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永元
作者:舒可文(文 / 舒可文)
崔永元在《实话实说》里开掘了电视节目新闻性中的另一种观看效果。这种带有娱乐性的效果出自现场的即兴对话,他那种逗闷子的分寸引导出一种类似饭桌上的对答方式,让电视在单口相声和娱乐表演之外获得了一种日常的娱乐。
《实话实说》的新闻性与其他新闻节目一样依赖于大量的前期策划准备,包括寻找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邀请嘉宾等等,这是我们看不见的,崔永远的作用是通过他非凡的视觉煽动能力,把这些静态的铺垫煽动得活灵活现。在这种即兴对话中,崔永远与其说是主持人,倒更像一个刺激人说话的煽动者。如果观众对节目是如何找到那些有不凡生活方式的嘉宾感到好奇,崔会说:“这事早就传遍大江南北了”,您就该说什么说什么吧。
他能刺激人,又不伤人。你要是嘴太笨说得逻辑不清,他给你打圆场;你要是学问太大太深刻,他给你和稀泥,反正把什么严肃正经什么鸡零狗碎都搅和得热热闹闹。能让平常人的说话说得有自娱自乐的热闹劲,这是崔永元。虽然崔永元时不时地免不了贫嘴一下,也是为了把观众说话的欲望挑拨起来。
中国观众本来是挺老实的,上电视这么一个义正词严的地方去说话多少会有点不自在,似乎为了礼貌也都比较收敛,可是你有礼貌想把话说得圆滑点,崔永元却不给你留余地,他可能会小小地歪曲一下你的话,别人一听你这是什么话,站出来也说说,话赶话,为了面子你也谦虚不得,结果,《实话实说》成了一个聊大天的地方。把些个新闻奇事、生活焦点讨论来讨论去,即使上面坐着个社会学者也只是提供了一家之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还道是谁对谁错?真逗。跟互联网上似的,既然谁都有发言权,谁不想凑个热闹。有一位老工人,上了一次《实话实说》有点上瘾了,在节目公布的将要讨论的话题里,他总会找到他有兴趣的话题打电话报名参加讨论。与互联网上隐姓埋名的叫板相比,崔永元制造的当面锣对面鼓的气氛,刺激起了老实巴交的人们一直压抑着的表现欲,不就说话吗?
崔永元与他的许多朋友一起,给我们这个本来单调惯了的宣传媒体中带来了许多轻松与笑声,使我们本来绷得紧紧的神经舒展开来,学会在轻描淡写之中讨论国家与社会大事,也刺激了普通老百姓压抑与紧张着的情绪的宣泄,使媒体交流也变成了一种游戏,也许游戏心态才是社会形态健康的基础。
崔永元
实话实话》制片人。1985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11年,多次获奖。1996年调入中央电视台,主持《实话实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