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球真的很危险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静)

足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倡导者声称,踢球是很好的锻炼形式,且相对安全。但是,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这项运动对身体有益,但对大脑却可能有害。

足球是接触性运动,运动员的头部常常与其他运动员的肘部、地面甚至和门柱相碰撞。除了这种偶然性的碰撞,运动员还会有意地反复地用头部去迎接足球的碰撞。这种头球是足球运动中最为独特和最激动人心的技巧。运动员用前额传球。如果力度恰当,顶得漂亮,头球就会成为比赛中最有效的武器。

在业余球队中,每个运动员每场球约发生6~8次头球,在训练时则更加频繁。而在职业足球运动中,一个球员在一个赛季中要接上800个头球,叠加起来在其整个运动生涯中会接上数千个头球。那么,所有这些碰撞最终都会导致重大的大脑损伤么?

去年9月的《神经病学杂志》报道,在所有不用头盔的运动中,男女足球是发生脑震荡数量最多的。有研究表明,有多达89%的足球运动员至少有过一次痛苦的头伤,大约10%的人遗留下脑震荡后遗症。

虽然足球运动存在着头部损伤的可能性,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尚不充分。只有几个小范围的初步研究表明,职业足球运动员经常接头球,会造成大脑损伤并导致记忆和心智方面的问题,而田径或游泳运动员则没有这些问题。评论认为这些研究尚有漏洞。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院的格里·A·格林就说,我们很难分清足球运动员的头伤是源于头球还是其他的头部损伤。

格林指出,在大学足球损伤调查中,因与特定物体或其他队员相撞会发生约5%的脑震荡。这种暂时性的大脑功能破坏会引起轻度晕眩至昏迷的征候。根据美国国家大学运动协会的统计资料,脑震荡征候在足球和橄榄球等剧烈且多接触的运动中要比其他运动发生频繁。

在其他运动中,运动员不用头来顶球。荷兰格尔罗普圣安娜医院的艾里克·J·T·马彻尔说,大多数运动医生相信,适当的头球不会使大脑受伤,但由成年人踢出的一个直接的,力量很大的球,就如同拳击手的一个猛击一般。

标准的皮足球重约400~450克。而踢出的足球运行速度为每小时60~120公里。曾有研究表明一个头球的力量可达175磅。更为详细的生物力学研究则显示,头部在头球抵达时所承受的力其实比人们估计得要低得多。头球冲撞至运动员前额时所传递的力大约变化在500到1200牛顿之间。且借助于恰当的头球技巧其中大部分力很快被运动员的上身和躯干部吸收了。相比之下,拳击手击向对手头脸的一拳所传递的力会高达6300牛顿,而这个力的绝大部分都被对手头脑部吸收了。故头球与拳击所致的脑伤不可同日而语。

马彻尔说,有两种头球方式会导致大脑损伤。但若恰当地运用头球,用前额上部顶球,头部所受的撞击力只影响到前后脑,因为球头接触的瞬间,大脑会向前晃荡至前头盖骨,然后再反弹并撞击到脑壳后部。因为球的力量主要击在了脑壳最厚的部分,并阻止了颈部的危险屈曲的伸展,这也使得通向头部、颈部和上身的冲击力被有效地降低了。所以,适当的头球技术能使致命进攻的球的动能迅速回落,从而降低头球时头部所吸收的能量,使球员大脑免受损伤。

但是,马彻尔说,若用前额两侧或头顶去顶球,而且用轻轻甩头使球改变方向,就危险多了。因为这时大脑也会随之扭曲,这种扭曲可能会导致神经细胞间的系带断裂,亦即众所周知的弥散性轴突损伤。

头球真的很危险吗?0

研究显示,头球,特别是不正确的头球会引发多年玩球人  

纽约州立大学的大卫·A·阿温达说:“反复拳击对头部的撞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伤害。但头球相对而言所受冲击力是非常轻的。轻虽轻,还是会造成轻度的神经损伤,随着时间的积累,同样会导致大脑损伤。”

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支持这种理论。九十年代中期,一项对美国国家队和瑞典足球员的观察,则未发现反复的头球与运动员心智损伤有关。

1998年,马彻尔对53名荷兰职业足球运动员和27名田径或游泳运动员进行了对比研究。足球运动员在记忆力、策划能力和视觉空间关系的测试中,比其他运动员稍差。而球员中曾因头球得过脑震荡的比没有多少头伤的成绩更差。另外,前锋和后卫——那些易于发生头球的位置——比中场的球员的智力伤害也要稍重些。

有一项测试的结果令人震惊。被测试者要先抄下一复杂的数字,然后凭记忆写出来。与规定的标准相比较,7%的非足球运动员与45%的职业足球运动员都存在轻度到中度的伤害。

去年9月,马彻尔又在《美国医疗协会杂志》上报道,33名成人业余足球运动员在策划力和记忆力测试中,比27名游泳或田径运动员差得多。在记忆力测试中,球员组有27%显示轻度至重度记忆力伤害,而对照组仅有7%的异常。同样,在策划力测试中,球员组有39%显示轻度至重度的思维伤害,而游泳和田径运动员组仅有13%出现这种情况。

