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任波)

宋朝弟0

1999年10月15日,宋朝弟迎来了他的38岁生日。这一天,时隔“科利华”启动《学习的革命》一书的推广已将近一年。这个被某知名财经媒体评为当年十大经典策划的案例无疑是宋朝弟的代表作。这一年,它给“科利华”带来的不仅仅是知名度。

从1998年10月12日开始的100天内,“科利华”在中国出版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学习的革命》一举发行逾500万册,远远超过以往纪录。对于出版市场而言,这是反常规策划,而作为一个软件公司,这无异于怪诞行径。

从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开始,IT业就充满了一夜暴富的发家童话。宋朝弟的创业史也足够传奇。他600元起家,第一年挣了5万元钱,第二年拿这5万挣了50万,第三年50万又变成了500万。靠着这种跳跃,宋朝弟创办的科利华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教育软件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中国软件市场的“决定性力量”之一。

然而宋朝弟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创造性地将IT界的超高速跳跃推广到中关村之外。由1亿元的《学习的革命》项目开始,宋朝弟完成了他新一年的跳越。4月16日,科利华买壳“阿城钢铁”上市成功,以资本运营实现低成本扩张。9月18日,宋又在出版业呼风唤雨,他们斥资3亿元的“网上图书通道”席卷中国数百家出版社和1万家书店。

宋朝弟的冒险和离经叛道源于他在“科利华”推行的“量子理论”。宋朝弟认为,工业是物质的,信息是精神的。在工业化时代,人的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牛顿理论基础上的,这个世界是渐进的,连续的,可以预测的;在信息时代,精神对象的发展却是快速的,跳跃的,非线性因果的及不可预测的。“在牛顿时代的认识里,过去决定未来,而现在,企业的进步不再完全由过去决定”,量子理论的实质就是否定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渐进式积累,宋朝弟称之为在无序中寻找机会。

宋朝弟是中关村新起的知本家之一,但他比别人更像一个资本家,他在意的是如何赢取最大利润而非对中关村脉搏的把握和对信息产业美妙前景的向往——宋甚至不知道作为软件公司的科利华究竟有哪些竞争对手。事实上,宋朝弟的财富是他在IT业的从业经验培养出的对数字时代思维方法的掌握。当大家都做着发财梦拥向中关村的时候,中关村或许就不再是梦圆之地。

也许,宋朝弟第一个走出了高科技的围城,他现在可以自如地进入或者离开。在中关村,宋朝弟不是最成功者,他对信息产业和IT业界的影响力和个人魅力也无法与王选、求伯君等人相比,宋朝弟得到的更多是嘲讽,他热衷的量子理论根本不入圈内思想家的法眼。但宋的贡献在于,他身体力行地把数字领域孕育出的信息文明推而广之到尚处于工业化的其他社会范畴,他使空中楼阁式的数字时代在圈外的中国老百姓那里获得了最广泛的认知,然后他继续发财致富。

你可以说宋朝弟和他的“科利华”离IT的本分越来越远,他们投资钢铁业借壳上市,他们为一本《学习的革命》兴师动众,甚至忘却了自己在中关村的立足之本:正宗高科技的软件开发。但在宋朝弟看来,不务正业的“科利华”恰恰扮演着信息文明的特质;高速度、变化、冒险和不可预测性。这个数字时代正在社会化,它是一种越来越泛化的观念,它不应该专属于高科技之类的语汇,因为比特不专属于电脑、WIN98和Internet。

宋朝弟

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医生家庭。

1978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

1983年,开始在原哈尔滨电工学院任教。

198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激光物理专业并于1989年获硕士学位。

1991年,创办科利华电脑有限公司,专营教育软件。

1994年,所领导的科利华公司软件销售额超过亿元。

1997年,任科利华软件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至今。

上一篇: 丁磊
下一篇: 王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