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互联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黄东 吴春容)

互联网要“臭大街”了?

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之后名列中国第三,拥有220万寻呼用户的深圳润迅通信发展公司(CMTD)及其香港上市公司润迅通信国际有限公司3月9日在香港宣布,开始推广其初步完成业务的重组、转型后的互联网公司新润讯chinamotion.com,原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引人注目地出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该公司的手机和寻呼用户开始全面转接到互联网。

2月28日,“美国在线”宣布将基于WAP向手机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和快速信息、金融信息以及新闻等服务。美国微软公司也在同一天宣布,该公司的互联网业务MSN的携带电话版“MSN Mobile2.0”将于2000年4月投入使用。微软的服务内容在许多方面都与AOL公司相似或者重复,在过去的一年间,就快速信息等互联网服务内容不断发生冲突的两公司,这一次又把战火烧到了移动电话上。此外,网上最大的图书销售商——亚马逊公司也透露,其用户通过手机就可订购图书。

3月1日,中国的搜狐网站和手机生产商诺基亚公司宣布联手推出无线互联网服务,摩托罗拉也在同一天宣布和阿里巴巴网站联手。搜狐和诺基亚的具体合作内容包括:用手机实时访问新闻、股市行情、娱乐资讯、体育报道和购物指南等一系列无线互联网信息。摩托罗拉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使商业人士可以通过摩托罗拉的WAP手机,实现随时随地上网做生意,开始以手机上网的方式,开展全球贸易。商业人士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由阿里巴巴网站提供的每天更新1000条的各种买卖与合作信息,还可以利用手机即时发送信息,与阿里巴巴公布的在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的13.5万名商业会员建立联系。

搜狐公司总裁张朝阳认为,手机厂商介入互联网,将使中国互联网市场扩大两到三倍。阿里巴巴中国副总裁雷文超则预测,到2000年全球有一半电子商务服务是以移动电话进行。更大的预测到2002年,全球超过1亿个手机将有上网功能;2003年全球将有超过10亿个手机可以上网。

1998年4月,润迅公司在中国率先推出电子邮件转呼机的时候,网民们一阵雀跃,因为那时候寻呼机已经“臭了大街”——既多如牛毛又不知它还有多少使用价值,全国呼机用户流失率平均达到13%。当时由于寻呼机本身信息容量的限制,我们只能在窄窄的屏幕上看到电子邮件的标题和发送者的名字。

互联网要“臭大街”了?

随时随地互联网0

技术创造的潮流

这个风潮是从1998年美国诞生的一个新的词汇WAP开始的。WAP是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的缩写,它最大的功劳就是在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之间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开放式标准,为现有无线通信网同互联网之间架起了桥梁。互联网上的航班时刻表、天气预报、股票行情、比赛比分和综合新闻等信息都能为移动电话用户所用。同时还能通过WAP接入公司内部网信息如内部目录、资源目录,甚至公司餐厅菜单等等。

目前现在全球有3亿手机用户,WAP的创始人帕里希说:“我们现在可以让手机成为互联网的头等公民了。”

1999年12月10日,诺基亚公司在中国推出诺基亚7110,它是世界首部集语音通讯、个人数据处理及互联网浏览于一体的WAP商务手机。今年2月,摩托罗拉在德国汉诺威举行的全球计算机展中展示了其将要推出的6种新型WAP(无线应用协议)手机,它们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面上市。

随时随地互联网1

2月28日,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公司宣布与《米琪琳指南》杂志达成合作协议,欧洲旅游和餐饮业服务水平的权威杂志“米琪琳”将为使用爱立信WAP移动电话的用户提供全面的旅行和餐饮服务。除了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外,《米琪琳指南》杂志还将为这些移动用户推荐离他们所在地最近的、最好的、全方位的旅游和餐饮服务,使用户方便迅速地掌握一切需要了解的信息,让用户真正体会到“一切尽在掌握”。

在汉诺威博览会上,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微型电脑制造公司Pison等企业组成的一个名为“西姆比安(Symbian)”的联合公司展示了该公司经过18个月开发出的世界上第一部无线微型电脑原型机。这部名为“Quartz”的无线微型电脑是电脑与移动电话的一种有机结合体,带有一个香烟盒大小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幕。

而寻呼机作为一个客户端的接收设备,已经具有了获取互联网信息的功能。它需要的是在发射和信息编制上提供服务。

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在技术上没有问题。

新的商战

今年1月9日,就在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宣布合并前夕,新闻集团的默多克与他的副手彻宁,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与诺基亚集团秘密会谈,探讨通过手机上网收看电视节目,利用互联网开展资讯、娱乐、商业等业务,以这个合作抗衡“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是最大的内容提供商与最大的网络服务商的合作,因为越来越多的信息消费将在互联网上完成。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拥有全球性的娱乐和资讯网络,通过卫星电视以无线方式进入家庭。但他看到了消费者使用移动电话和无线设备进入互联网的趋势。因此诺基亚的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环球流动通讯系统,是默多克更感兴趣的。这种新的通讯系统使移动电话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使用,有更宽的无线电频段,不但可更快地进入互联网,而且可以享用其他各种移动无线服务。

IT业巨头则宣布与WAPHead合作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聊天服务系统。WAPHead已经拥有一个可支持中英文移动电话和手持移动设备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站点。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WAPHead的门户已拥有了超过100个本地化应用程序。WAPHead还同世界上领先的实时聊天系统(CICQ)厂商——台湾的Inforian公司签署了共同推广中文的移动电话用户实时聊天服务的合作协议。

另一个商战是移动电话等无线终端浏览器大战。

微软公司发布了“微软移动浏览器MME”,MME是微软进军无线通信市场的一大举措。英国电信正在英国和挪威的用户中试用MME,韩国电信和德国电信移动通信局也在进行同样的测试。爱立信也准备在它的WAP移动电话中使用微软的浏览器,目前在移动浏览器领域所处的领先地位则是Phone.com公司。该公司生产网页浏览器和服务器,为移动电话传输新闻标题和电子邮件。

不论是微软还是移动电话公司,都想夺走Phone.com的优势地位。为对付对手,Phone. com已和AT&T、斯普林特(Sprint)和爱立信等公司签署多项协议,授权这些公司使用它的浏览器和服务器产品。诺基亚、摩托罗拉、摩赛克浏览器开发商Spyglass等公司,也正开发手机网页浏览器。

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Oracle公司也推出了“Portal-to-go”浏览器,该软件能使用户利用移动电话进行网上购物。“Portal-to-go”浏览器开放性的标准使其能够支持任何移动设备。同时Oracle还与摩托罗拉和SUN公司合作,力求实现浏览器的语音控制,并能远程使用设备。

传统意义上的IT厂商、移动通信厂商、电信厂商和新闻娱乐内容提供商,在扩展了的互联网上纠结并混战在一起了,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仅仅是个开始,竞争规模和激烈程度还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