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是谁的产品?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晓莉)
现如今在日本养个孩子可不是件容易事。最开始医院每接生一个婴儿,费用在30万日元左右。由于怀孕算不上是生病,医疗保险不会负担这笔花销。接下来幼儿园每月收费也在5万日元以上。总计下来,日本父母要为一个孩子支付2000万日元。
撇开经济上的原因,日本的年轻姑娘好像对婚姻越来越不感兴趣。许多人在父母家活得很舒服。姑娘的初婚年龄拖延到26.3岁,小伙子是28.5岁,全都比1970年时推迟了两年。
以1997年的人口出生数测算,平均每个日本妇女一生只会生育1.39个孩子,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是相当低的水平,50年前的日本,这个数字是现在的3倍。如此,日本将在2007年达到人口峰值,并在整个21世纪骤减50%。日本厚生省在长达500页的健康与福利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敢于做个计算的话,就会发现,到3000年日本只剩下500人,再过500年,只会有1人孤零零地生活着。”
一个乐观的人可能不会为1000年后的事情过分担心。现在的问题是,少量的人口意味着小规模的经济和在国际上缺乏政治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退休人员需要有人供养,如果21世纪劳动力短缺,政府将大规模削减养老金、提高税率。
新任首相小渊惠三在国会选举期间把到护士学校视察当做重头戏,炫耀自己5个儿女6个孙儿的大家庭,暗示如果每个日本人都以为他楷模,日本必将繁荣昌盛。地方政府开始孤注一掷。日本某座小城,为每个家庭的第一个新生儿提供10万日元现金,如果一对夫妻生到第4个孩子,他们就可以得到90万日元的奖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许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但日本的年轻人还是担心婚姻会影响事业,惧怕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力不从心。政府也许可以把小孩子当做公共产品,通过政策以刺激其供给,但无论如何,对父母来说,孩子只是他们的私人产品。(本栏编辑:张晓莉)
亚洲人的日子好过吗?
从今年4月开始,《远东经济评论》开始对它的亚洲读者进行调查,看看在经受了一年多的金融危机后,亚洲人过得好不好?
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旅游、商务与娱乐
生活质量
在人们希望得到与已经拥有之间有着很重要的差别。不同地方的人们对优质生活的定义是一致的:健康、美满的婚姻、有趣而又稳定的职业、闲暇与自己的住房排在前列。但是很明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他想得到的,还有些人所得大于其需求。
当然,在定义上还是稍有些差别,尤其在男女之间。71%的男人认为孩子对优质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少得多的女人,只占58%,提到了孩子的重要性。经济保障对女人就重要得多,75%的女性被访者认为稳定的职业必不可少;65%的人认为还要有大学文凭。相对于男人,这两个数字都比较低,分别为69%和56%。
尽管被调查者说他们在闲暇时也要赚钱,但他们依然有很多空闲。在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之间,差距最高达30%,看来人们开始为追求成功而付出代价。不管是什么制造了压力,现在的经济情形、过度工作、个性或是别的什么,亚洲人还无法满足于现状。
消费与旅游
尽管亚洲经济遭受了严重打击,人们所花的钱并不比一年前少多少。看来《远东经济评论》的读者自有其维持消费水平的门道。
在一些损失严重的国家,总体的消费水平还是下降了。但如果把目光集中于富裕阶层,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仍保持着各自的消费习惯,2/3的有钱人钱花得同1997年一样多。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消费项目都没有减少。在高价商品上消费减少了1/3,人们在购买珠宝、娱乐和旅游时不再大手大脚。但自相矛盾的是,人们把省下来的钱又都花在了别处。
尽管爆发了金融危机,亚洲的经理还是要进行商务旅行,休闲的假期也必不可少。2/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旅行上的个人花费比1997年有所增加或持平。他们通常把生意与娱乐结合在一起。不过,1/3的韩国经理承认他们去年没有进行过休闲性质的旅游。
1/4的经理们去了美国,还有相同比例的人去澳大利亚或是新西兰。但是香港对亚洲人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个人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