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比皱纹更可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君梅)
“皱纹”真正可怕的是它的象征意义。一件事情越可怕,与它对决就越显得有意义。
“第一次发现小细纹,我吓了一跳,连跟别人说话都很担心,就怕别人盯着我看……”刘嘉玲说。在人人都不愿意说出自己年龄的今天,这位香港女影星为什么如此“勇敢地”向公众袒露自己的尴尬?以皮肤好著称的苏州籍美女刘嘉玲其实是在做广告,化妆品生产商MAXFACTOR想借她的口说出的话是:“用了SK-Ⅱ精华露,才两星期,我明显感觉脸上的细小纹路减少了,肌肤光滑细腻当然禁得起细看!”
“SK-Ⅱ”,中国的时尚女性不会不知道它。翻开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时尚》)和BAZAAR(《哈泼时尚》)的台湾版、香港版,你都能看到它的系列广告。包括刘嘉玲在内的多位港台美女微笑着向读者传播她们抵抗皱纹的经验。
谁敢说自己不怕皱纹?
世界著名的化妆洗涤用品公司P&G 公司曾在1996年委托爱德曼(EDELMAN)国际公关公司和北京华通现代市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针对中国人的皮肤状况做了一项调查。针对25岁以上年龄层、总样本1097份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人面临的十大肌肤问题中“面部皱纹问题”居首位,比例为38%(见附表)。新近出版的一本女性刊物则称,一份针对消费市场的调查表明,70%以上的女性最担忧的皮肤老化问题是“皱纹会在不知不觉间爬上面庞”。
皱纹的可怕可不仅是因为它在你脸上、脖子上、手上“添了几道”——永远抹不去的几道。真正可怕的是它的象征意义——衰老。“今后的日子里,你的生命越来越晦暗……”这句话由皱纹“说”出来比一个刻薄的人这样对你说还具有杀伤力。
一件事情越可怕,与它“对决”就越显得有意义。
护肤品生产商很自然地率领起了一个与皱纹“对决”的队伍,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和机构会帮助信赖(或者说依赖)他们的消费者找到皱纹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找出对策。
皱纹蔓延的速度
皱纹被分成“浅皱纹”和“深皱纹”两种。前者主要与自然老化、生活环境的干燥、皮肤的类型有关,细致而薄的“干性皮肤”容易出现这种皱纹,让护肤品广告一比喻就很可怕了——“像洋葱皮一样”。浅皱纹还与习惯性的面部表情有关。虽然专家提醒:尽量避免夸张的表情,但是承担着办公室生涯、买房、购车、婚姻、家庭、生育等种种压力的你怎么能不哭不笑不皱眉头呢?你能做的只有补充水和维生素A。至于深皱纹,专家的解释是由于皮肤真皮层内“粘多醣成分”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以致造成“胶原蛋白”减少而形成。“胶原蛋白”是皮肤内富含水分的蛋白纤维,能维持皮肤弹性。所以有专家认为皱纹的出现是因为胶原蛋白受到破坏。另一些专家则会提到“细胞间质”,认为这种存在于肌肤深处的东西是“青春肌肤”的决定因素。“它使细胞与纤维组织之间的交通保持畅通,确保肌肤的机理很细密。肌肤中的纤维细胞数目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细胞间质的生长速度也随之放慢——这就是皱纹、干燥、缺乏弹性等老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别烦!“理论”还远不止这些。又有人提到“氧”。它的作用是帮助细胞分裂,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加肌肤弹性,防止皱纹产生。美容界的一种说法是:氧是天然的“活肤素”,年轻人的皮肤之所以富有弹性,就是因为皮肤含氧量高。而进入30岁以后,皮肤的含氧量会减少1/4;进入50岁,含氧量减至一半。这就是皮肤越来越黯然无光的原因。
“氧”也不总是可爱的。说清“氧化”之于皮肤的可怕,可以有很形象的办法,美容广告提醒你:想想削了皮又放置了一会儿的苹果……在“干苹果”的画面吓着你之后,你还想不想听专业术语是怎么进一步吓唬你的?“皮肤氧化学说”会这样解释: “抗氧化物是对付‘游离基’的。‘游离基’是皮肤的大敌,它由氧化、阳光、污染及身体本身分泌的肾上腺素所引发,这种缺少了电子的细胞分子会与其他分子相撞击,以补充失去的电子,从而引发连锁性破坏,如细胞受损、胶原蛋白流失……”
