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圆桌(7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应明 赵小帅 杜比 应明)

诓小博去看足球

文 应明 图 王焱

连伪球迷恐怕都算不上的小博竟然跟我去工体看过一次球——当然我是成心诓她,虽然我也没有将一根稻草说成一根金条的口才,但对足球近乎一窍不通的小博正经八百地去现场看地一次球倒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许要完全归功于那次我给她叙述我第一次看球的“亲身经历”。

三年前我在厦门念书时去厦门体育场看一场热身赛。叙述刚开始,小博就插话问热身赛是什么赛——由此可见,诓小博去现场看球该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一个正光着膀子鼓着腮帮子大吹其喇叭的大胖子边上,我找了一空座坐下。那胖子是我生平仅见的最胖的人,竟然胖到可以将自己的肚皮当小桌使用的程度——人坐在看台上,肚皮上赫然放着打火机、香烟和矿泉水之类。随着巨大的气浪从喇叭筒里一波一波地涌出,肚皮也一颤一颤地起伏着。

进去时球赛已经开踢近20分钟,趁胖子换气的间隙,我问他几比几,吹得这么起劲。他满不在乎地瞪了我一眼:不知道!怎么会?我赶紧问他谁跟谁踢。回答还是不知道。这下轮到小博乐了:还有这样的人,看球都不知道谁跟谁踢。她的意思是,几比几不知道也罢,谁跟谁踢至少应该清楚。

我说去球场不一定就要看球,也可以找个平时不易找到的地儿去撒野、放肆,或者干脆就凑凑热闹、瞎玩一下,比如胖子也许就是想到人多眼杂的球场吹吹喇叭、练练肺活量,有的人还去里面谈恋爱呢。其实,像胖子这种“不管,让我吹喇叭就行”的人在球场成千上万的球迷中也不在少数。小博动心了,冲着吹喇叭的大胖子,她决定哪天也要去看看。

那天到工体北门还有好远,就有一衣冠不整的小伙子过来兜售,50元两张。我满腹狐疑地望着他,正犹豫不决地掏钱时,第一次到体育场看到那热闹劲儿一直就在好奇地东张西望的小博突然冒出一句:反正你也跑不了,我看你长得像济公。正埋头找钱的小伙子一愣,半晌才以一种受了极大委屈的口气说:嘿——瞅您这话说的。那满脸的不高兴分明显示,小博的话十有八九是丑化了他。还没进场,就碰上这等令人开心的事,我看见小博的情绪立马又高涨了几倍,估计她心里已经开始后悔:以前为什么不知道来看足球呢?!当然,球赛本身并不会好看到哪里去,至少场内所特有的那种节日狂欢氛围远没有浓郁到我所叙述的那种程度,而且还充斥着粗野的叫声,听得小博心惊肉跳。赛程还没过半,对那些粗鄙的叫骂声渐渐适应过来了的小博慢慢就睡着了。结束摇醒她时,我问她几比几。她幽了我一默:不管,让我睡觉就行。又问她谁跟谁踢。还是那句话:不管,让我睡觉就行。

生活圆桌(76)0

名言

赵小帅

小时候我总爱在一个小本子上记下我听到或看到的“名人名言”,比如罗素说什么什么,林肯说什么什么,这样做没什么目的。后来,有位语文老师教我们怎么写作文,他说:“字数不够,名言来凑”,我一下子茅塞顿开,再不为写作文写不够字数发愁了。现在,我记录下什么名言、在作文中引用过什么名言都忘了,倒是老师那句“字数不够,名言来凑”至今未忘。

还有些名言是我爸教给我的,我小时候吃饭总是边吃边出汗,我爸就说:“吃饭出汗,一辈子白干”,我那时雄心壮志,不愿意一辈子白干,就在吃饭时格外小心,一觉得要出汗了,就先停下来。我还有个毛病是吃完饭就要上厕所。我爸又说了:“乡下佬儿不存财,吃完饭屎就来”,他这么一说,我又害怕我像个乡下佬儿似的存不住财,所以吃完饭不敢立刻去上厕所。多年来,终于修炼成早上空腹排便的习惯。

我上大学时老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东西,那儿的老板叫“三哥”。有一次,我要了一碗酸辣汤,只喝了三分之一,要结账时,“三哥”不干了,他说你得把这碗汤全喝下去,我说我喝不了,“三哥”说那你也得喝,不许剩。我在他的逼迫之下喝那碗酸辣汤,“三哥”在旁边又教了我一句名言,他说“钱难挣,屎难吃”,不许浪费粮食,不许浪费钱,我喝完汤,肚子胀得很鼓,但记住了“钱难挣,屎难吃”这句话,而且一想起这句名言,就能回想起喝下那一大碗酸辣汤的感觉。

后来我还学会了一些名言,比如“别拿窝头不当粮食”等等,这些东西远比我当年记在本子上的名言印象深刻。

当然,我学到的名言并不总是如此粗鄙。有一次我对一位朋友感慨生活不容易生活很痛苦,他说:“痛苦好啊!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理智,而理智使人长寿。”我问他这句话是哪儿来的,他告诉我这是“火星叔叔马丁”说的。

从现实生活中,从电视剧和小说里,我学到的名言都还记得住,别的就难说了。比如我曾经读过《论语》,想看看孔老夫子说过什么,我记得他说君子当有“九思”,有“三畏”,可是哪九思哪三畏我看过就忘,当然,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一日当三省吾身这几句我是知道的,可总觉得“钱难挣、屎难吃”等来得痛快。

正确地浪费时间

杜比

我每天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为4小时,其中包括早上醒了之后躺在床上按摩日渐隆起的腹部(计半小时),去健身中心来回路程(计一小时),在健身中心游泳(计40分钟),蒸桑拿及洗澡(计半小时),脱衣服穿衣服(计20分钟),午饭后及晚饭后散步(各半小时)。

有人替我算了一笔账,说像你这样锻炼身体,能多活10年,可你每天花在锻炼身体上的时间太多了,除去8小时睡眠,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在锻炼,却只为多活10年,而且是老朽不堪的10年,这岂不是不划算吗?

