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奴隶制社会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股票的奴隶制社会0

人类社会的历史会倒退或者是循环到它的起点,也就是回到奴隶制社会,一部分人劳动,一部分人寄生吗?肯定不会,这是我们——打工仔的回答。当然,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社会的现实,很多人靠房产生活,很多人整天泡在证券交易所里,而我们却不得不一天8小时地工作。

在国内,你这样回答还有情可原,我们的有闲阶级还没有这样普遍,至少,很多人是不得不有闲的。但在一个人均30000美元的国家,当有闲者充斥了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的时候,你就知道像奴隶主一样生活的含意了。

整个90年代,道-琼斯上涨了4倍,并且,这一长势的大部分发生在90年代后期,这造就了多么大的一个有产阶级。股市不再成为风险的代名词,而成了印钞机器,只要市场上涨一点,就催生出成千上百的有产者,有产者的基数在以几何级数般扩大着。

股市已是8000万美国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将近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因股票暴涨而突然暴富起来的时候,整个国家将发生一场质变。

芝加哥临近密执安湖的一片土地上,新建起一片价值百万美元的别墅,这些别墅在1995年招租,当时道-琼斯大约刚过4000点,先前这里是一家医院,而且是一家相当不错的医院,但房产商将它拆了,因为芝加哥有钱人突然多了起来,人们需要高档住宅。沿着风光怡人的海岸,出现了许多富有的新兴小镇。10年间,那些刚中年就退休的人们不断涌来,带来了丰沛的资金和人气,一个个小镇便繁荣起来,而那些退休者们在人们不敢想象的年龄做起了寓公。

靠股票发了财的人还有一个特征,他们往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人。这些人之所以有钱,只不过运气好罢了。美国第二大富翁艾伦之所以有钱,只因为他与盖茨是同学,那些腰缠百万的,多数是共同基金的功劳。听起来像不像一大堆遗产继承人,靠运气享乐终生。

三分之一投资股票的人变成了富翁,而另外的三分之二则没有。结果可想而知,三分之二的人对邻居满是不服气和敌意,仿佛那些人都是得了不义之财。“凭着持股与不持股,社会分成了两类人,一类有钱,一类没有,社会在这里天然地划出一道鸿沟。买不买股票不是一种特权,但却是贫穷与富有的标志。这一图景使人想到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与平民的分别。

问题是,是谁慷慨地支付了那么多的投资者的别墅?几年来,市场给人们最直观的印象是,以反映总体经济为己任的道-琼斯远没有以高科技为背景的NASDAQ活跃。“经济已经发生本质变化了,现在是技术驱动的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市场劲升的原因。”短短几年间,网络铺天盖地,织就一张几乎涵盖所有工商业领域的大网,计算机的价格从平均2000余美元降到1000美元以下,500美元以下的电脑也大量面市,甚至历史悠久的零售行业,一下子也时髦起来。

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繁荣是不受地域限制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湖滨、海滩。这种状况使人联想起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贵族们凭借自己的出身过着优越的生活,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四处征战,掠夺奴隶。但那时,奴隶主阶层毕竟是少数。现在,技术鼓胀了投资者的账户,是什么为他们悠闲的生活方式支付账单呢,恐怕就是那些聚集在半导体表面上疯狂奔跑的电子和线路中飞速流转的比特。在高科技企业,越来越少地看到人的影子,但生产效率却成倍地提高了,速度在加快,费用却不停地下降。硅、电子、比特作为资源是无穷无尽的,正是这种用之不竭的电子“奴隶”,支撑起一个社会的富裕生活。现在,通过股票市场,人人都可以奴役“网络机器人”了。

股票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一个新型的奴隶制社会里,它起到的是昔日国家机器的作用。

下一篇: 生活圆桌(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