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战争大制作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发生在世纪末的这场战争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究竞意味着什么?在热热闹闹地谈论全球化、商业机会与数字时代的今天,战争来的突兀而富于戏剧性。

至少一个似乎可以轻易获得的结论是,现代战争可由高技术、信息控制,从距海岸数百公里的安全平台上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获胜,战争的主人公已经从过去的士兵、坦克转移为价值上亿美元的隐型轰炸机和让敌人够不着自己的远程巡航导弹。美国人早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依靠这样的战争革命重新陶醉于不可战胜的喜悦之中,乔治·布什曾骄傲地宣布:感谢上帝,我们彻底摆脱了越战综合症。也就是说,他们终于摆脱了20多年来因陷入越南泥潭而带来对美国军事能力的自责和怀疑,技术上的优势能使美国人以无菌的、键盘式的、几乎无伤亡的作战方式赢得战争。前美国大西洋舰队总司令威廉上将曾吹嘘道:“很抱歉,你会输的十分狼狈,以至于你的脑袋会去兜风。”这位海军上将说:我们有技术优势——如果我们控制了信息,从而我们就控制了时间,我们何不取得令对手不得分的完全胜利?

北约盟军的最高司令克拉克将军显然同样有着对技术乌托邦式的迷信,所以远在布鲁塞尔的他敢于向米洛舍维奇发出威胁:如果胆敢誓不低头,“我将摧毁你所珍视的一切”。尽管零伤亡不太现实,但克拉克确是这场高技术战争的主宰,可供他使用的一切前无古人,每枚价值200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应有尽有,12500架飞机随时调遣。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克拉克将军胜利的步伐,擅长地面游击战的南联盟军队不能,只剩下500架战斗机的俄罗斯也不能,众志成城、渴望以肉身相搏的塞尔维亚人更不可能,除了涌到大桥和城市中心广场充当人盾,他们根本无法改变战争的强弱胜负。

战争的非人化因此而掀开新的一页。这种非人化不仅在于人力的因素在现代战争中越来越沦为无足轻重的配角,它更意味着,正如我们一遍遍从北约盟军发布的那些航拍战争场面所看到的那样,血淋淋的杀人行为如今变成一个按钮或者开关即可解决的遥远事件。高科技手段之下,死亡都不再活生生地于眼前发生,这与传统战争中亲手用刺刀剜出别人的心肠,从准星中瞄见敌人的身影痛苦地倒下,有着多么巨大的不同。任何本性善良的年轻男子,做梦都不会把刺刀捅进任何农村孕妇的肚子,而一旦驾起F-16,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对着电脑仪器屏幕上贝尔格莱德的满城人口或者行进中的难民拖拉机车队按钮扔下高杀伤力的集束炸弹。从远隔几百公里外的航空母舰导弹主控制室里,或从6000英尺高的轰炸机上,地面上的一切不再是活生生的人和物,而变成了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投弹目标或者一串串的统计数字,尽管这些数字可能意味着90%的被杀死者是无辜平民。

科索沃战争:战争大制作0

北约轰炸使大量科索沃难民涌向欧洲其他国家。这位历尽艰辛抵达阿尔巴尼亚的老人已精疲力尽,不得不靠懂事的孙子为他喂食(法新社)  

残忍的战争这样地被不带私人感情的新式武器所组织化、程序化。当然,一个合乎人性道德的战争理由还是必需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说:“我希望我们生活的世界,人们能够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不必担心今后40年内每晚看到某些地区种族清洗的场面。”“像米洛舍维奇那样的一些妖魔鬼怪正在不分清红皂白地屠杀阿族平民,而我们文明社会是不能容忍种族清洗和滥杀无辜的。”这种把自己定义为品格高尚的君子的做法对克林顿这样刚刚受到强烈的道德鞭挞的总统无疑是特别有吸引力的,对自我感觉良好的美国人、欧洲人也同样受用。

