给自己找理由!’”不幸当选的一位男生说。谁是坏蛋?1谁是坏蛋?2(表格资料取自零点公司“中学生调查专题之七”)  

贴标签·评最差生

在上学期期末之前,唐山市三十五中初二年级的一些班里,别出心裁地评选“最差学生”,为选出学习差、纪律差的双差生,甚至采用了无计名投票的形式。

老师柳素云在接受《焦点访谈》记者黄瑛的采访时解释说:“因为老师跟同学就是上每节课的时候有点相处,其他时候看得还不太准。再说,我们班的差生不是特别明显,同学看得比较清楚。”

但学生们能够依据什么标准来投票呢?在某男生看来,标准就是“以同学的平时表现,课下的打闹情况,或上自习的情况”,而另一个女学生说,“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挺好,但比较自私的也可以选”。

一位被评为差生的学生说:“其实我在我班里,上课下课不是那么差的学生,我自己就是人缘不太好。”这位过去性格特别开朗的男生说,“现在我很少说话。”

追根溯源,老师出此下策,是因为学校要求各班都要上报一两个差生名单,以便建立差生档案,并在全校纪律大会上点名批评。校方认为,帮助和促进后进学生的转化,首先是要把他们从班级里筛选出来,进入学校建立的后进生档案,然后再根据每名后进生的情况对症下药;而在全校师生面前“点点名,批评批评,可能会对这些学生产生震动”。

受到震动的可不仅仅是这些被贴上标签的“差生”。一位被评为双差生的家长流着眼泪说:“因为这项评选,现在来找我孩子玩的,都是被评选出来的差生,好同学都不来了。孩子会想,‘反正我都这样了,也好不了了’。”更为严重的是,投票也为同学间原本融洽的关系中投下了阴影,相互猜疑,相互指责,由此还造成了两名学生打架受伤住院的恶性事件。

但事已至此,该校校方还是认为,“还是有利,他老违反纪律,这一做有点压力以后就变好了,不就有利吗?”

学生却并不这么看。以下是记者与投票学生之间的一番对话:

“你认为他们身上除了缺点,还有没有优点?”

“当然还有优点。”

“那为什么还要选?”

“因为一是老师要的,二是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点缺点,帮他们指正,让他们改正。”

“那么你觉得要帮助他们非得用这种评选差生的方法吗?”“我觉得还是私下里跟他们说比较好。”

“那么你认为这种评选最差同学的做法好不好呢?”

“我觉得不太好。因为这样损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教育学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他们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败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影响不是暂时可以消除的,很可能会使他带着失败者的心态将来去面对生活。”

(以上内容,由“焦点访谈”记者黄瑛协助完成,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