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懂夜的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白天不懂夜的黑0

经过重大调整后的康柏电脑公司日前宣布,它将实施永不停顿的电子商务(Nonstop eBusiness)发展战略,目的是“使各种规模的客户能在全年无休的市场中进行有力的竞争”。

什么叫做“永不停顿的商务”呢?举一个例子。在深夜11点以后,如果你在伦敦打电话到英国航空公司订机票的话,你会听到一位操美国口音的工作人员彬彬有礼地回答你的问题。“我怎么觉得你说话的口气就好像在纽约似的,”你也许会这样抱怨。对方回答说:“没错,我就是在纽约。”英国航空公司是为数越来越多的利用技术发挥不同时区之优势的公司之一。当英国人酣然入梦的时候美国人正精神抖擞,,既然地球的自转造成这样的情况,何必非让英国的工作人员上夜班呢?

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公司的程序员们忙于捕捉加利福尼亚同伴所编写的程序中的臭虫。在德国的科隆,福特公司的工程师们于傍晚时分将最新的汽车设计图样转交给远在美国的技术人员。轮班工作制变成了跨时区工作制。然而,尽管这种横跨全球的新式工作法给员工和客户都带来了好处,它也给那些采取此种工作法的公司造成了不少麻烦。

好处似乎不用多说。金融市场早就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分昼夜地运行了,它带动了一大批公司迈向不眠的商业社会。这些公司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如果你采用三班倒的方法完成一笔商业交易或是一项研究计划,那你就会节约大量的宝贵时间。原因之二是技术的推动。互联网、传真机以及其他信息技术使得全球范围内的24小时工作制成为可能。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可以在远离客户的地方生成并通过一条电话线予以出售;在那些能够便宜获得有技能的劳动力资源的地方发展这样的服务就更为有利可图。

那么麻烦在哪里呢?任何一个老式的有丰富流程知识的生产商都会告诉你,轮班制需要严密的管理。早班人员也许会把头疼的问题留待中班人员去处理;而中班人员则可能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因为反正还有晚班人员收拾残局。如果把相互推诿的危险再同文化冲突的顽症搅在一起,那么离灾难之日也就不远了。

顾客也有可能成为全球轮班工作制的障碍。生活在不同时区的人们并不仅仅只是在不同的时间睡觉,他们还爱听不同的笑话,讨厌不同的举止。打电话给银行的顾客希望在话筒中听到可以信赖的声音。一些大银行已经发现,客户宁愿按下按键,听录好了的声音,也不愿与遥远国度的陌生人交谈。

商业的全球化进程既是24小时全球工作制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设在伦敦的未来基金会报告说,我们正在迅速进入一个24小时永不睡眠的社会。我们还没有做到一天工作24小时,但是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我们会在过去被认为很奇怪的时间里面做事。未来基金会的研究发现,在英国,从凌晨3点到6点,观看电视的人数增长了20%。要求商店和其他服务部门在夜晚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并非英国所独有,世界上不少地方都出现了类似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基金会的调查中,大多数顾客并没有奢望商业设施24小时开放,但这种态度也许已经在变化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希望百货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延长营业时间,而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药店和公共交通线路应增加服务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已被雨打风吹去,我们成了丧失节奏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