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冲击波震撼传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紫色)
千龙网诞生
仿佛仅一夜间,北京城似乎被新兴网站的广告淹没了。几乎每天,都有一家甚至数家新网站诞生。那些陌生的,绝对与众不同,甚至显得颇有些奇怪的名字,e龙、易趣、亿唐、3721、打折啦和酷必得等等网站,大多拥有闪亮的海外留学背景,动辄宣称融到了数亿甚至逾10亿人民币的风险资金。这些年轻的新生代网站,奋不顾身将自己的广告贴在地铁、公共汽车和报纸上,甚至“打入”中央电视台。在中国,这是有关网站的广告首次批量进入电视广告行列。有人干脆宣称,“我们坚信中国新经济的未来,我们有钱,我们玩儿得起!”尽管如此,这些一掷千金、勇敢的年轻人却似乎并未获得主流媒体特别的青睐。远不似当年王志东、张朝阳和王峻涛们曾经享用的风光。反倒是一家尚未正式开通,甚至尚未领到有关工商部门正式营业执照的网络公司受到了各大媒体热烈的追捧或者说炒作。该网站被称作千龙新闻网,事实上尚未正式降生,与其有关的报道已经遍布各大报并且登上了电视。尚在“母腹”之中,便得到了主流媒体如此隆重的礼遇,应堪称空前绝后。3月19日,千龙新闻网的负责人席伟航向记者证实,至迟不超过3月下旬,负责千龙网运营的网络公司便可获得由工商部门颁发的正式营业许可。席表示,充分相信有关工商部门的办事效率。预计4月中旬,千龙网将正式开通。
有关出生的优势
席伟航来自国内一家报社,并无闪亮的海外留学背景。该网站并不具备现在通常被传媒青睐的网站一贯具有的特征。但即将诞生的“千龙”在国内传媒界所引起的震动,却并不亚于年初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在西方国家,大型传媒公司大多拥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全系列的业务,但在中国,虽然也有年收入近10亿的元报业集团,巨无霸型的电视媒体,但中国的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始终彼此独立。而3月7日正式宣告成立的千龙新闻网络联盟,却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动,由包括北京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晚报和青年报等北京市主要的9家传媒,以及著名的实华开网站等共同投资成立网络公司,再由网络公司负责千龙新闻网站的运营。它的诞生,意味着在中国,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这四大传媒首次以产业的方式发生了融合。早在一个月前,当“千龙”的另一家股东在报纸上登出为“千龙”而进行的招聘广告时,便引了无数诧异的目光,“同一家网站,既聘网站编辑、报社记者,还要聘电视台的记者?真是闻所未闻!”在3月7日联盟成立的庆典上,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和国务院新闻办的杨正泉副主任均到会表示了祝贺,席伟航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使千龙新闻网获得高速发展的加速器。目前国务院新闻办已将准许其开展新闻业务的批复抄送到了信息产业部。
媒体曾报道包括千龙新闻网在内一大批网站正在高薪招聘网络记者,对此,席伟航向记者特别强调,千龙网聘用记者所持记者证属于其投资方的传统媒体,并不属于网站本身,但千龙网的确拟配备记者对特别事件和突发性新闻事件进行快速独家的采访报道。其实,此前同样拥有纸质背景的《人民日报》网站,自采新闻已占据了1/2的比率,另外1/2分别为在纸质《人民日报》和从国内100余家报刊中挑选的新闻。
3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的王庆纯副局长告诉记者,那些无传统媒体背景的商业网站,仅在被允许的前提下,对传统媒体新闻具有摘编权,网站本身不得拥有独立的采访权。去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直属的中国国际互联网新闻中心网站曾特别派出了3名网络记者参与两会报道,此举一度被看作国内网站将被许可拥有“网记”的先兆。但国务院新闻办的方楠强调,今年3月的两会,该网站派出记者所持采访证,系属于同属国务院新闻办管辖的《中国日报》,网站本身不再拥有独立采访的权利。可见有关方面对网络新闻进行管制的决心。而近期一些网站大张旗鼓招聘网络记者的做法显然并不符合国家现行的政策。
两难的选择
