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酷的“哲学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效)
向死难同胞致哀的高校学生(茅硕 徐安摄)
招贴画:战争(WAR)—灭亡(DEATH) 作者:汪洋
绞索隐喻死亡,“戈”象征武力与霸权,它与令人发
指的绞索相结合,恰恰构成了汉字的“战”,揭示出
战争的本质,为战争的发动者指明了结局
残酷的“哲学课”
杨效
在自己的案例中,从来就没有好的审判官。美国学者巴林顿·摩尔在《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中说,西方自由主义已呈现出种种症候,表明它们的历史必然性正在逐步丧失,它们已由成功的理论,开始蜕变为替各种压迫辩解和掩饰的意识形态。而以有关自由的高谈阔论来掩饰种种压迫行径,则是极权主义和西方自由主义两种制度共有的重要特征。
弗兰西斯·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中说:“所谓后历史世界就是这样的一种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舒适的自我保存欲望比冒生命危险为纯粹声名展开战斗更高贵,普遍而合理的认知已取代追求支配的斗争。”在历史的终结点上,自由和民主已没有意识形态上的强敌。
但是,剖析历史与预言未来是同样艰巨的任务,这样的过程要涉及非理性因素——虚荣,亚当·斯密所说的虚荣,它建立在自己受到注意又获得支持的信念上;气魄——《理想国》中所论述的气魄,它构成人天生的正义感,并滋生出理想主义,自我牺牲、尊严等美妙字眼儿;欲望——柯杰夫所说的欲望,所有与人类发生与进化有关的欲望,也就是产生自我意识和人之实在性的欲望,最后都是认知欲望的功能。
带着这些含糊不清的形而上学的字眼儿来看现实,西方自由主义的气魄、虚荣与欲望促成了他们在科索沃进行的战争。布莱尔肯定相信,他们不仅传播着他们的价值观,还注释着黑格尔的哲学——用一枚枚导弹来注释——只有以生命为赌注,才能获得自由。只有以生命为赌注,才能证明自我意识的本质不是单纯存在,也不是最先显现的直接形态。
这样的哲学课太残酷了,这样一厢情愿的老师太可怕了。任何一种东西,一开始强调其排他性就变得狰狞。
尼采说:“每个人民对善与恶都会说出自己的语言。邻近的国民却不能了解。人民已创出符合自己习惯和权利的语言。可是,国家却在所有和善恶相关的语言中说谎;而且不管国家说什么,都是谎言——不管国家有什么,都是偷来的。”
或许是这样,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心中界定自由的概念,探寻自由的道路——炸弹毁不了这种努力,也无助于这种努力。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