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楷:小超人玩疯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方向明 文白)

李泽楷:小超人玩疯了0

以虚做实:网络英雄还是资本超人

早春3月,“小超人”李泽楷把亚洲互联网界搞得眼花缭乱。3月10日,他挂帅的盈科数码动力公司一口气透露9项投资项目,其中包括收购即将上市的菱控电子10%的股权,房地产买卖网站PP.com,医疗网站Vicus,还有中国的搜狐网站5%的股权。至此,“盈动”在互联网的投资案已超过35个。

3月7日,亚洲卫星向“盈动”出租了一台转发器,“盈动”将占据更多的空间,并被许可最多占用六个转发器。

在此前一天,传媒大王默多克亲自到香港与李泽楷会面,共商收费电视及宽带网站的发展大计。李泽楷似乎忘记在香港电讯收购中与对方的恩怨。他表示,不会因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最后一分钟协助新加坡电信抢夺香港电讯而终止合作,合作的大门是敞开的。

几年前,默多克曾从李泽楷手中收购香港卫视,现在默多克又拿香港卫视与李泽楷合作。协议将默多克旗下电视频道与李泽楷的香港电讯的网络服务融为一体,通过香港电讯的有线系统将这些服务传递到香港家庭,再将这些服务普及至亚洲。

更诱人的是,默多克欲将旗下涵盖七国语言的30个电视频道与网络进行连接,李泽楷也以此为目标。李泽楷认为,电视及网络结合是电视广播未来希望之所系,例如,人们不会满足于仅收看足球转播,而希望能通过电视机或手机下载比赛结果,及购买热门球队的运动衫。由于“盈动”并没有经营电视公司,必须外购或从头制作节目。

“盈动”目前业务分三大范畴:经营宽频互联网接线及内容的PCC、投资互联网企业的基金公司CWV及本港高科技发展项目数码港。“盈动”的发展战略逐渐清晰:在建立网站时,与大型有线电视台结盟,为对方提供宽频接入服务,而电视台则为网站供应节目。

NOW是“盈动”目前重点发展的服务,通过卫星宽频平台,NOW将在亚洲地区提供综合的互动数码视像及互联网上网服务,为加强NOW在内容供应上的竞争力,“盈动”于1999年年底宣布与全球最大体育节目制作包装及发行商结盟,后者将为NOW提供达一万小时的节目内容。

李泽楷一手做网络服务商,一手做内容提供商,通过一连串闪电式并购,迅速完成亚洲互联网顶尖公司的框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谓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的超人。业内人士认为,“盈动”越来越像一个大型风险投资基金,不断地投资和并购高科技企业,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资本市场上去,就像孙正义的软银投资雅虎一样。

“盈动”近日宣布,与两家美国公司合组一个总值15亿美元的创业投资项目,三方所占股权相当,项目资金将用于投资亚洲、欧洲及美洲的互联网项目。选择项目性质包括资讯内容、电子商务、网络基建及互联网应用服务。

以虚做虚:以一个梦造另一个梦

分析李泽楷一年暴富的轨迹,他没有因循“以实做虚”的传统思路,一开始就“以虚做虚”。他进军互联网的起点是香港数码港。把地产项目与网络概念结合是一种创造。从1998年开始,李泽楷开始游说香港政府支持“数码港”计划。所谓“数码港”,有点类似于“高科技园”,政府以比较优惠的价格提供土地,由“盈动”开发,然后用相对低廉的房租吸引高科技公司入住。

这是一个耗资130亿港币的超级项目,但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概念。在获得港府批准后2个月,李泽楷将“数码港”借壳“得信佳”上市。得信佳公司主营电讯器材,由于亏损严重,每股净资产才几分钱。李泽楷以所属几块物业折合约25亿港币,以每股0.062港币的价格占得信佳总股本的93%,将“数码港”注入得信佳。

购并之后,股民疯狂购买得信佳,账面上挣进700多亿港元,市值达千亿。“盈动”一跃成为香港科技股龙头老大。李泽楷的个人财富从15亿港币暴升至百亿之上。因李嘉诚有“李超人”之美誉,他获“小超人”绰号。香港人戏称:老超人辛苦一辈子,比不过小超人搞一下。

数码港借壳上市后,股价由0.14元升至22.15元,升幅达170倍。如此飙升令不少证券人士担忧,他们认为“盈动”尚属概念,股价难以长远支持。而且“数码港”本身是个地产项目,一次性地开发了事,而且效益要等到数年后才能看到,如此经营状况,难以支撑高股价。