恐惧皱纹和衰老怎么能不耐心地倾听专家们喋喋不休的理论呢?这些化妆品生产商、经销商以及美容院通常是在不辞辛苦地传播生物化学知识后推出他们的护肤产品。枯燥的术语可能让你摸不着头脑,但它们推出的结果不会让你无动于衷——让你“过早衰老”,甚至患上“某些癌症”。“去买含抗氧化物的护肤品吧!”这时说这句话是最佳时机。在抵抗皱纹的过程中,除了不停地消费名目繁多的“最新”护肤品,大家似乎别无选择。
抗衰老的“生化武器”
声称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羽西”产品最新广告是:“去皱纹的最佳时机?在皱纹出现之前。”乍听是废话,再一想又是真理。日本资生堂和美国的Origins更强调其产品的天然成分——茴香、香草、茶籽真的成了拯救日益疲惫老化的皮肤的救命稻草,从它们中萃取的香精油看起来是那么纯净。
更多的护肤品牌在强调他们最新的生化技术。SK-Ⅱ有用以更新肌肤的“4倍浓缩的活肤酵母精华”、让肌肤保持弹性的“紧肤醣蛋白”和高效保湿的“醣醛酸”;ESTEE LAUDER有“稀有的鱼软骨精华”、“乳精蛋白和脂质复合物”、“蓟精华”,它们与“康复酵母”一起实现商家的承诺——“14天修复肌肤”;Clinique最新的深层修护润肤霜里有听起来很时髦的“红藻精华”用以减少细皱纹,传统的维生素E与以一种叫“BHT”的东西组合成新的复合成分保护肌肤中的游离子;Christian Dior自称其产品拥有划时代的生化技术,“创新精纯微蛋白”(Pure Micro-Protein)仿佛有记忆功能,它竟然能复制那些正在随岁月流失的“青春蛋白”,而智慧型脂质囊(Liposome)能“精确引导微蛋白迅速到达肌肤底层,自动搜寻目标”……
新技术的更新速度又是如此之快。现在哪种护肤品再说含“维生索C”就“太不专业”了,因为Helena Rubinstein品牌在1997年已经推出了“呈胶态离子状的维生素C——Force C”。第一代的果酸精华“AHA”也落伍了,P&G公司1998年最新推出的“玉兰油活肤菁华系列产品”已经开始用“BHA”了!它的学名是β-Hydroxy Acid(BHA),也称“水杨酸”。商家解释,BHA柔酸精华从天然植物中萃取,为脂溶性果酸,比传统的水溶性果酸AHA的刺激性小,而且只要AHA果酸1/5浓度的含量即能取得相同的改善肌肤的效果,这等于说BHA能达到5倍于AHA的功效……
一种流行?还是一种“宗教”?
美容界让人眼花缭乱,这很像时装界给人的感觉。“学派”之多堪比时装的品牌,而抵抗衰老的新技术更新的速度就像时装的流行色和流行款式。
所有的抗皱(抗衰老)护肤品都有承诺。“玉兰油”的承诺是“我们能证明你看起来更年轻”。这个“我们”可是权威。在“玉兰油”的推广活动中,公关公司搬来了“真神”克里格曼,据说这位81岁的美国皮肤学教授于90年代初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皱成分,该项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抗衰老化妆品的发展。而1997年他又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的世界皮肤科医学会上发表了BHA柔酸活肤菁华的临床实验结果……显示这位教授权威的最有力的头衔是“皮肤学教皇”(据说是法国皮肤学会给他封的)。
现代人抵抗衰老的“运动”越来越有宗教味道(能不能称为“泛宗教”?)惧怕衰老的人们被一个无形的组织——商业和传媒紧密团结在一起,护肤品广告通常会注明它的经销商——世界各大城市和著名百货公司的名字可能会排列好几行,它们让彼此陌生的人们有了联系,觉得自己不是在“孤军”抵抗衰老,统一的信仰是“让我们更年轻”。一个成年人通过种种努力让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5至10岁是可能的,缓期进入一个更老的阶段是可能的。但是,在衰老面前谁都不可能是赢家——这本来是个不争的事实,当然,“坦然面对”是需要勇气的。现在,商家正和传媒联手,不断地用种种消极的暗示摧垮人们的信心,“中了蛊”的人会亦步亦趋地追随新技术的脚步,这个脚步越来越快,人们却越来越恐慌。其实皱纹蔓延的速度比“BHA”取代“AHA”的速度慢多了。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