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祥”能自断命根子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姜梅)

有人说,万象集团的总经理刘瑞旗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没投资一分钱,仅靠“恒源祥”一个品牌,便有32家公司签约旗下,现资产规模达10亿元。而12年前,“恒源祥”不过是上海滩南京路上一家不起眼的小绒线店。近日,传媒不断爆出有关恒源祥的新闻,刘瑞旗宣称:要在适当的时候消灭“恒源祥”。他真的舍得灭掉赖以发家的品牌吗?

“恒源祥”是创立于1927年的老店,在60年后,人们似乎已淡忘了其当年的繁荣和名声。刘瑞旗看准了这个老字号的品牌,1988年正式将其注册,注册图案中那可爱的小囡图像,还是刘瑞旗照着自己5岁时的照片绘制而成的。

为了节省广告费用,刘瑞旗自出广告创意,广告词简单明了:恒源祥。整个广告只有5秒钟,可在90年代初,电视台还没有5秒钟的广告概念,而恒源祥又无力拍摄15秒的广告,只好央求电视台把这则广告重播三遍,凑足15秒。

1996年恒源祥公司走访了全国1995个县城,在调查的4000多家商店中,有3721家经营这个品牌的绒线。这一年,绒线的销量达1万吨。

品牌树起,恒源祥的发展战略随之转移,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原有的100多种产品商标,全部以“恒源祥”的统一品牌出现,并且把以绒线为主,延伸覆盖到毛针织品、制衣、服饰、家用纺织品、袜业、日化用品等。在实行“特许经营加盟”战略后,全国有6000家左右的网点加盟其中,每家都冠以“恒源祥”的名称。

“恒源祥”也许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做到家喻户晓,但并不是全世界人民都买“恒源祥”的账。1996年,刘瑞旗到世界知名企业,有上百年历史的英国蜂巢绒线公司参观。当时,他们的年销量只有1500吨,经营规模与当时年销万吨的恒源祥相距甚远。可当刘瑞旗提出合作的意向时,却被对方拒绝,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恒源祥”的标识不被认可。回国后,他们立即召开品牌战略研讨会,探讨“恒源祥”的品牌发展空间。

刘瑞旗说:“恒源祥”这三个字合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也许正是因为“恒源祥”独特的个性与显著性,不可能有任何一种行业和产品与它雷同混淆,但是离开中国文化背景,“恒源祥”走到国外,老外只会认为这是三个中国汉字。从这个角度而言,“恒源祥”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品牌的“国际化”。

老品牌成为国际化的一个障碍,灭之换之?万象集团的有关负责人陈志伟给了记者一个肯定的答案:在中国市场上,恒源祥永远是恒源祥,是不可替代的。万象不会让“恒源祥”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形成的无形资产付诸东流。今后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品牌,但依旧是以“恒源祥”为主。

在国际市场上,“恒源祥”会有较大的变动,也就是说,会有属于她的英文标识、图文标识等等,并依据不同的国家习俗设置不同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