当时,“盈动”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继续玩网络概念,以“高科技”继续在资本市场聚敛财富;要么迅速制造利润。但李泽楷首选第一条路。先后引入英特尔及互联网投资企业CMGI为策略性股东,发展宽频互联网业务,同时,“盈动”独自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入股从事资讯科技及互联网的起步公司,不断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业换股,不断地并购和发起成立互联网公司,一次又一次地强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推升股价。

把虚做到极致,李泽楷还觉不过瘾,准备“豪赌”一把。2月11日,“盈动”宣布有意收购香港电讯,提出两个诱人的收购计划:其一是纯粹以股换股,每1.1股“盈动”换1股香港电讯,第二个方案以现金加股份形式作高价收购,每股香港电讯可获得0.7116股“盈动”,加上0.929美元现金。证券人士认为,前者较为稳当,而后者意味着“盈动”将聚资130亿美元,而“盈动”没钱。

2月28日,香港电讯收购落定。香港电讯百年历史,年收入超过100亿港元;而“盈动”成立才几个月,还没有实实在在地挣到过钱。但盈科数码动力以小胜大,击败了新加坡政府作靠山的新加坡电信,鲸吞有129年历史的香港电讯。从2月11日到2月29日,仅仅18天,李泽楷就筹措130亿美元准备金,几乎一天10亿美元。网络神话、资本游戏、个人财技都达到巅峰状态。

李泽楷坦言进军互联网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建一座房子开始做生意;另一种是去买下最重要的互联网的材料、技术,然后做两门生意,一是自己建一个店子,另一个是人家建店子,他要跟你买材料。我们现在就是做后者,我们已经收购或者合作了68个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就好像建店子所需的技术和材料。”

虚虚实实:梦即真来真亦梦

今天看来,李泽楷冒着举债130亿美元的巨大风险,确实达到“虚实两得”目的。首先因为电讯和互联网的联系本来就比较紧密,不会对“盈动”“高科技”的形象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香港电讯的盈利能力很强,如果能把其一部分业绩注入,“盈动”的业绩得到迅速改善,又落“高成长”之实。

李泽楷将数码港装进得信佳,创香港“世纪末神话”。转而持有香港电讯丰厚的资产,拥有其尖端的宽频网络,“盈动”摇身一变为集内容供应商与互联网供应商于一身的宽频互联网供应商。李泽楷表示,“盈动”正在着手建立自己的“世界网”,它将提供交互式的数字录像服务和互联网接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覆盖全领域的服务网络。

李泽楷坦言进军互联网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建一座房子开始做生意;另一种是去买下最重要的互联网的材料、技术,然后做两门生意,一是自己建一个店子,另一个是人家建店子,他要跟你买材料。我们现在就是做后者,我们已经收购或者合作了68个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就好像建店子所需的技术和材料。”

李泽楷的算盘原来如此:数码港的融资和项目本身,都是他的筹码,他没有按部就班地把自己套牢在数码港上,而是买下一堆互联网公司,要么用其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圈钱;要么把自己拼装成一个超级互联网公司;两手准备,进退自如。但李泽楷的目的是要互联网还是大资本呢?

在一年时间里,香港人看明白,李泽楷的财富超过其父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他们说李泽楷的身家虽然不及盖茨,但他致富的速度却远远超过了盖茨:微软的股价在过去26个月中平均1个月升0.6倍;而“盈动”的股价在借壳上市以来的9个月里平均1个月涨5倍多。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李泽楷并未把盖茨当作偶像,微软是实实在在的软件公司。李泽楷把孙正义作为自己的目标,而孙正义玩的不是互联网,而是网络概念的资本游戏。

以实做虚是实业家的至高境界,以虚做实是资本家的拿手好戏,以虚做虚则是金融家的顶尖游戏。李泽楷则虚虚实实,以概念聚财,以收购落“实”,但不留恋于“实”,每一个“实点”只是他快速腾越的起点。李泽楷是悬在半空的,他不时落一下地,但脚尖一点又跃回半空。只有在网络经济时代才会发生这样如梦如幻的现实:闪电融资,闪电收购,虚虚实实一瞬间,分不清到底是实还是虚,你眼睁睁看他飘过,聚敛千亿财富,他完成一个现实,你还在一个梦里。

