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媒体:抵抗意味淘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网络世界绝对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革成怎么样,不知道。革得好,人类就跳到更高层次,革不好,就是一场浩劫
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结合是一种趋势?
记者:桥讯有自己的资讯,有没有自己的媒体?
应德辉
应德辉:我们有自己的媒体,在全世界有800多名线上新闻记者,他们与传统的新闻记者不太一样,是即时发布新闻,每天10小时共发布250到300则的新闻。在中国,线上的记者和编译人员有20多位。
记: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媒体结合可能是一种趋势,在桥讯购并的公司中,也有传统媒体,你认为两者在哪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
应:基本上还是以内容提供为主。因为我们的技术已经是最领先的,我们没有理由在技术领域结合,基本上还是资讯的结合。
记:据我所知,桥讯还凭借技术构筑了一个平台,把别人的资讯搁在自己的网上。
应:资讯不可能是一家就包罗万象,必须进行水平整合,让各路英雄好汉都在桥讯上提供资讯,客户在我们的平台上轻轻一点就可以看到所有的资讯。
记:桥讯有自己的媒体,同时还采用别的媒体的资讯,这样会不会产生竞争,导致别人不愿意跟你合作?
应:现在市场开放,大家都愿意。在桥讯资讯里,有200多家媒体与我们合作,客户要看必须付费,就像在网上订购杂志一样。我们是一个网络架构,帮别人销售他们的产品。全世界200多家评论机构和通讯社,在我们这里都可以售出自己的产品。而他们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架构像桥讯这么大的一个网络架构。他们专业在新闻或评论,我们则专业在批发,我们之间有分账关系。
记:桥讯在中国有没有跟传统媒介进行合作?
应:我们是去年年底进入中国内地的,跟传统媒体的合作正在谈。传统媒体通常针对我们开发网上新闻。香港有几家报纸,在我们的网上用订购方式合作,你每天可以看到它的即时新闻。传统媒体与我们的合作,必须经过改造,把自己变成一个即时媒体。
桥讯怎样面对中国传统媒体的抵抗?
记:中国相当一部分传统媒体正在抵抗互联网,将网络视为一个致命的竞争对手。
应:我对中国台湾比较了解。台湾的传统媒体开始也在抵制,比如《联合报》。但《中国时报》走出第一步,有了突破之后,《联合报》也要这么做。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互联网的进程,阻挡的后果只有被淘汰。我想,传统媒体领导人也许认为会侵蚀到既有利益,但看不到互联网的发展,只有被淘汰。目前国内政策方面不让互联网公司进入新闻采访。所以传统媒体可以运用这个政策抵制互联网,只要这点突破之后,就如波涛汹涌地往互联网冲,就怕慢一步,因为慢一步就等着被淘汰了。在目前这种状况下,互联网公司先把布局做好,等到有一天政策松动之后,看谁布的线越多,他成功的机会就越高。
记:桥讯是一个专业网站,它可以收费,像中国的新浪网这样一个新闻网站是收不到钱的。这些传统媒体就会认为:我凭什么无偿提供给你呢?我自己的资讯无偿放在你这里,我的报纸就卖不了了。
应:它可以用标题式的发布,报纸有报纸存在的价值,报纸的查阅的方式很方便,有它的优越性。但是未来报纸杂志成长的空间就小了,因为新一代不断起来,他已经习惯互联网,不愿意再看报纸,但是什么时候淘汰,我不敢断言。报纸还存在分销问题,纸张和印刷成本都很高。我想互联网的兴起就是要把中间删掉,成本自然压缩。亚马逊之所以成功,基本上把中间商全部压缩掉,传统出版商现在不得不跟它学习。
桥讯以什么方式收费?
记:桥讯的资讯收费标准如何,以什么方式收费?
应:桥讯以注册会员方式收费,每月60美元至1000美元不等,客户以机构为主,大银行大基金居多。客户除交资讯使用费,还要交电话费,传输费用也不会少。只要你一订购,客户24小时都会看到。桥讯实际上是建立一座桥梁,客户想要看什么,在桥讯网上都可以订购,不只是卖我们自己的资讯,还有其他,包罗万象。
记:在中国,很多人都认为做内容服务商(ICP)没有什么出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应:实际上大部分的内容服务商都是这样,除非它有雄厚财力支持。很多内容服务商在提供内容服务的同时还有其他资源,比如桥讯公司,我们自身的其他业务在赚钱,我们可以不断灌奶水。内容服务商完全靠自身创业,赚钱相当困难。如果没有从资本市场拿到种子基金,又没有母公司不断的照料,生存机会不是很大,因为它是不断花钱的公司。在台湾地区,很多内容服务商本身又是报社,内容服务这部分不赚钱,报社可以支援它。
怎样增加资讯传递速度?