这位朋友的算法,我觉得很有道理,早上醒了以后不赖在床上、午饭后的散步取消,这就省下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多干点儿活儿,就能多挣点儿钱。但他说我的睡眠为8小时,这是错的,不管工作多忙,我都要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为12小时。

这位朋友还有一个地方是错的,那就是他认为我每天锻炼身体是为延年益寿,这不对,我每天花4个小时锻炼身体并不为多活10年或15年,为什么呢?套用一句忘了是从哪儿听来的歌词,我是要“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

12小时睡眠、8小时工作,一天中总有4小时无所事事,我以前用各种办法打发这4小时:读武侠小说、听流行歌曲、发呆,但最后我自认为找到了最好的办法,那就是锻炼身体。在我看来,这是“正确地浪费时间”,我并不希望这4小时能产生什么价值,如果它能让我更健康,那挺好,但其首要的功效是帮我打发时间。

如今这年代,不产生价值的时间被认为是损耗掉的,或者说是消费掉的,浪费时间可能是最奢侈的消费。比如说谁谁谁,吃完饭要听两个小时的莫扎特,在精明人眼里,这真是吃饱了撑的。

有篇法国小说写道“我在唱机盒里投下20法郎,点那支在戛纳听过的乐曲,平添5分钟的忧郁”,这句话真是能打动我,花钱去浪费5分钟时间,还是为增添忧郁,这真是奢侈。

还有一段顺口溜儿说法国人的生活是“春天工作,夏天度假,秋天罢工,冬天过圣诞”,这更让我羡慕,觉得法国人才是浪费时间的高手。

要是纯粹用经济眼光去衡量,一个人只睡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在工作,在创造价值,这才划算,可我怀疑并嫌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算法,我总以为,一天中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能被挥霍掉,那才算比较幸福。

(本栏编辑:苗炜)

天鹅湖

应明

对高雅艺术我历来隔膜,但《天鹅湖》还是喜欢的。这倒并不是附庸风雅,而是确实看出了它的好来。在我看来,《天鹅湖》集中了作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所应有的全部要素,比如简单、干净、平衡、和谐、通俗、雅致等等。就人物安排来说也高度简约:雍容高贵的皇后、善良忧郁的王子、美丽清纯的天鹅、阴险邪恶的魔鬼、还有忘不了插科打诨的小丑。你不信看看四周,生活中主要的也就是这么几类人。

最早看到《天鹅湖》不知是《列宁在十月》还是《列宁在1918》。这在二十多年前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外国电影,因此我少说也看过10遍。记得其中有一个镜头,一些士兵在观看天鹅们翩翩起舞,突然来了个军官发布了什么消息,于是演出中断了。尽管这个镜头转瞬即逝,但天鹅们优美的舞姿却过目不忘地从此刻在了脑海里,这或许是那年月美好的东西太少的缘故。

但就是这么可怜的一点点给人美感的影像也有人觉得应予清除,因为电影里天鹅们一如既往地穿着短裙、露着美腿,这在当时至少属“小资产阶级情调”,在禁止、批判之列。因此,在我看电影时,这一段十有八九要么已给咔嚓剪掉,要么放电影的人煞费苦心地在快到这一段时给放映机镜头前蒙上一块白布,使银幕上白花花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可能也正是因此种了下非要看完《天鹅湖》的心愿。当然,引我遐想的并不是天鹅们光着的大腿,而是在这短短的一个镜头以外,《天鹅湖》究竟美妙到什么程度。我老是如此不能满足于所看到的一斑,总想见见全貌。好在最近10年来,我的这一愿望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实现。从经典的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到最本土化的中国芭蕾舞,从录像、电视、VCD到剧院,我看过近十个版本的《天鹅湖》。直到今天,我仍常会让柴可夫斯基的天籁之音和电视中或舞台上梦幻般的天鹅陪我度过两个小时,尽管这种闲适从容中的欣赏少了些当年的急迫和紧张,但《天鹅湖》给我的美感也更加细腻、绵长。

当然看《天鹅湖》也并不总是享受。一次偶尔看电视中的一个曲艺节目,音乐放的是《天鹅湖》中的双人舞,表演的也是王子与奥杰塔,不过这白天鹅的扮演者是位男士。这自然算不得稀奇,美国电影《出水芙蓉》里我们已见识过男人光腿穿短裙跳天鹅了。我原指望这节目中演王子的是位小姐,不料并不是。原来这是一段两个男人的双人舞。离奇的是,那位穿黑色紧身衣的王子纤细瘦弱,那个穿白色超短裙的奥杰塔反倒五大三粗。正经《天鹅湖》中天鹅令人赏心悦目的旋转、腾跃在这里全是王子在做,奥杰塔则负责扶腰、托举等动作。编导大概觉得这很好玩,而我看了后的感觉用一句上海人的话来讲叫“连夜饭都要呕出来”。我总觉得生活中可以寻寻开心的东西多了去了,实在无需糟蹋经典。

生活圆桌(76)1

上一篇: 赛车冠军的背后
下一篇: 读者来信(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