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黄金时代0

第一次有机会到香港时,亲戚朋友们认真相托,让我帮他们买点金货带回来。我的母亲积极尤甚,在她的记忆中,没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因为她亲眼见到我的外祖父把金条深深地埋在地下。

母亲不知道,世界黄金市场早已陷入萎靡不振的境地,近来更是每况愈下。6月初,伦敦市场的黄金价格以每盎司268.60美元的20年最低价收盘,原因是各国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削减黄金储备。黄金在褪色,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它还会进一步褪下去。

从历史上说,黄金和白银的自然属性使它们成为理想的保值物。本世纪,黄金的货币地位变得无可争辩。从1934年到1971年,它一直是美元的坚强支柱。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引发了抢购黄金的风潮,这股风潮80年代把金价推上每盎司800美元的高峰。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了90年代,金价一路下滑,颓势明显。人们心中充满疑问:黄金的长期统治是不是走到了尽头?

黄金生产商的回答是不。他们继续为“金子,闪闪发光的金子”大唱赞歌,只不过这赞歌因为明显的利益动机显得有点跑调。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很不平静。如果黄金仍然保持其资产储备功能,那么,它的经济未来不会动摇。但是,假若全球的中央银行一起抛掉金库中的34000吨黄金,黄金产业就会寿终正寝。货币交易商已经发展出了一种在技术上更为高明的商业交换工具——他们的金钱是看不见的,以光的速度转移,并且可以产生不菲的收益——中央银行越来越多地把并不划算的金块储备转化为这种更具活力的投资品储备。

黄金的价值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首先,黄金储备一向被用作防范通胀的手段,但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低通胀时期,作为货币稳定标志的黄金的用武之地日益缩小。近两年来的金融危机没有导致金价上涨,也表明黄金作为“避风港”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其次,作为长期投资工具,黄金的收益率日益低于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收益率。此外,在电子交易时代,黄金作为国际清算手段的作用下降,而其储备成本却是最高的。

不过,关键的问题在于,黄金仍然是连接今天和不确定的明天的最值得信赖的桥梁。它仍然具备国际公认的极好的流通性能和变现性能。在当今世界上,至今仍无法找出一种比黄金更合适的表达“价值”的国际语言。但澳大利亚中央银行认为,外汇储备中只要保存约5%的黄金储备就足够满足上述目的;为此,它已卖出了其黄金储备的2/3。其他银行持不同意见,例如,法兰西银行就对黄金情有独钟,黄金储备占据了外汇储备的60%。就这一比例而言,从1960年到1990年,各国的平均值达到50%以上,现在则在30%左右。新成立的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中保持了10%~15%的黄金储备。

合适的比例是多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没有惟一确定性的答案,因为各国中央银行储备黄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性的。虽然和平的交易是国家财富增长的基础,战争的可能性却永远存在。黄金历经战乱而不衰,因为当战火熄灭的时候,黄金是惟一能够被广泛承认的商业价值标准。由此,只要人们无法完全摆脱战争的阴影,黄金将继续稳坐货币王位。黄金象征着人性中的黑暗一面,它是人类毁灭能力的一个不可毁灭的见证物。我们对我们的经济未来越是悲观,它也就会越发像一个“黄金时代”。

我的母亲对黄金的认识固然很过时了,但更令人沮丧的是,她对现金的认识也高明不到哪去。与外祖父不同,她的一个经常性的经济行为是把现金压在被褥下面,似乎枕着人民币睡觉心里才踏实。但现金的命运越来越像黄金,它正在成为一种过时的技术,一个罪犯和穷人的最后的避难所。货币专家们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群体越穷(或是国家越穷),现金交易的比例也就越大。中国人一向看重金子,世界上的人也都知道中国人随身携带的现金之巨。以此衡量,我们离“脱贫”那一天还很遥远。

当我将来想向母亲尽孝时,也许最好的办法不是为她买金项链,或是送给她钱,而是向她传输货币比特。但是我的母亲不会相信这些比特(对她来讲,这是一个奇怪的词),就像我的外祖父不相信法币一样。 黄金储备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