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元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邹剑宇)
(类林伟 摄)
今年6月联想电脑公司启动“龙腾世纪——联想电脑Internet中国行”活动的时候,总经理杨元庆把他的计划概括为“PC就是网络门户”。这句话是针对席卷IT业的“后PC时代”,信息产业的重心由PC转向网络,PC研制业有变成“夕阳产业”的危险时提出的,给人的印象是杨元庆为自己作为整机商在谋求生存空间。虽然怀疑联想公司实力的人不多,但信服这句话的人却很少。
从1994年3月19日联想成立微机事业部,杨元庆出任总经理开始,杨元庆从家用市场入手,建立分销模式,逐步从技术的使用者过渡到技术的创造者,“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杨元庆在公司品牌推广部总经理乔健的眼中是一个战略家的形象。在一个进口品牌统治、兼容机充斥市场的“攒机时代”里,杨元庆终于第一个树立起中国自有品牌并逐渐为更多用户接受。联想集团去年名列中国电子行业第一名,公众愉快地亲眼看到了一个好企业活生生地成长起来。
杨元庆个人形象甚至不如具体负责台式机的刘军和笔记本电脑的乔松那么鲜明。言必谈“管理”的联想电脑公司最近施行了一个“无总称谓”规定,员工被要求称他为“元庆”以代替原来的“杨总”。正如杨元庆的部下、公司西南区总经理刘聚彦的体会:杨元庆的个人力量从他带起来的一批更年轻的兄弟的身上体现得很明显。
但重要的一点是杨元庆用“联想电脑”解释了高科技更广泛的含义。目前“联想”使用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与世界上大多整机厂商一样都从英特尔和微软公司购买,但是整机设计、制造和推广、销售的水准越来越达到自如阶段。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是“攒机”吗?杨元庆提出了功能电脑和应用电脑概念,推出专门针对中国用户的机型“天鹤”,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电脑——天禧”,这种为中国PC市场度身定做的产品,证明了与其在纯科技的水平上纠缠不休,不如在实用性上多下工夫。杨元庆说:电脑应该“好用、实用、够用”。
预计到明年3月联想电脑公司本财政年度结束的时候,“联想电脑”在中国品牌机市场占有份额将首次超过20%达到22%,而上半年的销售量是61万台,比去年同期上升80%。22%的市场份额意味着“联想电脑”从中国市场第一跃居亚太地区(日本除外)的第一。11月24日,处心积虑6个月进行概念推广,前期投资1200万元的“天禧”推入市场,杨元庆虽然推出时髦概念的能力不是最好,但他说了就干。
“天禧”电脑随机预置网络接入手续和为期一年的不限时免费上网时间,以及新闻、娱乐、股市、购物等六个内容频道。集整机、网络接入和网络内容提供为一体的“天禧”除了在电脑市场给对手带来压力之外,很难说杨元庆没有染指目前看来前景无限的网络服务业的企图。因为“天禧”确实为中国用户提供了一条更加简单、适用又便宜的生活网络化道路。从业界来说,网络服务业被认为“泡沫沸腾”,如果“天禧”真能满足用户在网上基本的索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要求,联想与网络公司的竞争将不可避免。之所以能够实现“功能捆绑”是因为杨元庆拥有亚太第一的品牌和市场,他拥有“网络虚拟生活”概念所没有的基础。
“后PC时代”里产业理念的转移未尝不是中国PC业的契机,未尝不是杨元庆的好运。每当有人提起“后PC时代”,他总是一脸不耐烦,一年卖掉上百万台电脑的杨元庆会相信“后PC”的说法吗?
杨元庆
1964年出生。
1982~1986年,就读于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1986~1989年,于中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加盟联想,现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同时兼任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199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CAD部总经理,获得美国惠普公司的“全球最佳代理奖”。
1994年,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当年联想电脑跻身于中国PC市场三甲之列。
1995年,杨元庆任联想集团助理总裁,这一年联想1+1家用电脑成为中国消费者的首选品牌。
1996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任微机事业部总经理,联想电脑以20余万台的销售数字和近10%的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台式机市场的第一名。
1997年3月,联想电脑公司成立,杨元庆在任联想集团副总裁的同时,兼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1997年年终联想电脑以46.3万台的销售数字和10.7%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PC市场第一名,同时在亚太PC市场的排名升至第六位。
1998年,杨元庆出任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并继续兼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5月6日联想第100万台电脑诞生;1998年联想电脑销量达到79万台,继续保持国内PC市场第一的位置,并进入亚太PC市场三强。
1999年5月杨元庆获得“中国五四青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