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新闻加点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沈宏非)
10月中旬,香港亚洲电视宣布一项“创世纪先河”的新闻改革,由艺员出任新闻报道员,主持黄金时段的焦点新闻播报。同时还将在新闻节目中大幅度增加花边新闻和娱乐消息。
两名候任新闻主播,皆属娱乐圈明星级人物。何守信,艺名“何B”,担任综艺节目主持人20多年,人称“金牌司仪”;朱慧珊,“亚洲小组”选美花魁。面对如潮之恶评,候任主播何守信辩称,从来没人限制新闻报道员不可笑或哭,因此,他会在报道新闻时多多表现个人感受。当地新闻专业团体和传播学者则猛烈批评道,这是对新闻及新闻工作者的侮辱,而在报道新闻时加入播报者个人的意见和情绪,即使只有表情和身体语言,不仅荒唐透顶,亦可能抵触当局对新闻工作严守客观中立的规条。
任何一种新闻学理论及电视台管理阶层,不管对“新闻”在认知上存在何种程度的差异,无不要求报播者以专业、权威的形象来建立公信力。为了表示对真实的尊重,新闻主播通常会缩小自我,而为了表演对真实的破坏,艺人则惯于把自我放到最大。若两者界线变得模糊,便会令新闻和娱乐产生混淆。这当然不意味着某人外表越美丽、表情越丰富,其对事实的转述就越不可信,问题在于这位艺人在公众心目中业已建立的形象。一位观众指出:如果这播报新闻的艺人以往经常饰演坏人,观众对新闻的可信度就会有所怀疑。支持艺人报新闻者则反唇相讥:照此推论,如果让专演大反派的电影明星来报道杀人放火的新闻,让武打演员报道街头斗殴的消息,新闻的可信度一定有增无减。再说,里根不是也当了美国总统吗?
再来“关心”一下内地电视观众对新闻主持人的看法。本文的标题,偷自一篇评论凤凰卫视新闻节目主播吴小莉自传的网文。这位内地作者写道:“看着荧屏上笑眉、笑眼、笑吟吟的吴小莉,不由得生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已经习惯了那种威风凛凛的、使乱臣贼子惧的新闻播报方式?一脸正色是首选,不过,为今之计,还是要先打动更多的人……给新闻加点儿糖吧。”对“一脸正色”的反感,当然不表示“一脸邪色”就会大受欢迎,她只是比那些一脸正色的多带了一点“谐色”。如果说吴小莉在其主持的新闻报道里加了一点糖,那么,当她现身于她的“影迷”面前,简直就是打翻了糖罐。有报道这样描述吴小莉在清华大学的出场:“黑暗中传来她甜美的声音……灯光亮起之时,吴小莉展现嘴角美丽的弧线,清华教室里掌声雷动”——只要在中文雅虎键入“吴小莉”,马上就会得到一堆GB码的娱乐网址以及连串的明星玉照:吴小莉、潘美辰、周润发、关之琳、徐若萱、张曼玉——排名有分先后。我也曾目瞪口呆地看到这样的画面,吴小莉及凤凰卫视的一大群主播,在刘德华的带领下载歌载舞(吴小莉的同事杨澜,最近公开喊累,有改行的念头。就体力而言,不知道与这样的舞蹈是否有关)。
“靓丽、大方、活泼、可爱、敏捷、清新”,这是内地媒体赠给吴小莉的形容词。还有:“小莉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快融洽的气氛。”“(内地的)主持人一思考,观众就发笑。小莉的可贵之处就是不自以为是。”据此,我断定吴小莉的可贵之处就是“不思考”,或者不当众表演思考。虽然辅仁大学传播学系科班出身的吴小莉本非艺人,不过台湾的电视主播,向以“亮丽”著称。事实上,如果这些女主播未曾被视为“名旦”并且以此自居的话,她们也许就不会成为台湾人在北美主办的某些色情网站上经常的性幻想对象。
把艺人推上新闻主播台,或把主播台上的新闻播报员“做成”艺人(这当然离不开主播本人及其领导的共同努力),都体现了“娱乐性”对事实及其表达方式发起的难以抵挡的侵蚀,新闻节目正在滑向“晚上有没有节目”那种意义上的“节目”。内地的电视台从来都是把新闻主播放到综艺节目里扑腾,尚未开把艺人及其创造的“欢快融洽的气氛”请上新闻主播台之恶例的情况下,观众们就自行借用了一个,正如凤凰卫视另一个时事节目的宣传口号:“新闻原来可以如此轻松!”
亚洲电视“焦点新闻”改版后的第一天,创下该台新闻报道历来最高收视纪录,平均有16点,观众100万。如果这个数字无可辩驳地证明:与严肃相比,娱乐为更符合人类的本性,那么,我唯一想不通的是,何以事前声言要用“七情上脸”来挑战传统新闻报道之僵化状态的两名新科主播,表情和说话皆僵硬异常,论严肃,竟不输给已经下岗的专业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