这场科索沃战争或许因此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场据说是为人道主义目的而发动的战争,但它绝不是第一场拥有正义口号的战争。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战争都曾被标榜为正义和道德的。所不同的仅仅是挑起战争的真正缘由。

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我们现在进行的战斗,不是为了领土,而是为了价值观念。”同样的战争理由也被美国人克林顿、西班牙人索拉纳一遍遍地重复着。类似的富丽堂皇的说辞显然是希望人们继续相信他们惯用的冷战思维,然而有观察家指出,柏林墙倒塌之后,战争的真正内涵正在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转变为彻头彻尾的经济资本的利益战略,而这场战争的实质不过是欧元区与美元区这两大国际金融资本集团为了避免提早产生的内耗,拿炸弹与鲜血筑就的一道缓冲。今年1月欧元启动后,雄心勃勃的欧洲诸国相信,只有继续保持金融经济的扩张态势。才可能真正与拥有加拿大和拉美的美元区抗衡。在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加入北约后,欧元区巩固了北翼和中路的推进,由于有土耳其的阻挡,意大利-南斯拉夫走廊-保加利亚-黑海成了欧元从南翼扩张的惟一通道,打通巴尔干,把黑海西岸和多瑙河三角洲变成货真价实的欧元区,然后跨过黑海和高加索,到石油天然气储量可敌波斯湾(约1000亿~1500亿吨的储量)的里海和中亚发展势力,这才是欧元国家屡次涉足贫穷荒凉的科索沃地区的利益所在——当欧元金融资本发现这块地方无法按照他们意愿进行结构转型时,他们就操纵媒体或者军事工具进行肢解。已经感受到欧元威胁的美国意图也很清楚,在欧元问世不足百天的时候,利用科索沃牵制欧元国家的挑战姿态,以一种新的“冷战”阴云,制造欧洲的“安全恐惧”,并用武力展示,欧洲依然无法离开美国这柄保护伞,尽管满是“喀斯特”地貌的科索沃对美国而言缺乏最起码的商业价值。

“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列宁本世纪初的这句名言在世纪末愈发显出其深刻之处来。战争就是资本家的激战和妥协。“这种用鲜血和炸弹弥合金融利益裂痕的做法究竟将维持多久?”新加坡《联合早报》问道。至今这还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只要这些人认为打下去没有赚头——“比如说近百万难民涌入德、意、奥等国,欧元区的经济承受不住而陷入衰退”——他们马上就可以操纵媒体转向,根本不必像尼克松或者布什那一代人还顾及些脸面。换句话说,决定如何计算空袭效果、空袭持续时间及战争纵深程度的边界条件掌握在政治家、军事家甚至包括军火商他们背后的那些人手里。

科索沃战争:战争大制作1

  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一架F-16战斗机正准备飞往南斯拉夫战场  

这些无所不在的可怕影子无所顾忌,因为他们操纵媒体的行为已经比越战时更加赤裸,而媒体操纵民众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终于完成了它令人满意的情理构思。”英国左翼的《卫报》评论说,“美国人以按照自己规则制作的科索沃战争大肆吹嘘他们的力量和美德,称颂美国是一个仁慈公正的霸主国,他们的技巧远远纯熟于威廉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斯皮尔伯格。”

然而这场战争“正剧”实在太具有好莱坞式的戏剧性了,以至于其被赋予的道义价值很容易就会被明眼人看作赚取眼泪的调味胡椒面。无论是战争手段,还是战争目的,以及战争被无数次加工雕塑后呈现出来的影像,世纪末发生在科索沃和世界上各个角落的这一切都概莫能外地预示着下个世纪战争的异常庸俗的特性——不再被描写成触目惊心的人间灾难,肮脏的交易和阴谋半遮半掩,甚至开始和结束都不再需要必然的理由。对演戏者和看戏者来说,它就像一款时兴的街机游戏,随时开启,随时行乐。 (本专题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本刊资料) 科索沃战争军事历史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