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数学证明或推翻一切值得怀疑的东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裴雪重,北京中医药大学数学教授,多年从事数学与哲学、医学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在《科学》、《中国中医学基础理论》等刊物上发表数篇论文,引起广泛争论。1998年9月15日,记者采访了裴雪重。
记:您在医学院教授数学,有没有大材小用的感觉?
裴:数学的出路在于应用,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数学的影响是很小的。比如中医,它在国际上有影响是因为它有疗效;但它在国际上没有很高地位,原因在于它没有做数理化上的定量分析,医学上的变化规律不用定量而是用文字描述,这不是严格的科学,同时也限制了中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记:自2500年以前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律(0.618∶1)以来,它更普遍地运用于美学上,您拓宽了黄金分割律的研究范围,得出许多有趣的结论。
裴:天、地、人诸方面的许多现象与黄金分割律有直接的关系。月球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0.618;在大气层中间层顶部高度(85公里)的0.618处(52.5公里)形成臭氧层。在纬度0°~90°之间找出黄金分割点和它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的纬度范围(34.38°~55.62°)是地球上的黄金地区,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全部集中在这个范围内。黄金分割律还解释了每年4、5月和9、10月气候宜人,每天9、10点和18点气温对人最合适。人体的生理节奏、身体结构、妇女的月经、排卵周期、生产最佳日期,都是黄金分割律在人体生理现象和中医学理论中的反映。所以莎士比亚赞叹:“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生活中,黄金分割率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某些判断和选择。一次旅行,我乘坐的大轿车与迎面卡车相撞,车前部乘客骨折或头破血流,车后部乘客因车尾颠起头碰车顶休克;只有我大约坐在车的0.618处(中间车门旁的座位)而安然无恙。百分制考试成绩,如果只为了通过考试,得61分或62分,付出的劳动最少。
记:数学是很理性的,您用黄金分割理论解释和探讨中国哲学中的“中庸之道”,这是否很生硬?意义何在?
裴: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一个哲学家如果同时不是数学家,那他就是冒牌的。
1953年,美国人J·基弗证明了不断用黄金分割比例确定试验范围内的试验点的方法,能够最快地逼近最佳状态。这个方法叫黄金分割优选法(也叫0.618法)。我用0.618法探讨“中庸之道”的真实涵义以及研究采取中庸策略的定量问题。(数学论证过程省略)。“中庸”不是平庸、妥协、保守和不求上进;它是一种平衡状态。“中庸”不是中点,是任何形势下都处于适当的位置,进退裕如,风险最小;是适度发展,稳步前进;是以最快的速度逼近最佳点。“中庸”是黄金分割律,是最精微正确的人生哲理。
记:您要求学生用数学去证明或推翻一切值得怀疑的东西,您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数学是万能的吗?
裴:数学作为一种理论,在所有学科中它毫无疑问是最明确、最精确的,数学结论就像“1+2=3”一样是铁的事实。我认为数学原理可以最深刻地说明很多问题的矛盾。例如可以用极限原理推翻“量变到质变”这个哲学命题:求X2/2X的极限,极限为零。按照数学规则,即使分子X2变成X3、X4……Xn,只要它还是幂函数,怎么变化都比指数函数小,量变怎么都无法发生质变。
记:您提出一个概念“公理化思想”,并用它来解释“李约瑟难题”,这不是与我们通常认为的“生产力及社会制度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观点冲突了吗?
裴:“公理”这一概念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即人们公认的不加证明的极少数明显结论叫公理。人们在承认和遵守这些公理的基础上,知识公有,平等竞争,谁推出新定理以谁的名字命名。大约在公元前600~300年,在希腊就形成了公理化的研究方法。
我研究了中西方对圆周率π的研究历史,得出结论是:人类关于π的研究历史反映了公理化思想的发展史,公理化思想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深刻的思想源泉。例如,古希腊的公理化思想虽然传到了欧洲,但由于宗教的压力和政治的原因,欧洲迟迟未能接受公理化思想,公理化思想的停顿状态使欧洲中世纪时期的社会黑暗,科技进步缓慢。15世纪,欧洲人掌握了公理化方法,一下子就超过了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具体到数学上,从阿基米德到牛顿到欧拉和高斯,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在知识共享、平等竞争的公理化思想下,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一次次将人类目光延伸至更远。
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纵然有政治、经济等原因,但我认为中国迟迟未能接受公理化思想是最根本的原因。中华民族从来不乏能工巧匠和智力优秀者,但是没有公理化思想的支持和相应的社会保护,发明只能保密,知识只能私有,科学技术主要靠祖传延续。祖传常常导致失传,失传后人们再从零开始努力。祖传的技术很难借鉴别人的成果,更不会推广普及。祖冲之的数学著作《辍术》遭查禁后迅速失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重要的科学技术失传就造成了中国学术研究的明显的复古主义倾向,17世纪初,欧洲传教士把公理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但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
公理化思想可以保证社会平等竞争;保证科学技术连续发展,不会失传;保证每一代研究者都能站在科学的最前沿进行再创造;保证后人一定超过前人,今人一定胜过古人。中国科技知识的祖传方法基本属于个体的智力劳动。公理化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性的劳动。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胜过全社会的力量呢?因此15世纪后西方胜过中国就是必然的。其他诸多原因与这一原因相比,都不具有根本的性质。
至于我的这种观点与人们原有的观点不一致,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牛顿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之发生了冲突,对牛顿也是种否定。随着社会的前进,原来的观点是需要不断更新的。
(注:裴雪重的论文《圆周率π的研究与公理化思想》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裴雪重 数学