在千龙网,内部的员工管席伟航叫席总,但席却称,千龙网可能将不设总经理这个职位,也未最后决定是否设总编。席拒绝把千龙网称作商业网站,也不同意记者把这家网络公司称作商业公司。席伟航十分看重千龙网特殊的传媒背景,这已经并还将使千龙网享有更多的政策资源。千龙网的目标是作全球最大的华人新闻网站,该定位与新浪、搜狐等颇为类似。作为一家网站,充足的资金规模对保证其实现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但千龙网的资金规模与新浪以及那些e字辈的网站相比,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千龙网很快便将拥有“中国互联网”这个现在股市上十分走俏的概念。但席伟航不愿意谈论千龙网是否能被允许接受风险投资或者上市。来自国务院新闻办的消息表明,千龙网目前正在就此问题向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寻求咨询,目前尚未获得明确的答复。
去年,拥有湖南卫视等传媒的湖南电管以及《成都商报》在深沪借壳上市,曾在业界引起震动。据《人民日报》电子版报道,今年3月17日,农业银行向《成都商报》社提供了授信5亿元,这是全国首例银行向传媒大额授信。成都市宣传部部长谭力在签字仪式上说,新闻媒介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产业,而作为产业它是一个市场前景非常好的行业。但此前不久,有关部门在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批复中明确指出,我国的报刊社皆为国有资产,属于党和国家所有。一些报业集团的董事会基本业已解散。看来,千龙网是否能够被允许融资和上市,不仅涉及到传媒在我国作为一项特殊产业产权归属的敏感性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喻国明
震撼的感觉
新经济对纸质媒体的冲击首先体现在IT媒体领域,在美国,早在去年4月,第三大IT媒体集团CMP横遭收购;第二大IT媒体ZD紧跟着在去年夏天拍卖了下属十余种纸质传媒,全面转向互联网;唯有最大的IDG集团依靠其国际化的背景,才仍保持了营收增长的势头。在国内,与网上一片炽热的情势相比,《中国计算机报》和《每周电脑报》等多数IT媒体的营收全线下滑,IT第一大报《计算机世界》虽已连续4年跻身全国报业广告收入前十强的行列,去年仍保持了发行、营收双增长的步伐,但增长的步幅已开始放慢。
面对新生代网站高薪加期权,不仅一些低收入报社的员工大量流失。甚至一些月收入近万元的《计算机世界》、《南方周末》等报记者,已有人宣布弃“报”投“网”,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左右徘徊。刘九如认为,这种现象难以避免,互联网的确带来了崭新的机会,一些青年才俊期望借助互联网带来的商机实现人生新的跳跃,实属正常。但这些网站的批量出生,仍旧需要传统媒体向其提供内容,目前,以TOM.COM为代表众多的网站正在寻求与各大传媒就此开展合作。此外,新兴网站还需要传统媒体的宣传。最近,在《计算机世界》、《南方周末》等报纸上,由网站推出的广告明显增多。这一切,已经并正在替传统的报业带来新的、更广阔的营收渠道。这些新的发展空间和作为媒体得天独厚宽松的人文环境,完全有理由使传统的报业留住优秀的人才。更何况还有一些酷爱写作,热爱记者职业,看重新闻理想的人才甚至从互联网转向了传统媒体,有人甚至为此损失了数万元的薪水收入。而被称为IT媒体第一记者的刘韧,则坚称自己绝不会离开《计算机世界》。席伟航指出,一些网站高薪挖人只是为了替上市“装潢”门面,完全缺乏对所用人才的责任心。这些轻易跳槽的人才将不得不面临网络泡沫随时可能破灭的巨大风险。
一般认为互联网对纸质传媒的冲击较大,但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却指出,一旦以宽带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电视发展起来,互联网对传统电视业的冲击首当其冲,即使网络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准一般,但只要操作方便,音像清晰,只需1000家网络电视台,便有可能使央视的收视率降低到1%。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全有望大幅削低建立未来网络电视台的“门槛儿”,并使那些如今的地方电视台迅速演变为全国性的电视台。“上网”自然比“上星”容易得多。事实上,目前众多的卫视已在开始动摇CCTV作为市场霸主的地位。
“侧转过身”的新浪
