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费特”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方华)
据说如今是后现代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到教堂去的德国人越来越少,到健身房去的越来越多了。当20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时,人们不再崇拜上帝,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人们不再向往天国和永恒,而是紧紧抓住尘世和瞬间;不再在基督殉教的十字架前沉思默想,而是在健身房里蹦,跳,为了重新塑造自己的身体,为了使自己的身体“fit”(“费特”)。
查查字典,“fit”一词意味着适合的,适宜的,意味着竞技状态良好的,能胜任的;名词“fitmess”表示体格魁梧,身体经锻炼而强壮。看看今日德国社会,“fit”一词含义甚广。“费特”意味着时髦,到健身房锻炼身体的人数正直线上升,如今德国有350万德国人经常去健身房,全德国有5500家健身房。专家预计,到2000年将有500万德国人去健身房锻炼。
“费特”意味着一种新的身体文化,“费特”也是一种精神。有家化工企业的人事部门首脑说,心灵和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身体是一目了然的,没有“费特”的身体,哪来“费特”的心灵和精神?“费特”当然也是一种经济。德国健身房年营业额有3亿马克之多,还不含健身器材的制造与销售。1994年4月,一家以身体锻炼,体育运动和旅游为主要内容,名叫“Fit For Fun”的豪华型杂志问世,一发行就独领风骚。主编在某期杂志的前言中写到,“人们说,我们是一个经历社会,总是以所有的感官和力量整装待发,以便实现我们的个人幸福。人们说,我们是一个感觉社会,总是在寻找新的享受,新的感觉。我们是一个多元媒体社会,这个社会不间断地要求着新的信息和画面。是的,这个时代是该死的匆忙,该死的紧张,因为它是连续地该死地变化着的,每5年世界性可用知识就翻一番。静止意味着退步。只有一切在运动中时,才是一切都好。”
在这样一个迅速化的社会,人人活得匆忙,没有时间思想。智慧是痛苦的,思想是多余的,唯一的生活原则是,干吧,而且要快:走路要快,开车要快,讲话要快。假如上司问话,千万不要说什么让我想想或者让我考虑考虑,而是要立即回答“我来干”。最近奔驰公司推出一种小蝗虫一样的小型汽车,据报道,总经理打量着这批汽车,问销售部门的负责人,“这样的东西你能卖出去吗?”销售负责人没有一秒钟的犹豫,说“让我来干吧。我来卖它。”一位德国朋友看到这报道,赞叹道:多么“费特”的回答!
可是人们要问,这一切和“Fit For Fun”杂志“该死的”有什么关系?这位主编回答:“我们必须而且愿意永远生活在运动中,而这本杂志的主旨就是运动。”这位主编宣称,在这样一个运动的时代,“费特”是一种生活方式。翻翻这本以“费特”命名的杂志,满眼都是“费特”:“费特”的身体,“费特”的谈话,在工作中“费特”,在生活中“费特”,在业余时间“费特”,当然少不了在床上“费特”。这家杂志教导它的男读者,一个“费特”的身体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辆10万马克的高级轿车,一套7千马克的西装,是成功的标志。问如何才能有一个“费特”的身体?这本杂志不厌其烦地给各种建议,最主要的是:有节制地饮食,不抽烟,不喝洒,不思想,每天两个小时运动。
在这个运动潮流中,德国的经理阶层领时代风气之先。这些德国经理们通常不喜欢古典音乐,不喜欢现代美术,不看现代美术,不看小说,不读诗歌,当然也没有什么在卡拉OK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之类。他们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业余时间只有热衷于运动。大多数打高尔夫球,也有的打网球,还有的喜欢跑步和去健身房锻炼。不用说,他们都是很“费特”的。没有“费特”的经理,哪有“费特”的企业?以至于现在经理们在谈到企业发展方向时,一开口也是“费特”:公司要裁员,部门要精简,最好的理由就是要使企业“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