从“盈动”创立到目前,不足一年时间,李泽楷大量集资、借贷、收购,创造市值近6000亿港币的跨国公司。说明他认准世界大势,巧施财技,善借市场力量。但“盈动”也面临三大挑战:1.大量重组,新旧文化的融合;2.原有人才的转型和新型人才的稀缺;3.虚拟网络上业务与传统媒体怎样嫁接。

李泽楷创造了一个神速的资本奇迹,还是一个巨大的资本泡沫?反正现在,他创造一个神话,又强迫人们接受一个现实。

香港争夺战:大银行支撑小超人

今年1月,由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小儿子李显扬执掌的新加坡电信宣布,欲与香港电讯合并。

李泽楷:小超人玩疯了1

香港数码港  

香港电讯的大股东是英资公司大东电报局,从财务报表来看,其赢利相当稳定健康,这几年每股赢利始终保持在1港元左右。但在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电讯没有了独家经营权,没有了继续发展的空间,失去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再加上大东电报局毕竟是一家英国公司,继续待在香港的理由也不太多了。因此大东高层决定兵退香港。

新加坡电信首先瞄准目标,这家由新加坡国有资本控股的电信公司一直想突破本土狭小的发展空间。但新加坡电信欲吞香港电信的消息传出后,香港人反响强烈,他们不愿意外人控制香港电讯业。

在新加坡电信与香港电讯的谈判几近完成之际,2月11日,李泽楷控制的盈科数码动力半路杀出,表示有意收购香港电讯。此举似乎顺应民意。

“盈动”向香港电讯抛出两套极具诱惑力的购并方案后,人们认为“盈动”胜利在望。不料,2月28日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突然宣布以10亿美元购入新加坡电信的4%股权,两家公司将建立广泛的战略性伙伴关系。

“盈动”幸而获得中国银行的财力支持,才有能力将此并购活动进行到底。2月29日,香港电讯正式表示,愿意被盈科数码动力并购。这次并购涉及金额达380亿美元。如果新加坡收购香港电讯,关乎香港荣辱。李泽楷及其“盈动”被视为香港的“英雄”。

香港电讯控制权争夺战终于尘埃落定。由于“盈动”提出以股份加现金的“震撼价”收购,该公司最高需支付约130亿美元现金予香港电讯的股东。李泽楷手中没有如此巨款。

在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往往会发现一家大银行的影子。在李嘉诚的商界生涯中,汇丰银行一直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在形成今天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两大集团为核心的李嘉诚财团的一系列收购过程中,如果没有汇丰在财政方面的鼎力支持,李超人纵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一显身手。

如果说在20世纪是汇丰助成了李嘉诚的发达,那么今天在李泽楷扩展自己的市场版图的关键时刻,中银适时抓住了机会。为了支持李泽楷,中银可谓是全力以赴。中银国际和瑞士银行旗下的华宝德威共同成为“盈动”收购香港电讯的财务顾问,同时,“盈动”将向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数家银行贷款100亿美元,这是破纪录的贷款额。中行罕有地承担60亿美元。

为完成收购,“盈动”筹组高达130亿美元的过渡贷款。中银、汇丰、巴克莱和法国国家巴黎银行,曾与“盈动”签订了贷款协议,让其有足够的现金提出收购建议。但实际付出的现金没超过113亿美元。

业界曾担心新成立的“盈动”如此高额负债恐怕吃不消,但“盈动”借着出售香港电讯流动电话业务部分权益,加上其他策略性股东注入的新资金,在合并之后,李泽楷收购时所用贷款将减少至60亿美元,降至可负担水平,利息负担大为减轻。

李泽楷:小超人玩疯了2

李泽楷是香港首富李嘉诚的二儿子,1966年出生,曾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去加拿大的一个投资顾问公司工作了两年多。1990年回香港并加入其父的和黄集团。第一次操刀便是收购美国3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尽管计划告吹,但因出手大派而技惊香港业界。

李泽楷在美国读书时,曾去麦当劳做夜间兼职,还当过高尔夫球僮,养成自食其力之良习。他与父亲并不亲密,其兄李泽钜跟随父亲发展,他却一直跃跃欲试独立门户。

“盈动”1994年5月,通过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更名为盈科亚洲拓展,业务主要是地产、酒店以及保险,颇有点子承父业的味道,大举进入地产项目。可惜遭遇东南亚金融风暴,地产项目中,成者少败者多,业绩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