在席伟航看来,目前国内即使一些顶尖的新闻网站,其新闻的编排也完全不够专业。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教授则举例说,AOL与时代华纳的谈判曾因双方皆持“我不一定非选择你”而中断了6年。此间,双方皆全力向对方的领域拓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AOL不可能取得时代华纳专业的新闻能力,时代华纳也同样不能取代AOL良好的互联网感觉与资源。双方不得不选择了“联姻”。《计算机世界》报总编辑刘九如指出,新闻门户刚出现时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宠幸,但若长期缺乏优质的新闻最终也难以走下去。在国内,《计算机世界》作为内容提供商已向搜狐的IT频道提供了一年的新闻服务,该服务已为该报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目前TOM.COM亦正与《计算机世界》商谈类似的合作。网站恰似一个物质躯壳,除了广告收入以外,传统媒体将可以依靠向众多网站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而开拓新的营收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预示着,网站的生存与发展仍旧依赖于传统媒体的内容和经验,而传统媒体也有可能必须借助互联网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但在国内,业界对完全互联网背景的新浪网络新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新浪,几乎每一条新闻均链接了一系列的相关文章,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传统媒体煞费苦心才能完成的专题报道。无论那些当时热门的概念譬如股票和中国军事等,还是娱乐圈以及IT业界炙手可热“腕儿们”的姓名譬如张艺谋、赵薇、方兴东和刘韧等,你都可以在新浪显要的位置方便地发现有关他们的专题。1998年底,颇富传奇色彩的的融资故事,使新浪在CNNIC的排名从17位跃升到了第7位,此后,新浪的技术能力,尤其是在科索沃战争和大使馆惨案等重大新闻事件当中,所表现出迅速反应的新闻能力,和随后论坛的紧密配合,极大地提升了其人气,从而使排名稳稳跃升到了CNNIC的第一名。网络新闻及其与论坛、搜索的默契配合,已成为新浪品牌中最富号召力的招牌菜。许多海外人士称,新浪在新闻方面的制作水平,已远远超出了YAHOO和AOL。
刘九如
国内在新闻制作方面可与新浪相比肩的首推《人民日报》网站,该网站拥有的优势与困惑与千龙颇为类似。蒋亚平主任告诉记者,目前该网站每日的访问率约为100多万人次。但在新浪,网络新闻每日的访问率已超过了250万人次。新浪的新闻主管陈彤拥有通信硕士的背景,这使他具有良好的互联网感觉,新浪两年的运营也明白地表明了他在网络新闻编辑方面天赋的敏感性,但在对自采新闻的管理方面,与蒋亚平和席伟航等专业人士相比,陈明显缺乏经验。新浪目前每天的访问率超过了1000万人次,其中,新闻、论坛、搜索和电子邮件各据1/4。蒋亚平承认,在对自身品牌的炒作、技术能力和论坛等互联网感觉方面,新浪的经验的确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学习。但蒋亚平对CNNIC评比的权威性提出了质疑,他因此大约已连续三次放弃参加CNNIC的评比。而在最近CNNIC排名中居第三位的张朝阳也从美国带回了一大堆数据,再次对CNNIC提出了质疑。
3月16日,面对记者,王志东小心翼翼,竭力淡化新浪在网络新闻方面的影响。他更愿意强调新浪是一个信息平台、数字娱乐城或者网上商城,绝非一家媒体,它只是转载新闻,自身绝不制造新闻。针对科索沃战争期间,传言从法新社获得消息的新浪是国内第一家公布战争消息传媒的说法,王志东矢口否认。他辩称,新浪从未先于新华社,将从外电获悉的消息公布,一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系由于他们首先在新浪网上看到了这条消息,因此便误以为这是由新浪首先发布的。另有消息称,新浪虽然与外电的确有过合作,但这种合作早已终止,新浪目前已表示将不再重新继续与外电的合作,并将会在摘转新闻时尽量避免敏感性的问题。与目前一些新生代网站争相招聘网络记者的做法相反,王志东坚决地表示,新浪肯定不会招聘网络记者,转载便足已。
新浪在新闻方面的“谦让”,对网络新军当然意味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