“虽然与足球有关的认识伤害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全球有2亿在册的业余和职业球员,这就引起了医疗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关注。”马彻尔说:“虽然运动时,特别是接触性强的运动,偶然的损伤不可避免。但是,随着对蓄意行为造成脑损伤的认识,人们很可能会改变对头球的态度。”

另一项小型研究在去年八月的波士顿美国心理协会会议上报道,一生都踢球的人可能会导致智力丧失,严重者可影响到其个人的社交生活与工作能力。

尽管已有一些证据,但人们对头球与大脑损伤的关系仍心存疑问。一些研究没有参考个人脑震荡病史。美国芝加哥足球联盟的吉姆·摩尔豪斯说,脑震荡可以因踢球或其他原因所致。所以,对智力伤害的检测也许更多地与脑震荡史有关,而与头球无关。

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约顿·D·梅曹也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行得通。我相信由脑震荡所致的智力损伤是实,但我并不信服这些反复头球的研究结果。”

但是去年,由安阿伯预防医学研究所的矫形外科医生大卫·詹达等所做的研究表明,接头球会引发儿童脑震荡综合症,引起头痛和语言缺陷。

这项研究用了57名小孩,其中大部分是男童,从11至14岁不等。研究人员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测试,他们记下孩子头球次数。

在头一年里,49%的小孩抱怨用头顶球后会头痛,有些还有耳鸣、眼前有重影并感觉恶心。到了第二年,研究人员发现孩子们的头球次数和其语言测试成绩的关系。二者在统计上刚刚达成显著性的反比相关:头球越多,成绩越差。

“很多家长认为足球是一项不会让孩子受伤的运动。”詹达说,“家长们不愿听到这些,但我们关心的是,足球与橄榄球一样,反复冲撞的伤害是可以累加的。”

詹达建议学生球队使用防护头盔和较轻量的球。因为孩子们在学习头球时最容易让球从最易受伤的头顶部或头两侧去迎球,而不是用较硬的前额上部去顶。毕竟,恰当的头球技术对球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要从小学起。

在美国,12岁以下的儿童足球队在训练和比赛时均不鼓励用头顶球。但现在,有些研究人员提出应禁止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头球。墨尔本佛罗里达工学院的弗兰克·M·韦伯便说:“我认为,已有足够的研究结果表明,用头作为击球的武器会产生问题。虽然我们仍不了解这些实验结果会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是,若我要求你每次进办公室时都用头碰一下墙,久而久之你便会渐渐地显露出撞墙的影响了。”

无论研究人员对头球所引发智力损伤的根据信任与否,他们都一致同意,鉴于足球运动的普及性,这一问题亟须解决。

有一个特别的问题是:对于刚刚遭受了脑震荡的运动员,头球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马彻尔正在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他将在一定时段内跟踪研究业余和职业球员,专门观察头球和脑震荡的相互作用。

梅曹说:“有脑震荡史的运动员易于再发脑震荡,而这样反复是很危险的。预防的办法就是不要让刚刚得了脑震荡的运动员在短期内继续参加这种可能会有头球的运动。”所有的研究人员都强调脑震荡后医疗护理的重要性和对运动员重返赛场的评估。梅曹指出:“大脑损伤是正常的体育损伤,如同脚踝扭伤一样,应有一些预防和治疗的相应协议。”他还说,国家运动员组织应该考虑正式通过有头伤的球员何时可重返赛场的准则。橄榄球运动已订立了这样的规章,但足球和其他运动尚未有这种条文。格林说:“足球因有头球,制订脑震荡准则可能比橄榄球更为重要。”此外,教导球员如何恰当运用头球技巧,也是减少损伤的重要途径。

马彻尔说:“我认为,已有证据表明,用头接球的人会产生感觉不到的脑震荡。当你在回头顶球后感到头重脚轻、晕眩或头疼时,你已得了最轻度的脑震荡,这种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在头球的危险尚没有被完全化解之前,我们只能是在不影响足球运动本身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这种危险。使用头盔似乎不是最佳答案,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采用轻量级的足球可保护小球员,使球的冲击力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有防水涂层的球可防止雨天球赛时的足球吸水增重。禁止头球会使守门员大为开怀,但却剥夺了其他足球运动员的权利,并损失了足球的精彩场面。解决的办法是:好的技巧、适当的设施和人们的共识。梅曹说:“父母们常常找到我,对足球头球的危险表示关注。而我所能告诉他们的是,任何种类运动的益处都远远超过对身体的危险。毕竟,孩子们坐车去运动场比参加足球赛‘至少更危险一百倍’。”

上一篇: 徐冰访谈录
下一篇: 《安娜和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