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追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卞智洪)

很多男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女朋友要跟你分手,她说不清原因,但她说,和你在一起,一想起将来她就心里发毛。这话很虚,但很有“杀伤力”,你没房没车她心里会发毛,你有房有车她仍然可能心里发毛。因为你不自信,不坚定,没有目标,不给她安全感,关键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当然,她也一样。

路学长刚刚完成的新片《光天化日》,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想起将来就发毛”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在目前处于变革期的中国社会中是常见的。但是,《光天化日》向前走了一大步。汽车修理工雷海洋被女朋友甩掉以后,开始倒腾服装。他在一次搭乘长途货车时,目睹了一起强奸案。面对那个跟他一路聊天的穿短裙的女孩被人强暴,雷海洋发现自己是个如此懦弱的人。他想从驾驶室里找出什么硬家伙来救人,但找到的是一个玻璃杯,一把笤帚,一个掸子……他只有藏起来。

往往在面临非常态的事件时,人才能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受害的姑娘途经雷海洋藏身的树丛,一跤摔倒,她苍白的脸几乎贴到他的脸上,他却紧握着一根铁棍不敢出声。那一刻,一切静止了,观众似乎被扔到银幕上,看着受害者的眼睛,观众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就像崔健的两句歌词:你无所事事吗?你需要震撼吗?

强奸案只是《光天化日》的开头,这部电影在本质上不是一个救人的故事,而是一个自救的故事。它是一个强奸案目击者的心灵自救过程,一个普通人寻找自我,获得自信与勇气的故事。

看电影的时候,不是雷海洋散漫的生活状态让我们认同,也不是雷海洋在影片结尾时就能获得某种令人感奋的价值观念,而是他在面对空虚软弱的自我时所感受到的恐惧感,那种恐惧感很有分量,它使雷开始寻找什么东西,也真正打动了我们。

从1998年开始,低成本、小制作成为电影圈最经常提到的字眼。300万~500万元的电影投资被认为是一个“死亡数字”,而200万~300万元则被认为可以一试。199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投资制作了一批低成本影片,这其中有王小帅的《梦幻田园》、阿年的《呼我》,以及路学长的《光天化日》等。《光天化日》的制作经费只有210万元。到这些影片公映时,正可以检验这种策略能否“救市”。

阳光下的追寻0

导演路学长  

阳光下的追寻1

其实,低成本电影不是指用200万元来制作一部本该用500万元来制作的影片,不是为技术粗糙找借口,不是要“凑和”。而是说,这部构思精巧、创意独特的影片恰恰适合用200万元来制作,你用500万反而会拍成另外一种东西。重要的是创意,是用恰好的钱拍出恰好的电影。

事实正是这样。《光天化日》的剧本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比如删去另外一个城市的戏,删去一些内景戏,固然是为了省钱(省钱的办法还有缩减主创人员劳务等等办法,这些年轻人的确是这样做的,但这的确不是什么好办法),但更重要的是,影片由此而更专注于它的主题。有一场戏是,雷海洋发现他原以为已被强奸犯杀害的姑娘其实并没有死,他在立交桥下追上她,而她不肯承认自己就是那个受害者,她让雷不要纠缠她,否则她就要喊了。雷海洋说,你喊啊。姑娘扯着嗓子大喊,但没有路人理会。雷于是对周围的人吼道:你们没听见她喊吗?你们都他妈见死不救啊!这场戏是在实景偷拍的,摄影机藏在车内,剧组人员以步话机隐秘联系,而没有一个路人是组织来的群众演员。这样做的好处绝不仅仅是省钱,而是获得了一种震撼人心的现场效果。

路学长说:“电影必须前进,《长大成人》是我自己不能再重复的,贾樟柯的《小武》也是他不可重复的。”90年代初、中期,新生代导演的相当一批电影由于题材、价值取向等种种原因,未能获得公映,无论对创作者还是对电影市场来说都是一个遗憾。如今,《光天化日》以非常熟练、筋道的电影手法来讲述一个主流故事,如果能顺利面市,不知道能够吸引多少观众?

不是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让人认同或让人排斥,而是他面对意外事件时的感受击中了我们。路学长的新片《光天化日》,是一部非常好看的低成本电影

下一篇: 万事开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