记:桥讯提供的资讯商品是怎样的?
应:桥讯公司的资讯系统是提供一种决策支持,投资人自己做决策,我们给他足够的参考资讯。桥讯的资讯以金融资讯、投资决策、产业报告等为主。
记:现在各种资讯非常之多,因此客户需要一个适量的概念,这就要求你提供的资讯是经过大量处理过的,你要准备一个非常庞大的资讯班子来处理这些信息。现在有没有一个办法,给客户提供廉价的恰到好处的资讯服务?
应:我们有客户服务部与客户沟通,了解每个人的需求。比如客户通常要看什么样的新闻,我们会帮他整理好,像档案夹一样,客户每天只要点击自己的档案夹就可以,对于一般的客户,这种服务就能够满足需求。一些比较有研究精神的投资人就从我们网上抓取,自己去组合想要的商品。我们不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把一样的资讯统统丢给你,不管客户要还是不要,这样有的人就感到资讯太多,无从下手。我们尽量去切割商品,你不需要的就不丢过去,这样传递速度也就快了。
记:桥讯的资讯处理系统有多少员工在提供服务?
应:我们的业务人员每天到市场上去拜访客户,这点非常重要。一般的资讯公司和新闻媒体很难做到全面性,而桥讯在全世界有5000多位同仁在前台、后台向客户提供这种服务,这是桥讯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
记:现在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敢言自己成功,因为没人能看清前途,你怎样预测?
应:现在美国的投资人也反复检讨,到底应该投资什么样的网络公司,好像投资B TO B的网络公司才有机会,B TO C的大家就谨慎小心。我个人认为,网络发展非常快。没有好的导向与管理,会有很大的浩劫。
网络世界绝对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革成怎么样,不知道。革得好,人类就跳到更高层次,革不好,就是一场浩劫。
有关桥讯:“4岁青年”废掉“20岁老人”
美国桥讯公司(BRIDGE)主要包括桥讯财经资讯有限公司、桥讯新闻社、桥讯交易公司、SAVVIS和德励财经资讯有限公司等子公司,是北美洲第一、全球第二大金融信息和相关网络服务公司。
记者:从资讯分析,桥讯公司是美国资讯业一家资深公司,但几年前,发生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老公司彻底消失,新公司完全是新架构。请问这一过程是怎样过渡的?
应德辉:桥讯公司在美国创立20多年,主要提供美国本土的股票资讯,是一个非常老旧的内容服务商。到90年代,老桥讯由于旧的技术架构没有办法继续进步,就给风险投资公司一个机会。4年前,一群风险投资公司把它买下来,只是买下一个壳子,希望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它转型。从目前的架构来讲,已经看不到老桥讯任何一个影子。员工也很少是老桥讯留下来的。
记:新桥讯并不是在老桥讯基础上成长的,这种整合过程是怎样的?
应:3年前我们买下美国第三大资讯公司,这是一家以商品、期货、新闻为主的资讯公司,在国际上拥有相当知名度。通过人员和技术整合,把这家公司的资讯放在新桥讯的网络架构上。整合成功之后,两年前又买下德励公司,也是一家知名企业,买下之后还是整合,把德励资讯放在新桥讯上。在过去4年,桥讯公司并购了8家规模非常大的公司,合并之后不断去改革,这是新桥讯公司成长的过程。
记:互联网公司需要快速发展,最快的速度就是购并,但快速购并有没有隐患?
应:购并要有钱,有了钱当然最快的办法是购并,但要能够消化,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雅虎5年前购并起家,它的成长也是在不断购并。不过,购并是有极限的,不是无休止的。
记:桥讯购买的大部分是资讯公司,你们是不是有一种设想,不断收购内容服务商,然后由桥讯一个出口发出去?
应:全部包办是不太可能,要花很大价钱,要养很多人,又不能保证做成很好的商品卖出去。如果变成一个大企业,也许变成一个恐龙僵化了,它的嗅觉没有中小公司那么灵敏。我们不希望变得很臃肿。而且,在21世纪,大家强调水平分工,不是垂直整合。像IBM的垂直整合,到90年代还是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