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磅煤=2M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1磅煤=2M0

互联网上,一本书被卖掉了,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却消耗了一堆煤释放出的能量。书到了买主的手里,煤从此以后消失了。高喊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将取代大量传统产业的预言家们应该注意到一个事实,互联网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能量。虽然它的存在减少了很多行业的能耗,但它自身的能耗也急剧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目前计算机的计算和传输水平,处理两兆比特的信息,需要一磅煤发出的电。

而信息的现实是,它正像爆炸一样增长。每年,全球产生500亿个集成电路,2000亿个像马达一样运转的微处理器。电子在电路里流转,建筑比特的世界,其能量的聚集度达到太阳表面的1/10。一台连在网络里的计算机的功率相当于1000瓦特,而互联网的用户每周的平均上网时间足有12个小时,再加上其他的使用,一台计算机一年的耗电量高达上千度。连在网上的每一台电脑的上端少不了集线器、放大器、路由器和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很多设备都过热而不得不动用风扇。

那些带“.com”的公司更是吞电机器,仅美国,就足有17000个,它们中很多都有独立的服务器,一个网虫们每天光顾的大铁家伙恨不能把一个小村庄弄灭。

信息产业的影响在电力方面明显地显现出来,比如互联网上的1亿个节点,就需要290万亿瓦的发电能力与之匹配,这相当于全美国电产量的8%,再加上不连网的电脑,统共消耗了全国的13%电力。10年前,这一比例尚为3%,可以预见,10年后,一半的发电量将用在IT产业。全球范围的变化更是惊人,英特尔预言全球10亿人上网,意味着万亿美元的电脑生意和万亿美元的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结局将是有趣的,信息高速公路上跑的,不仅是信息,还有满载煤的列车。

普遍认为,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走向。一封电子邮件相当于一名邮递员的部分饭碗,SOHO族的一位成员相当于房地产公司老板的一份利润。只是电力产业是个例外,你尽可以认为冬天散自电路里的热量减少了用于加热暖气的能源,但夏天冷却房间的电力却要多得多。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可能将减少,煤却会永无止境地燃烧下去。

信息的利用极大地降低成本。据美国和英国统计,如果现存的相同的工作信息为人们共享,可以节省10%~20%的科研和计划设计的工作量。1960年,由于这种重复劳动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于12.5亿美元和1200万英镑。那还只是40年前的数字。

信息的流通帮助企业和个人创造价值,当然也可以说是节省了费用。80年代中后期,科研机构对我国的电话通讯手段对国民总产值的作用作过一个调查,结论是每一部电话的GNP贡献大约是电话投资的6.78~16.71倍。用一种称为等效法则的方法测算,我国70%的电信联系可以和交通旅行等效。大约60%的现有的交通客运量的主要目的是信息联系。如果以成本计算,市内通信的等效节约效益是电信费的8倍,长途通信的等效节约效益是电信费的17倍。

一个10元的长途电话费将节约170元的差旅费用,无疑,这对交通业、旅店经营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甚至可以创造虚拟的现实环境,世界上将没有用通讯手段传递不了的信息,这将更致命。

电信传输信息的成本是交通的几十分之一,新技术,如互联网、高带宽技术又使成本数十倍地降低。如果世界无法产生数十倍的需求,整体物价水平肯定无法像大炼钢铁、大建楼堂馆所时期被需求拉动的物价飞涨。

在预测下一个世纪的经济走势时,经济学家喜欢搬出1873年到1896年连续长达24年的“经济大萧条”的例子,那段时间,物价基本上每年以2%的速度持续下降,而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美国就是在那个时期积累出20世纪发展的动力,每年,它的年均增长率为4.7%,加上物价下降的因素,名义增长率达到6.7%。出现24年的萧条式繁荣的原因是,几乎在所有的产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中,都引进了新技术和新产品。譬如,电力及其相关的电力机械产业、由“冷冻”技术带来的水产业,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平炉和转炉炼钢法”。所有这一切革新,为新世纪的经济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 怪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