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三巨头三面异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宇飞)

汽车业:三巨头三面异动0

中国汽车业的大重组时代已经来临(娄林伟 摄)  

上海—广西—通用三方联盟

精明的上海人没有把“两会”仅仅当作一个提交议案和讨论国事的场所,而是随身带着谈判协议,并借着举世注目的时节为自己造势。3月6日,上海市长徐匡迪向记者透露,上海和广西已经达成一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将与广西柳州五菱汽车公司组建合资企业。

上汽的主打产品桑塔纳占据轿车市场头牌已经许久了,广西五菱生产的微型车在国内众多的微型车里也有一席之地。近期轿车的市场销量虽然不见得有多大的提高,业内人士极为不满老百姓的“持币观望”,而普通百姓则辩解说一直在攒买车的钱,但价格相对低廉的微型车还是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如果一些城市不以有碍观瞻和空气治理为借口横加限制的话,双方计划把广西微型车的生产能力从年产20万辆提高到40万辆,再扩大到100万辆。

上海方面不但允诺此次西行要带上充裕的资金,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徐市长宣称,还要把与上海有合作关系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带过去,结成上海—广西—通用三方联盟。通用在上海的合资企业不久前宣布其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吸引众多羡慕目光的是应用了与美国本土同步技术的别克世纪轿车。

这样,上海—广西—通用三方的合作将生产从五菱到桑塔纳再到别克的低、中、高档完整梯次的产品。可以想见,合作的目的肯定不是简单地拿来自己没有的东西。上海方面的资金和渠道,通用的技术与观念,广西的较低生产成本和对西部更广阔地带的辐射力是三方各自特有的长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之举套用了“西部开发概念”,与中央精神高度吻合,不仅极易获得政策支持,在资金方面也将获益匪浅。

一汽:谋求与德、日深度合作

上海认为自己有责任牵头联合国内外同行组成国家级汽车工业舰队,为迎接WTO,准备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中国汽车工业的“龙头老大”,一汽集团也在与各方“扩大合作,谋取双赢”,一汽“少帅”竺延风说,一汽正在谋求与德国和日本的深度合作,提升产品等级和扩大生产规模。此外,一汽可能获得近百亿债转股,为重组产品结构减轻不少压力。

竺延风对危机看得很清楚:一汽年产30万辆的产量仅抵得上国际上规模生产标准的1/10。他认为,合作不是谁在资本上吞并了谁,也不是谁侵占谁的市场。合作伙伴的心态良好,这个合作群体就会崛起。现在,一汽已经在生产大众的最新型的轿车。而全世界的卡车生产商都在找上门来,要求同有着200多个卡车品种生产能力的一汽合作。一汽选择了技术可靠,但受到市场空间极大限制的日本厂家,并且在合作中占了上风。

二汽:刚刚完成100.58亿元投资

从目前中国汽车业的格局看,一汽仍居龙头老大,拥有重型卡车、轻型车、轿车三大体系,在轿车系列中,奥迪、红旗、捷达形成高、中、低档三类车型兼备。上汽如果完成此次战略联盟,在轿车领域将达到车型齐备的产品梯次。相形之下,虽有重型卡车和轿车两大系列的二汽,每一系列的产品均不占上风。

记者从二汽管理层获悉,二汽同法国雪铁龙合资兴建的神龙汽车公司在1999年底刚刚完成了100.58亿元的投资,正在开足生产线。近期神龙计划在一两年内上市,并在2010年左右通过购并、扩建等方式形成年产60万辆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